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1220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 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天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B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C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 D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该支撑起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 B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 C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D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 B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C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 D只要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十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5分)_(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千 秋 岁 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_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_10默写填空。(6分)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 _,形影相吊 。 _,秋水共长天一色。 _,_。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请从以下的第三大题中选定一篇文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卷上先标注出所选做的阅读文章的标题,然后再在相应的答题区内作答。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_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学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敝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洪宪帝制”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 ”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橡之笔,历数民国以来的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司马迁“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演义”为名,并不相沿所谓“演义体”。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蔡氏著“新演义”,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蔡氏著书博览群籍,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这些品质。(6分)_(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6分)_(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_第卷 语言文字运用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从开园到现在,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古城西安的世界影响力。B车到山旁,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就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大力量。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从寻梦到追梦,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已经走过的10年是东莞升级的一个真实写照。虽然未来的圆梦旅程不能倚马可待,但松山湖已走在路上。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B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员赶赴温州指导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并同时成立了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C新华社“面对高房价淡定”的报道引起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对任志强“穷人就不该买房”的观点的不满。D财政综合部门要围绕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体系为中心,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支持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AB CD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概括微博小说的优缺点。(不超过25个字)(5分)微博小说方兴未艾。由于微博小说要在140字内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文学。与传统网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微博小说的写手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有力。所以,有论者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但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因为情节的延续性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_17阅读文段,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恰当的语句(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6分)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些感人的诗篇,是作者生命的倾诉,是作者情感的跃动。这样的倾诉,这样的跃动,王维将之投射于清新静谧的空山森林中;徐志摩将之融化在柔美潋滟的康河水波里; ; 。18作文(60分)看下面的漫画,然后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缺心时代(原载新民晚报作者:周滔)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答案1.D (过于肯定。原文“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2.B(A曲解原意,原文的意思是文学“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C“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错,应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D“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错,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创作。)3.D(强加关系。应该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才能诗意地栖居。) 4A 交换5D(是王导为郭文提的居所,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是郭文的推脱之词)6B(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7(1)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2)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11(1)B D(B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得5分)(2)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 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3)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答出特点4分,有简单分析6分) (4)作用: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深化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答出两点4分,每点2分)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12. BE(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C/D不得分)(A、“不然,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2)(6分)淡泊名利,坚持操守。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每点2分)(解析:主要从文章第二段筛选信息,第三段开头“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可知已从历学记述了。) (3)(6分)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不脱离历史正轨,参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为后面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每点2分) (4)(8分)(示例)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13、C(A、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B、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C、自惭形秽: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D、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14、C(A、两面对一面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事故调查”后加“工作”D.“围绕中心”和“以为中心”杂糅)15、C16、优点:简洁有力短平快 缺点:情节断裂多碎片17、参考例句:陶渊明将之寄托在恬静幽美的远村深巷中,杜甫将之体现在汹涌磅礴的滚滚江水中,李清照将之沉浸于凄切冷清的梧桐细雨上。参考译文: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交换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顾飏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顾飏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温峤曾经问郭文说:“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郭文说:“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只好这样。”又问他说:“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郭文说:“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又问他:“先生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郭文说:“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样。”又问他:“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郭文说:“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又问他:“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郭文说:“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后来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写作导引材料(漫画)作文写作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应该说这幅漫画在“读懂”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这幅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身上普遍缺失爱心、同情心、善心、责任心、良心的社会现象。其实,一时“缺心”倒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缺了心”而又无人“认领”。也就是说:这些“心”对有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呼唤这些“心”的回归,我们这个社会迟早会变成爱的沙漠、善良的荒原、良心的真空,我们甚至会堕落成社会丛林中的两足动物,最终失去人性。 写作本文,不要被那么多“遗失的心”所吓倒,我们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遵循“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抓住一点,作深刻剖析。先摆出社会上“缺心”的典型现象,再分析“缺心”的种种原因,最后找出让“心”回归的方法。虽然我们很容易从我们的身边找到批驳的靶子、示众的对象、揭露的标本,但我绝不主张中学生把本文写成一篇展销丑陋与残疾的“反面报道”,而应当在分析“缺心”根源、提出解救之道上下功夫。漫画的武器常常是夸张与讽刺,而我们的文章应当多在理性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上下功夫。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青年学生现在思考这一类社会问题应该说并不是多余的。 如果你喜欢写记叙文,有编故事的兴趣和爱好,你不妨可以尝试一下讽刺小说、荒诞故事(这则漫画本身就带几分荒诞色彩),这在前些年的高考佳作中并不鲜见。有戏剧特长的同学甚至可以写一写剧本、小品之类的“怪体”文,也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