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繁星 春水,阅读课本P179183,反馈: 您知道了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冰心诗集的核心内容。 3.品读诗歌,感悟内涵。,自学指导一,1.看图片了解作者。 2.结合资料谈繁星和春水的创作背景及语言特点。 3.快速记忆红色字体的内容。,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 主要作品: 诗集繁星 春水 短篇小说集超人 散文集寄小读者 归来之后 樱花赞 小橘灯等.,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风格特点)。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 繁星 春水是姊妹篇, 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自学检测一,1.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 , , 。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 的影响下写成的。 3.冰心诗歌的创作的方式被称为“ 体”或“ 体”,语言特点 。 4.繁星由 小诗组成,春水由 小诗组成。,谢婉莹,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泰戈尔,飞鸟集,“春水体”或“冰心体”,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164首,182首,自学指导二,1.快速浏览课本第179-181页,概括冰心诗歌的核心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本中的诗歌,谈谈你对诗歌内容独到的见解。,自学检测二,冰心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 。 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扬; 三是对 。,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大自然,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心称它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作品主题概括,朗读与欣赏:,以“我认为诗中通过写XXX,表达出XXX情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堂训练(示例),一.诗歌赏析。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诗人由 的风雨联想到 ,由飞鸟归巢联想到自己的归宿,写出自己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满足。 (2)在诗中,作者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1.自然界的风雨 心中的愁绪 2.诗人热情的歌颂了母亲,歌颂了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一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二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自己来试试!,本诗鼓励青年要努力向上,甘于自我奉献、自我牺牲。“嫩芽、花儿、果儿”三个词是递进关系,程度越来越深,符合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现代社会中更需要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青年人要不怕苦,不怕累,拼搏向上,才能取得成功。,本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语言清新典雅,抒发了作者对母爱深切的歌颂、赞美、依恋之情。,二.拓展延伸,(A)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B)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1.仔细品读小诗,指出这几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说出两点即可) 2.上面几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 3.仿照其中的任一首,写一首自己的诗歌。,1.(1)形式短小 (2)语言自然清新 (3)富含哲理。,繁星.春水在艺术表现上是“五四”时期白话诗歌创作的亮丽风景,其艺术特色是: 1.短小精悍,真实自然,在看似随意地挥写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2.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是冰心小诗的又一特色。 3.想像的丰富和联想的开阔,词句的清丽和笔力的准确,都是冰心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小结:艺术特色,作业: 1、记下你思想中三言两语的小感悟。 2、 仔细读读这本书,挑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看谁背的又多又好。 3、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