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十一专题 言之无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2159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十一专题 言之无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十一专题 言之无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十一专题 言之无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十一专题 言之无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写作)一、【课标解析】新课标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准确,就是文章的语言能恰当反映客观实际,表达思想感情,不走样,不歪曲;鲜明,就是文章的语言明确、坚定,不含糊;生动,是指语言的新颖、活泼,不死板,不平淡。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结果,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所以文章的语言首先要能准确反映现实生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但既是“外衣”,不能仅仅是遮身蔽体,保暖御寒,还要讲究剪裁的得体、款式的新颖和布料的考究等,否则,就会因简陋寒伧而穿不出去,见不得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写文章还得认真锤炼语言,讲究文采,追求表达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性。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锤炼字句的名言,对我们今天仍有极其巨大的借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锤炼语言呢?首先,加强观察思考;“言为心声”,心中想透彻了,思维变明晰了,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才可能明晰,反之,思维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语言的含混走样。其次,注意平时学习积累。向生活学习,汲取生活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营养;向书本学习,阅读名篇佳作的精彩语言,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对好的语言做好长期系统的积累整理工作。再次,勤于动笔,多加推敲。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练笔中学会写作,只有勤动笔,多练习,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推敲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具有感人的文学魅力。二、【文本导读】 荷塘月色片段点评:荷塘月色选段活用“泻”、“浮:、“洗”、“笼”等动词,静态动写,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幻一般的情景;“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等叠词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传神,而且读来别具听觉之美;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突出了它们的繁盛茂密、洁白婀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朗照与淡月对比,酣眠和小睡对比,则突出了朦胧的梦幻般美的意境。拿来主义片段点评:拿来主义选段用“徘徊”、“勃然大怒”、“欣欣然的蹩进”等词从反面写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运用“抛”、“摔”、“送”、“背”等词写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做法,用词形象生动;“他占有,挑选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等对偶句和排比句的运用,配合着写全盘接受、全面抛弃、批判继承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又给人文气贯通、势如破竹之感,显示了鲁迅先生不同凡响的语言运用能力。诗话总龟片段点评:诗话总龟记述的“推敲”故事中,“推”“敲”二字各胜擅场,各有千秋:“推”字写门扉虚掩,正突出隐逸者闲适恬淡的情怀;“敲”字以动衬静,更扣合诗题题李凝幽居的“幽”字。用“推”还是用“敲”字并不太重要,关键是启示我们:推敲锤炼劳力劳心,需要殚精竭虑甚至呕心沥血才行。咬文嚼字片段点评:咬文嚼字记述的故事中,郭沫若经人提醒改事实判断的“是”为情感判断的“这”,一字之改,境界大不相同。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字句的推敲锤炼的确有助于思想和情感的提升。这两个故事,都涉及到了对某个字词的推敲锤炼,其实,对文章的句、段、篇又何尝不该如此呢?祝福选段点评:祝福选段中,“消尽”一词把无形的悲哀有形化,颇为精当形象;“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一比喻,揭示了鲁迅小说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构成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的重要元素;“间或一轮”则生动传神地表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凄婉,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变成了一个“活死人”了。雅舍选段点评:雅舍选段中,“山头吐月”的“吐”字具有自然拟人化的效果;“红盘乍涌”的“乍”字则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一刹那间的瞬间感;“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的“筛洒”二字体物细腻生动,其境其情令人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名句。以上诸字,都可显现出作者文字推敲锤炼之功。不过,“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中的“逼”字更见功力。“逼”字是作者心境在外物上的折射,写出了此时此地那种怅惘凄凉之情对作者沉重的压抑感。我的空中楼阁选段中,用“点破”而不用“打破”,一则和全文开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文字相照应,二则突出了“小屋”和“山”之间“小”和“大”的关系,三则“点破”有“点缀”的意味,是使“风景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像“打破”那样是对“风景的内容”的整个破坏,四则“点破”与“打破”相比,与全文诗化的意境更为贴切。我与地坛选段点评:我与地坛选段中,用“浮夸”修饰“琉璃”,用“炫耀”修饰“朱红”,突出表现出400年前地坛建筑的富丽堂皇;和“剥蚀”、“淡褪,相搭配,并用“自在坦荡”补充说明“茂盛”,则写出了岁月流逝后地坛公园荒颓衰败的景象。从富丽奢华到荒颓不堪,表现了古园的沧桑变化,蕴涵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棋王选段点评:棋王选段中,“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化地写出了王一生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集中,持续,富有感染力,有较大的力度和强度。十八岁出门远行选段点评:该选段中,如果把“看到了黄昏的头发”句还原为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就是“迎来了黄昏”。原句运用拟人修辞格,造语新奇而又符合生活逻辑:黄昏似乎如极远处姗姗而来之人,未见全人而先睹其发。通过上面三题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作家的有些语言常常突破常规,看似不符合语法,不符合逻辑,但往往造语新奇,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我所知道的康桥选段点评:该选段中,“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说这不是圣克莱亚的化身,那(哪)一块石上不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改为陈述句,就是“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都说这是圣克莱亚的化身,那(哪)一块石上都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相比而言,前者是反问句,而后者是一般肯定句,前者比后者语气更强,更能表现作者对母校的爱恋之情。“你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不是?你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不是?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不?”改为陈述句为“你一定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你一定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你再反省你的心境,一定没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相比之下,前者显得柔和缠绵,充满了回忆性散文所具有的温馨感;后者显得直截了当,缺少了应有的韵味。“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改为陈述句为“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前者是祈使句,后者是陈述句,前者语气强烈,同样更能抒发作者对母校的依依爱恋之情。祖国山川颂选段点评:该选段中,作者以赞美和歌颂为旨归,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了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这几段文字,以整句为主,读来铿锵顿挫,豪情满怀;以散句为辅,穿插点染,又使文章有灵动之情致而无板滞枯涩之弊。听听那冷雨选段点评:该选段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户内听听,户外听昕,冷冷,那音乐”,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长句和短句交错运用,诵之于口,悦之于耳,充满了汉语无拘无束的魅力。两滴水选段点评:该文深于取象,颇有思致。其中“像河边裸着的孩子,翘着白亮的屁股,在河边站了一排,嘻嘻哈哈笑着,嚷着一、二、三,看谁先跳下去”一节,宕开一笔,堪为神来之笔。这一节运用贴切新颖的比拟手法,写出了水滴的白亮明净、活泼灵动,韵味深长。上楼选段点评:该选段中,“永远忘不了小孩漠然的表情和那张幸福的苍老的脸”句,采用对比法,把懵懂幼儿不能深入理解老人深切的爱的漠然表情,和老人尽管爱意不被感动但是仍感无比幸福的苍老的脸并列放置在一起,含蓄而鲜明地突出了老人的爱。全文以此收尾,余味深长,具有一定的震撼力。眼睛选段点评:该选段中,“戴上眼镜”“摘下眼镜”的动作,是刚配上眼镜者的常见动作。因此,这两句在全文反复出现并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显得合乎情理。“摘下眼镜”所见的,是平时静态下的景象;而“戴上眼镜”所见的,则是换了一种眼光的新的发现对父母之爱的感知、发现和体悟。 现代艺术点评:作者通过一连串充满揶揄色彩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来写自己眼中、耳中的演唱会:歌声是“仿佛寺庙中喇嘛念经一般”“一个字都听不出”,歌手上场是“拿了话筒在场上来回地走,像头笼中的狮子,表情不慌不忙,很抒情的样子”,伴舞是“长发披肩,不知是男是女,在不停地抽搐着,像中风患者”,作为主角的歌手“并不急着先唱,而是拿了电吉他像猫追着尾巴一般不停地转圈”,演唱到最后是“歇斯底里吼了一声,像狼嗥,也有招引同伴的意思在里边”;作者说歌手唱歌是“呜罗呜罗唱着”,“文”派的歌手是“咬着话筒,躬着腰独自唱”,“武”派的歌手是“不知疲倦地上蹿下跳”这些幽默风趣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读来令人莞尔不禁。活着点评:该文以人为核心,表现了不同物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这里有艰辛,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满足,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其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作品写到了四种生命,也就是作品的四条线索太阳、蚂蚁、桃花和赵莉莉。作者像一个高明的裁缝,穿针引线将其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太阳俯瞰芸芸众生,出现在小说首尾,使作品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主体部分赵莉莉的生活状态是全文核心,将蚂蚁、桃花与人联系到一起。这四条线索从不同角度都阐释了一个厚重的话题“活着”。全篇语言富有个性,太阳的独白富于哲理,赵莉莉母子的对话具有生活情趣,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我辈岂是蓬蒿人点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带有象征意味的跋涉者形象。从这一强者形象身上,我们能看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影子。旅途中有艰险也有诱惑,面对艰险与诱惑,他也曾犹豫、也曾困惑、也曾畏难,但他以执著的信念战胜了心中的动摇。作者要表现的不是他如何战胜了自然而是如何战胜了自我。小说主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刻画人物,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理的矛盾冲突线停下脚步还是继续前进。在跋涉者坚毅的选择中,一个精神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博大的胸襟和华美的文气浑然交汇,给人拊膺扼腕、振奋不已之感。慈悲的眼睛点评:文章采用的是发表议论和抒发情感相结合的写法。二、三两节运用抒情性的笔调,重点叙写欧洲老太太捍卫和平的事例和特瑞莎修女播撒爱心的事例,表明慈悲同情能铸就和平,能传递温暖。四至六节运用议论性的笔调,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人手,呼唤人道人性的慈悲同情,抨击辱人自炫的“慈悲同情”。第七节联系当今动荡不安、人心日下的风习,呼吁人们献出慈悲之心。首尾两节遥相呼应,突出主旨。全文视野开阔,文思细密,既条分缕析,又自由活泼,字里行间流露着慈悲同情的脉脉温情。二、三、四、七节,反复点到“眼睛”扣合标题,尤见作者为文之用心,足见作者之灵心慧性。三、【范文欣赏】 一、 夏夜感思 夏日的夜晚,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洒在那一片繁密的梧桐树上,似娴静的少女姗姗而来,又似远处的歌声那般清新、明亮,给人一丝凉凉的快意。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院子里长着一棵已经历了多年风雨的老梧桐树,还很繁茂的枝叶遮住了那盖地的如水的月光,只留下一串串如天上月亮似的圆圆的斑驳的白点,或在树下随风晃动。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结束了它作为树干的保护神的风雨征程,剥落了,留下的只是后来者的鲜嫩。 女儿看了看掉在地上业已失去生命的老树皮,不禁感叹:“莲子已成荷叶老。老树皮的伟大风格不正是老一辈人为了下一代而奋斗不息、辛勤劳苦的真实写照吗!” 儿子见了鲜嫩的新树皮,不禁发出一串赞美:“为了事业,为了人类,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了完成前人的事业不辞辛劳,这不是从新树皮中体现出来了吗?”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那样。世事不同心事,今人何似故人。我们也要像树皮那样忠实于自己,奋斗不息。” 月光依旧,那一片迷蒙的夜景更显欢愉,皎洁的月光如水一样,给入一丝凉凉的快意。 【点评】文章如画般优美,绘形、绘声、绘色,十分生动。除描写具体,善用比喻外,注意精选词语也是重要原因。如写月光用“泻”,用“洒”,写梧桐叶用“繁密”,“少女”饰之以“娴静”,“夜景”赋之以“欢愉”,这些都很精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段,描写经过树叶遮挡之后照在地上的月光,用“圆圆的斑驳的白点”来形容,新颖、传神,“斑驳”一词与其说是写月光,不如说是写老梧桐,既写出了它的外在特点,更写出了它历经沧桑而“奋斗不息、辛勤劳苦”的品格和精神,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夏夜感思的标题的拟定,颇具匠心,其中的“感”和“思”在文章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二、 今夜是十七的月亮 江苏 沈寒还记得那深蓝的夜的底色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深蓝背景上那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那顶上挂着的歪歪的红色气球么?地点是湖畔的一块勉强能容两个人坐下的石头上。时间是秋季,确切地说,是阴历八月里,八月十七。 十五已经过去,那是前天。前天,湖畔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一个个团圆的家庭所割据。当极美的圆月如约而至时,欢呼声顿时响彻湖畔。早已准备好的月饼就被一人拿着一角吃了。草地上,小孩就开始唱歌跳舞,夫妇们就开始相依相偎。十五的月亮组合了家庭的温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们都这么说。昨天,昨天是朋友聚首的日子,好像也是延续多年的习惯了。随意选在某个朋友家中,当月光浸透窗帘时,便灭了灯,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随着那月光分分秒秒的辉煌,高谈阔论,妙语连珠。十六的月亮,营建了朋友的欢悦与情谊。今夜是十七的月亮了。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十七的月亮我们等了很久,直到感觉有些微凉意时它才出来。刚露面时它就挂在那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上,像初次提起画笔的孩子随手画的圆圈。当然,没画圆,而且因为小手指的乏力,那圆的中间都没有涂满,所以看起来它是如此虚空。今夜湖畔如此寂寥。也许因为它是十七的月亮,便没有理由再去欣赏。也许人们得了中秋月的完美又得了十六月的风雅,已心满意足。于是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那一瞬间我们是如此激动,是昨夜与前夜都不曾有的。那个虚空的不圆的暗红色天体似乎在一秒钟之内将人的灵魂剥离躯壳,升腾飘飞到一个不可名状的境界之中。没有了言语,没有了思想,只剩下了身不由己的飘飞可是不得不承认,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十五的月亮你可以花一整夜去欣赏它美的全过程,十六的月亮也有一个长长的辉煌,但十七的月亮的美却只被压缩为那一瞬。当时光毫不容情地催促它摆脱了尖顶的羁留,一无修饰地走上天庭中去的时候,一切想像都已荡然无存。十七的月亮已经成了一枝上小下大的土豆。 土豆可以做色拉的 色拉油太难搅 明天的同学来,除了一盘色拉外再做点什么 在想什么?你问。 什么也没想。我说。 有一阵风,黑缎子样的湖水无奈地抖动起来,把十七的月亮影子送到我的脚边来。影子还是很好看的,打散在湖里了,变成零零散散地伸展过来的光亮。然而我已不敢。抬头。 我们回去了,好吗?你提议。 我们走了,并排骑着自行车;一路无语。在经过刚一散场的电影院时,我们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过后我没能找到你,你也没能找到我。 我们彼此连一声“再见”都没有机会说,在有十七的月亮的那个晚上。【点评】 这篇习作格调柔和,气势舒缓,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语言柔婉的风格特点。开篇三句话,只为表达一个意思:你是否还记得夜色中那幢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上挂着的红色气球。目的是勾勒故事的特定情境并引出下文。但作者用了三个问句,虽说是问句,由于在句首用“还”,在句末用“么”,句中又加以“倘若记得的话”,因而使句式整齐而又舒缓,语气柔和婉转,韵味绵长幽深,为全文奠定了基本的风格基调。倘若一句话说完,那就什么意味都没有了。四、五两段写十五的月亮“组合”的“家庭温馨”和十六的月亮“营建”的“朋友的欢悦与情谊”,为十七的月亮作铺垫。这本是极为欢乐的画面,作者却没用浓笔重彩,极力渲染,而是只选取了几个特有的情景,如“割据”、“欢呼声”、“吃月饼”、“唱歌跳舞”、“相依相偎”;“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高谈阔论”,并以富于变化而又舒缓的句式,以简练的笔墨来描写,这样便显得淡雅清幽,情味深长,和整体格调谐调一致。接下来描写十七的月亮,也是如此。作者既没有采用白描手法,也没有渲染烘托,而是把月亮纳入自己的情感轨道,全从感觉角度去描写,说等待的焦急,只用了一个“很久”,写它的颜色,只用了“很暗的红”,写它形状,倒是用了非常独特新颖的比喻,但由于比喻采用了长句,采用了叙述方式,而且强调了“乏力”,强调了“虚空”,笔调平静,气氛淡雅,情思悠悠。即便写“一瞬间激动的”心情,作者也是先设置好“寂寥”的氛围,然后才以极富抒情意味的长句来表达,且激动中蕴含着冷静,激动中深藏着无奈。正是如此,接下来笔锋马上一转:“可是不得不承认,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作者以对比手法极力写这种遗憾之情,但又不激烈,不直露,而是委婉含蓄地告诉我们,遗憾的不只是十七的月亮只有“一瞬”,更是由于无法摆脱尘世的烦扰,无法觅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作者不自觉地把月亮想成了“上小下大的土豆”,无意中想到明天怎样招待来访的同学,显得多么无可奈何。清静没有了,月光当然是赏不成了。作者把视线由天庭转到水中,细腻地描绘了湖中月光的影子,伤感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写回程。“一路无语”,虽只四字,却蕴含丰富,柔情百结,令人为之动容。作者还嫌不够,又让“我们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彼此连一声再见都没有机会说,在有十七的月亮的那个晚上”。不仅情境设置得好,而且句式选择上也很讲究,最后一句采用倒装把无奈伤感之情表达得非常充分,使读者也怅然神伤,那个“月亮”也久久挥之不去。综观全文,作者构思的情景微妙、含蓄,情感淡雅而又哀伤,哀伤而又平静,语气、语调、语言的意韵如莺歌燕语般轻柔婉转,很好地表达为寻找一方净土以排遣世俗地烦忧而不得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令人心灵受到持久的震撼和冲击。四、【写作常识】 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你的文章是开头的主要目的。同样,好的结尾,能化平淡为神奇。衡量结尾的优劣标准则是看它是否让人思索或令人回味。哪怕你所写文章的主体并不出色,如果能在结尾作惊人之笔(尽管这也不太容易),则至少没有令坚持读完你的文章的人彻底失望。如何才能能使开头和结尾收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特色的开头、结尾吧。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头。 “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妮娜的开头。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故乡的结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正当我们打算为路瓦栽夫人舒一口气时,项链的作者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结尾。 这些开头和结尾或使我们顿悟,或引我们深味,和作品本身一样,总是令人终生不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题在红楼梦开头的这首小诗道出了创作所付出的全部苦衷,自然这首诗便随着红楼梦的不朽而不朽。后来,高鹗为红楼梦未完成稿作续,不幸被很多人斥为败笔,这些我们且不去评论,但无论如何,高鹗题在结尾的那“四句谶语”至少是巧妙地呼应了曹雪芹的开题,并对曹雪芹的创作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不失为一个出色的结尾:“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我们如痴如醉或者泪流满面地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虽未必尽解“其中味”,却不总有会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吗? 事实上,我们读到的任何一个看似作者信手拈来的成功的开头或结尾,都是作者精心的创造,是心血的付出。以红楼梦为例,大观园众少女曾举行一次欢乐颂般的诗会,这次空前绝后的联诗活动却由大字识不得几个更别提诗才的凤姐开头。凤姐自嘲的开头是一句“粗话”,但当我们联系整个联句和大观园的结局,我们便不能不说那个头起得既恰当又新奇,“一夜北风紧”真是意味深长。我们不但看到凤姐对大观园世界即将来临的不祥命运的预感,还读到了凤姐自身心境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当大观园世界还是阳光普照的时候,凤姐已经下意识地感到“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地逼来了,只是她回天无力。的确,我们从黛玉“无风仍脉脉”和宝琴“不雨亦滞滞”的高潮并收尾的联句中体味到了很快就将降临到大观园的悲剧。是凤姐随意地念了那么一句“粗俗”的开头吗?不,是曹雪芹,是曹雪芹的心声泪痕。 有人对前人有关开头和结尾的方式、技巧作了总结,得出了下面几条可以供我们作文时借鉴的模式。 1、开门见山法。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地入题。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很值得学习和研究。“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线索式。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有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老舍养花) (2)情节式。开头扣题而且在不作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引人人胜,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 (3)简介式。文章起笔就开始写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主要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如朱自清的白水潦的开头:“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潦”。 (4)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主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2描绘环境法 描绘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绘自然环境,一是描绘社会环境。从所用的笔法看,由于开头篇幅的限制,使用工笔描绘的并不多,大多数此类文章都用的是简笔勾勒。所以,描绘环境开头法的使用,笔法往往不是重点,重点主要表现在表达的角度和使用的目的上。用描绘环境法开头,主要有两种表达技法。 一是客观描绘式。可以从陈述者的角度,从作者的角度,直接叙述介绍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不受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观察点的限制,便于作者显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展示环境的特别风貌。如鲁迅祝福的开头。 二是人物视角式。即从人物视角的角度,从人物观察的角度,描叙人物周围的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从人物的视野着笔,所以描写真实细腻,真切感人,同时由于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影响,这种描绘又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如孙犁荷花淀开头对夜晚水乡环境的描绘,都是从水生嫂的视角来写的。 三是人物感受式。即从人物身临其境的感触的角度来描写景物,显现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人物的主观因素强烈,往往使笔下的景物、环境具有更加浓厚的感情色彩,有时也会使读者如身临其中。如巴金的灯的开头。 在实际运用中,环境的描写用在记叙文类的开头,多半表现为景物的描写。而初学写作者由于不大了解写景对表现文章主题、文章情感、文中人物的作用,往往无的放矢地进行景物描写,有时表现为生拉硬扯,不管人物好坏,不管背景优劣,都是“春暖花开”、“山欢水笑”;有时表现为滥用词汇,反复堆砌。因此,我们须要明白,景物的描写是有它特定的作用的,在写作中,应结合下面各点有目的地安排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设置人物的活动场景;二是烘托故事发生的背景;三是渲染故事发展的气氛;四是表现人物的心境;五是抒发人物的情感,或是直接向读者展示山川、古迹、胜景的美好,这在写景抒情散文和游记中是很多很多的。所以,写景开头,一要注意目的明确,不可随兴之所至,二要注意突出特点,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3铺陈开头法 铺陈,就是铺叙。铺陈开头法就是铺叙一段较长的文字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在实际运用中,它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预伏铺陈。这种铺陈往往用在小说的前面,它似乎埋有伏线,读了开头,会使读者想到文后的故事与这开头的内容有关;它也往往用在散文、说明文的前面,为作者抒发情感、说明事物进行铺垫。我们看下面两例开头。 母亲时常批评我:“日不做,夜摸索。”我自知积习难改,只好报以抱歉的微笑。真的,白天琐事缠身,生命消溶在不知所以的忙碌中,没完没了的开会、跑腿、磨嘴皮,无法心安神宁,如同大河旋涡上的水花,不知自己从哪里卷来,也不知将要卷往何处。只是晚饭后才轻松地舒口气,拧亮台灯坐上几个小时,或浏览书刊,或即兴练笔,仿佛踏入自由清静的乐土,意识到有个独立的“我”存在。(小说停电那天晚上) 水,普普通通,唾手可得。我每天都在跟水打交道:一上班,头一件事情就是拎起热水瓶去泡水;在家里写东西,也总是倒上一杯水,放在案头;出去采访,刚跨进别人家的门槛,还未开口,主人便倒了一杯热水,放在茶几上,上街买东西,口干了,茶摊随处可见,汽水、雪糕之类也在三五步内可得(叶永烈散文甘露赞) 读了前者,读者一定会想到,“我”不喜欢白天,而喜欢晚上家中那一片乐土,肯定有一桩事发生在“我”习惯于清静活动的晚上,“干扰”了“我”的生活,激“我”的思索。读了后者,细心的读者会想到,开头对“水”的叙述,把“水”说得平凡、普通、量大,而题目又是“甘露赞”,作者会不会由此而写到水的珍贵、可爱,意义重大。如果把这两篇文章读完,会证实读者的推测是比较准确的。所以,这种预伏铺陈式开头用于小说,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用于散文,则会带有一定的情感性。 学习“铺陈开头法”,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要太罗嗦,这样会把开头写得太长;第二,不要太激情化,这样会写成“抒情议论式”开头。 4抒情开头法 抒情开头法,以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写人叙事散文为多见。充满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于情感的熏陶之中。抒情开头法中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人们的“直抒胸臆”,即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公开地直接地表白自己的爱憎,抒发为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作者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抒情开头法主要有以下表达类型: 直接抒发感情。即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鲜明坦率,真切动人。 如周文韶的美啊!九嶷山的开头: 我进九嶷山那天,刚好雨过天睛。只见舜沅峰后,袅袅婷婷地飘出一缕缕白云,如柳絮,似轻烟,体态轻盈盈,神态闲悠悠。谁料一霎时,那白云竟陡然增多,一团团从山后涌起,一簇跟一簇,一团接一团。这奇异的风云变幻,使我为之一怔,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你看,山那边真像有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力撕扯着棉絮,向这边抛掷过来;又像一幅绝妙的丹青,画家在碧绿的画面上一层又一层地涂抹着铝粉。顷刻,半座舜沅峰已被白云萦绕,宛如一位少女披上了雪白的纱巾。 作者以饱蘸赞叹之情的笔墨,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九嶷山之舜沅峰上自云变幻的奇丽景色,确实做到了景中注情,情由景生,让这“九嶷山上白云飞”的精彩美妙的一幕,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并没有如文章标题所示,用一唱三叹的“美啊!九嶷山”去装点文章的开头,而这间接的抒情方式却又处处表达出对“美”的赞叹。 运用抒情开头法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直接抒情的文字不可太长,感情不能流于空泛。第二,间接抒情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渗透”,防止生硬拼凑或“补贴”、“附加感情。第三,运用间接抒情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多样变化,以摆脱笔法单调落入俗套的状况。 5比兴开头法 比,就是比喻,就是用某事物去形容、表现彼此间有相似之点的另一类事物。兴,就是起兴,即写作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比和兴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它们由于在诗歌中的广泛运用而自古延续发展至今,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比兴”。比兴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在各类文章的开头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此法出现在文章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其一为“比”。即以“比喻”作为文章的开头。文中所表达的,可以是个别事物之比,可以是多种事物的比,也可以是文中所塑造、所寄托的整体形象的比。比喻用于文章的开头,形象、生动,别有一种美的韵致。如郭沫若的散文白鸳的开头:“白鸳是一首精巧的诗。”“兴”即从旁写起,由远说来,“先言他物”作为文章的前奏,再言及自己所要记叙、说明、议论的事物,如可以由景而兴情、由物而言志、由虚而写实等等,用作“兴”的事物,与要叙说的对象之间,往往有着某些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比兴”即文章的开头既用比喻,又用起兴,是比中有兴,兴中有比,既有联想又有比喻的修辞功效。如宗璞的西湖漫笔的开头:平生最喜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是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文西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此例开头是以兴带比,比中有兴。作者先抒怀起兴,表现对山水的喜爱;但作者又不急着言及西湖胜景,而是以观赏名画作为比喻,来形容对山水之类的领悟,于是这比喻又起着“兴”的作用,让作者的笔触进入“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于是这长长的两段,对下文要精工描绘的西湖之绿作了强烈的、浓重的烘托。在比兴开头法中,有的有比无兴,有的有兴无比,有的有兴又有比。这只是基本规律,比兴法的实际运用,还有许多精妙深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钻研、理解和运用。 6人物描写法开头就让主要人物或线索人物与读者见面,或详写,或略写;或简笔勾勒,或工笔描画;或动态描述,或静态刻画;或个体介绍,或集体展现;或单纯描写,或背景烘托,展示出千姿百态、个性各异的人物状貌,从而“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将这些笔法归类,可主要分为四类。一、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如茹志鹃的离不开你,开头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她是谁呀?有三十多岁了,长得可真称得上美丽。高高的身量,典型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二、介绍式。即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或从作者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头介绍了人物的性格: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三、烘托式。即从环境与人物的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品开头。如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的开头,显现了苏比生活的环境和故事发生的季节: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四、映衬式。从人物之间的动作、语言、外貌、年龄乃至身份、地位的关系着眼,让不同的人物同时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使人物互相映衬,或正衬,或反衬,为表达文章的中心内容服务。如叶圣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作的小说赤着的脚的开头: 中山先生站在台上,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直望前面,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他的夫人i宋庆龄女士,站在他身边,一身飘逸的纱衣恰称她秀美的姿态,视线也直注前面,严肃而带激动,像面对着神圣。 前面广场上差不多挤满了人。望过去,蜜蜂一般一刻不停地蠕动着的是人头,大部分戴着草帽,其余的光着,让太阳直晒,沾湿了的头发鸟油油发亮。广场的四周是浓绿的高树,枝叶一动不动,仿佛特意装饰这会场似的。文章首段将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的形象相互辉映,紧接着又将无数的群众与孙、宋二人相互衬托,表现出一种和谐而庄严的、宏大而又有中心的大会场面。运用“人物描写开头法”要注意,人物描写必须为铺叙事件、展开故事情节服务,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点缀或摆设。作者的情感必须贯注在人物描写之中,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另一方面也为铺叙故事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7设置疑问法 有的文章在开始时便设置一个疑问,以富于力度的语言,或反问,或设问,或质疑,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这种开篇方式,我们称之为“设置疑问开头法”。此法的关键在于设“问”。只要手法得当,角度正确,语言得体,各种文体的写作都可以用此法开篇。 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好的文章结尾,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切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讳浅薄空乏,淡而无味,也不可千篇一律,面目可憎,惹人生厌。好文章的结尾的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出发,选择恰当结尾,给人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写好文章结尾对于提升学生的感情能力、创新精神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五、【知识宝库】 “有文采”指的是如下四条:词语丰富;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要达到有文采,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较扎实的文字表达功底。一是语言表达的激情,有一气呵成之势;二是博览群书,涉及的知识多而广,联想丰富。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危险之剑)”、“潘多拉魔盒”、“多米诺骨牌”这些特殊用语的出现,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说文笔有“才华”,也是指文采。有文采的文章,一般要达到如下六个方面: 善于引名言,用得恰当、妥贴,引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洗炼,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反复,或反问;层次分明,段意呈递进关系;构思有竞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华丽的色彩”。以“文采”论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通俗地讲,语言有文采,就是话讲得漂亮,读者感到美。说得文雅点,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方面: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有个人风格。这些既是构成文采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习得文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还必须指出的是,有文采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追求词采华丽,句式整饬,更不是堆砌辞藻,故弄文雅。讲究文采,并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文采,讲究文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三方面问题。在词语方面,注意不要一味追求辞藻华丽,结果导致堆砌辞藻,叠床架屋,这样反而会因辞害义。汉语词汇丰富多彩,每个词语都涉及内涵的深浅,外延的宽窄,色彩的褒贬,语势的强弱,搭配的可否,一定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在句子方面,要注意达意传情的真,切不可为了语言的工整,一味铺排对仗,大肆渲染夸张。汉语的句式也是灵活多变,摇曳多姿,宜整则整,该散则散,宜长则长,该短则短,都要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三个方面,即在追求段与篇的文采时,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和谐,整体的风格,要华丽则全文华丽,要朴素则全文朴素,要幽默则全文整体格调都是幽默,不能因追求某一处、某一笔的文采,导致全文语言格调不一,段与段不能和谐统一。具体解说如下: 1、用词生动。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字立纸上”,那就是说词语必须有活泼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生动。用词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历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评价用词是否生动,一个最常用的办法,是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有象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单调呆板的词语。用词生动,是衡量语言文字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语言文采的首要标准。一般地说,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表现在用词上。词语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有情趣,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甚至即使整篇文章语言不是很优美,但某些关键词语用得生动传神,也能为文章增加不少亮色,获得好评。相反,词语干瘪,索然无味,段和篇也就无文采可言。 2词汇丰富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无论多么优美的语句,多么动人的表述,都离不开一个一个的“词”。词汇丰富,文章自然会流畅生动,优美动听;词汇贫乏,语言必然会平淡板滞,缺乏文采。关于这个道理,秦牧有一段极为形象的比喻:“一幅微粒显影的照片,所以清晰好看,原因之一,是由于在每一平方厘米里面,它所能够容纳的浓淡深浅的微粒的数量,比其他普通照片要丰富得多。一幅精妙的彩画或者刺绣,它的颜色所以那么逼真,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画家或者刺绣者的颜料和丝线的色彩是异常丰繁的,仅仅是一种红,从浅到深,可以分成十几种色泽。”这两个比喻生动深刻地提示了词汇丰富对于文采的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词汇是否丰富,也就成了衡量高考作文语言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3句式灵活和词汇一样,现代汉语的句式也是极其丰富的。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常式句、变式句;从语气上看,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些句子各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也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因此,记叙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阐发一种道理,该用哪些句式,不该用哪些句式,都得费一番思量。茅盾曾说过,“造句技术要点”就是把一连串句子组织得“严密而多变化”。这确实是初学写作者造句的“诀窍”。“严密”是选择句子的基本要求,是说句子首先要合“格”,合“规”则“通”,合“意”则“达”。“多变化”则是对句子从文采角度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段话,一篇文章,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4善用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对语言的再加工。一切修辞都是为美化语言,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格,能使语言熠熠生辉。问题是许多同学记住了不少修辞格,如果做辞格辨别题,定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哪一句用了哪一种修辞格,但一旦自己作文,就不善于或者根本没有习惯去用。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善于选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文采,哪怕是只记住一两个辞格名称,但只要能在自己作文中惯于运用,善于运用,也是好的;二、我们所说的“善于运用”,不仅指平时作文,更指高考作文,大凡优秀的高考作文,总是十分恰当地运用了或多或少的修辞手法。 5有意蕴“意蕴”就是内在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语句要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不同的文章,因内容、目的、对象以及环境不同,语言有或显或隐的不同特点。有的文章要求“辞达而已”,语言简洁晓畅,明白如话,读者一览无余;有的文章则“语贵含蓄”,言不穷尽,意不显露,读来耐人寻味。实际上好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6有个人风格“个人风格”对同学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通俗地讲,个人风格就是个人的语言特点。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性格爱好、思想认识、文化素养等的不同,文章中、作品中,甚至包括日常谈话中一句话,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显出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而且比较稳定的语言格调和气派。这就是个人的语言风格。个人风格是个人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个人惯用的选词、造句和特有的表现手段以及修辞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虽然千差万别,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修辞学家根据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貌和格调,把语言风格分为藻丽和平实,含蓄和明快,繁丰和简洁,庄重和幽默,豪放和柔婉等五组共十种两两相对的类型,这些就是个人语言风格的外在特征。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标志,因而也就成了衡量有无文采的最重要的标准。当然,高考作文中所要求的风格,不能和文学家、文章家的个人风格相提并论,也不能完全用理论标准去衡量,但至少应该做到两点:一、文章整体上语言格调一致,即和谐、流畅、自然;二、在文章中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某一种语言表现风格的特征。 附:富有文采的文章与片段,以供学习借鉴。1、美文 中华世纪坛赋 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能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柄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飞升。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神舟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天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雷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登神舟立于强国之林。2、片段: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一坡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奇丽风景。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排比、引用) 拣尽空白终见风景福建考生落日熔金,暮云四合,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无语,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让人忆起了你,用缕缕青丝熬成了白发沧桑,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那一方空灵,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风景。(短句、诗化语言)拣尽空白终见风景福建考生 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不安的世界留一点空白,哪怕只是一点点,却能挽救无数溺水的精神失陷者。(排比、引用)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福建考生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排比) 空白中的独舞福建考生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排比、引用) 拒绝空白 福建考生六、【我来尝试】 作文题:我的第一次 【审题】 这个半命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