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0891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氨基酸B.蛋白质溶于水时,加入少量Na2SO4时,能促进蛋白质溶解;若加入大量Na2SO4时,会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可以使蛋白质析出,加水又溶解D.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解析:蛋白质溶液中甲醛,可以使蛋白质析出,这属于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加水后不会溶解。答案:C2.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加碘,碘元素质量分数越高,说明食盐的质量越高B.可供糖尿病人食用的木糖醇是一种单糖C.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D.腌制肉食制品使用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即使不超标准,也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解析:碘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并非越多越好,故A不正确;木糖醇是醇类化合物,不属于糖类,B不正确;苯甲酸钠、亚硝酸盐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需要在规定的标准内使用,才会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答案:C3.不能用作炸药的是()A.胶棉B.硝化甘油C.三硝基甲苯D.浸渍了液氧的木屑解析:炸药在引燃或受到撞击后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和大量的气体。作为炸药的物质都必须同时含氧化性基团如硝基和还原性基团(含C、H元素),因此B、C项可作炸药。D项中木屑作还原剂,液氧作氧化剂,D正确。A项中无氧化性基团也无氧化剂,故不能作炸药。答案:A4.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解析:蛋白质水解是肽键断裂。答案:C5.下列情况下没有发生蛋白质变性的是()A.用紫外线灯照射病房B.用蘸有75%酒精的棉花球擦皮肤C.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D.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微热解析:A、B、C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强热也会使蛋白质变性,如高温消毒。淀粉酶也是蛋白质,微热,不会变性,而会增强它的催化活性。答案:D6.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A.糖B.氨基酸C.醇D.羧酸酯解析:硝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氮元素,而A、C、D中都只有C、H、O三种元素,无N。所以A、C、D排除。答案:B7.为保证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注意()A.使用沸水先冲泡洗衣粉B.用含氯较高的自来水作水源C.和其他洗涤剂混合使用D.室温时用软水先溶解洗衣粉解析:酶属于蛋白质,在进行催化作用时,有其特殊的特点,如条件温和、高效率、专一性。答案:D8.有一分子式为C8H14N2O3的二肽,经水解后得到丙氨酸CH3CH(NH2)COOH和另一种氨基酸R,则R的分子式为()A.C3H7NO2B.C5H9NO2C.C5H9NO3D.C5H9NO4解析:C8H14N2O3+H2OCH3CH(NH2)COOH+R,由质量守恒得R的分子式为C5H9NO2。答案:B9.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B.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解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由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选项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正确。人体内氨基酸的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以后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在人体内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只是12种非必需氨基酸,由于人体无法产生某些中间产物,所以有8种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所以“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10.增塑剂R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R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R是由氨基酸缩合生成的B.此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C.分子内最多可能有10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1分子最多可与8分子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A项,R是由氨基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C项12个原子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D项,1分子最多可与12分子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B11.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了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由题可知酶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D.酶只有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解析:酶发生催化作用时,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故D项错误。答案:D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一种氨基酸B.酶是一种蛋白质C.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解析: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蛋白质而非氨基酸。答案:A13.某种蛋白质水解生成一种氨基酸,测得其含N量为15.73%,则此-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是下列中的()A.B.H2NCH2CH2COOHC.H2NCH2COOHD.解析:B项错误H2NCH2CH2COOH是氨基酸。氨基酸中w(N)=15.73%,设氨基酸通式为CnH2n+1NO2,则,n=3。答案:A14.分子式为C5H11O2N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氨基酸的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 答案:B15.下列有机物水解断键处不正确的是()解析:A中水解相当于肽键水解应是,B中为酯水解,应是;C、D均正确。答案:AB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解析:A项,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项,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单糖;D项,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沉淀,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过程。答案:B1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向析出的蛋白质中加水,蛋白质不溶解B.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故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这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解析:蛋白质具有盐析的性质,由于盐析过程是可逆过程,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析出的蛋白质仍可溶于水中。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故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后发生变性就失去了生理活性。因此当人误食重金属盐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反应,会使人中毒。蛋白质能与浓HNO3发生颜色反应而产生黄色现象,这是蛋白质特殊的反应之一。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9分)18.(6分)葡萄糖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1)上述平衡中的环状结构乙的分子是通过链状结构甲分子中的_基和_基之间发生_反应而生成的。(2)若液态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以满足木星上生物生存的需要,那么木星上生物体内与地球上生物分子中葡萄糖的分子结构相当的化合物是_。解析:分析甲、乙两种结构知:甲不饱和,而乙是饱和的;因此,甲乙的变化是加成反应,发生于OH和之间。答案:(1)醛羟加成(2)C19.(10分)据报道,人从食物中摄取碘后,碘在甲状腺中积存下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形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结构如下:(1)甲状腺素的分子式为_。(2)在甲状腺内,甲状腺素的合成过程可能是:二碘酪氨酸甲状腺素和丙氨酸试完成下列问题:上述两步反应类型分别是_反应、_反应。试写出上述两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3)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少,婴儿时将患_,成人时将引起_。解析:这是一道渗透化学、生物学内容的综合能力测试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根据合成过程,两步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脑功能衰退等病症的出现,碘缺乏症统称为IDD(英文缩写)。答案:(1)C15H11NO4I4(2)取代取代(3)呆小症甲状腺肿20.(10分)下面是蛋白质结构重复片断,写出合成该蛋白质的单体。解析:由于链中含有肽键“”,因此是缩聚产物,根据缩聚产物推单体的方法,应从的虚线处断开,上加羟基,上加氢原子即得单体,所以上式断键是在下式的虚线处答案:、H2NCH2COOH、。21.(12分)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1)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没有水解。(2)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新制无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3)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4)方案丁:结论:淀粉部分水解。以上四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理由。解析:先分析每种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规范,如不符合要求,则其结论也不可靠;如方案设计合理可行,再评价其结论是否正确。答案:(1)方案甲设计正确,但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2)方案乙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u(OH)2与残留的H2SO4反应,而不能与葡萄糖反应。(3)方案丙设计和结论都正确。(4)方案丁设计和结论都正确。22.(11分)为了测定某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进行下列各步实验,根据实验事实逐一分析推断,推断出各步实验的结论。(1)将此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2)该有机物1 mol在一定条件下与5 mol乙酸反应生成有香味的液体。(3)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且1 mol该有机物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 molAg。(4)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烷的6倍,且被H2还原为直链多元醇。解析:一般先要进行定性分析,找到该化合物是由哪些元素、哪些官能团组成的,然后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推算其所含官能团的数目。答案:(1)该有机物可能是烃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5个羟基。(3)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醛基。(4)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06=180,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为葡萄糖。餐桌上的鲜味剂烹饪时常常使用味精,可以使菜肴美味可口,因此味精又称为鲜味剂,即能够使食品呈现鲜味或助长其他食物的鲜味,具有协同作用和增强作用。常见的三种鲜味剂是谷氨酸钠(MSG)、S核苷酸和麦芽酚。肌苷酸(S核苷酸)味精是我们做菜时常放的一种调味品,但要正确使用,讲究方式。由于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若使用时温度过高,大部分的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了鲜味,还会变成含有轻微毒性的物质。所以味精最好待菜或汤煮好盛出时趁热加入,这样既不破坏味精鲜美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的热度下,味精能迅速溶解在汤里,发出鲜味。如果做凉菜,直接放入味精,因温度太低,味精不能一下全部溶解,鲜味也不能充分发挥,可以先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中,这样效果比较好。另外,味精不宜用在酸性或碱性较浓的食物中,因为味精遇到酸性食物不易溶解,从而降低了鲜味;味精遇到碱性食物,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谷氨酸二钠,也就失去了调味作用。味精的食用必须适量,食用过多,有害无益。因为大量摄入味精,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从而限制了Ca2+、Mg2+的循环,可造成暂时性头痛、心跳、恶心等不适。所以成人每天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 g,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身体健康。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7小题,共51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硫化和炭化B.分馏和干馏C.炼焦和升华D.风化和裂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许多易错的知识点。其中硫化、炭化、干馏、炼焦、风化都是化学变化,而升华和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2.由于少数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假酒、假盐引起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物质误食后,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A.BaSO4B.NaNO2C.CH3OHD.P4解析:BaSO4可用作照胃镜时的“钡餐”;NaNO2有致癌作用;CH3OH有毒,误食可引起人眼失明乃至死亡;白磷有剧毒。答案:A3.关于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该物质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1 mol该物质最多只能与3 mol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该物质可写为:,已知苯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而“C=C”两端所连的原子也在同一平面内,故应选B。答案:B4.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合物共0.5 mol,质量为33.2 g,若此混合物发生银镜反应,可析出银镜43.2 g,符合题意的混合物是()A.乙醛和丙酮B.甲醛和丙酮C.乙醛和丁酮D.丙醛和丁酮解析:混合物的,即必须有摩尔质量数值大于66.4的物质;由析出银的质量可算出醛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酮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应选D项。答案:D5.为了验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进行以下操作:加入AgNO3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加入蒸馏水;加HNO3至溶液呈酸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解析:验证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方法是将卤代烃水解,得X-,再用AgNO3检验,但要注意,必须在加入AgNO3之前先加稀HNO3酸化,否则OH-会与Ag+结合生成AgOH沉淀,AgOH马上分解生成Ag2O黑色沉淀,干扰X-的检验。答案:C6.不久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H4与水分子(CH4xH2O),据测定1 m3这种晶体可释放出140 m3CH4气体,(假设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可燃冰的密度近似为1 g/cm3)试推算该“可燃冰”中CH4与H2O分子个数比为()A.16B.17C.18D.19解析:由题意可知:。答案:C7.将20 mL、0.1 molL-1NaOH溶液与10 mL、0.1 molL-1醋酸溶液混合蒸干并强热,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NaOHB.NaOH和CH3COONaC.CH3COONaD.Na2CO3解析:本题涉及酸碱中和反应以及CH4的实验室制法。NaOH与CH3COOH先中和生成CH3COONa,然后剩余的NaOH和CH3COONa加强热,得CH4和Na2CO3。答案:D8.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消去酯化氧化还原A.B.C.D.解析:酯的水解(取代反应),烯烃与H2O的加成,醛、酮与H2的还原反应,乙烯的氧化均可反应生成醇,引入羟基。答案:B9.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苯和乙烯B.甲醛和甲酸甲酯C.乙酸和甲酸甲酯D.乙烯和苯乙烯解析: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甲醛(HCHO)和甲酸甲酯(HCOOCH3)最简式都是CH2O,但它们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答案:B10.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三万多个碱基组成,分子直径达100 nm。目前用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是阿昔洛韦化学名称为:9-(-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已知这种药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阿昔洛韦的化学式为C8H11N5O3B.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C.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D.五个氮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解析: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B、C正确,因NH3为三角锥形,故五个氮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D错;化学式为C8H11N5O5,A正确。答案:D11.可用来鉴别苯酚溶液、乙酸乙酯、乙苯、庚烯的一组试剂是()A.银氨溶液、溴水B.KMnO4酸性溶液、FeCl3溶液C.KMnO4酸性溶液、溴水D.氯化铁溶液、溴水解析:A、D两项试剂不能鉴别开乙酸乙酯和乙苯;B项乙苯和庚烯分不开。应选C。答案:C12.由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完全转化为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只要混合气体的体积一定,那么无论混合物以何种比例混合,它在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体积也是一定的,符合这种情况的物质可能是()A.乙醇和乙酸B.苯和苯甲酸C.丙醛和甘油D.丙酮和丙二醇解析:只要1 mol物质耗O2相同即可。可将它们的化学式作一改变,括号内的不耗O2。A项:C2H4(H2O)、C2(H2O)2;B项:C6H6、C7H2(H2O)2;C项:C3H4(H2O)和C3H2(H2O)3;D项:C3H4(H2O)和C2H2(H2O)2。除去括号部分耗O2相同的为B。答案:B13.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4O2Cl2 ,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环和碳碳叁键。只含有一个,则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A.1B.2C.3D.4解析: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减去一个的不饱和度,应有2个双键。答案:B14.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胱氨酸属于-氨基酸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D. 可与NaOH溶液加热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解析:由所给结构知NH2在COOH的位,A正确。NH2为酸性基团,而COOH为酸性基团,B正确。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的反应为,C不正确。因可电离产生,而+OH-NH3+H2O,故该分子与碱加热时会放出NH3。答案:C15.一种气态烷烃X和一种气态烯烃Y组成的混合物10 g,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溴水,使溴水增重8.4 g,则X、Y可能是()A.甲烷和丙烯B.乙烷和乙烯C.甲烷和乙烯D.乙烯和丙烯解析:混合气体的=12.52=25,气态烃中Mr100 时,CH4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只有烯烃燃烧体积变化。CnH2n+nCO2+nH2On1 mol moln moln mol(-1) molx 65% mol解得:故烯烃为C4H8,(C4H8)=30%,(CH4)=70%。答案:甲烷,70%;丁烯,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