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816276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苏 洵,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简介作者,北宋地理形势图,课堂训练,词类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课文结构图,阅读苏辙文讨论,时代背景,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和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全国。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和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简介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右集,本文选自嘉右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当年苏老泉, 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 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 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询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北宋地图,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课堂训练:解释古今异义词,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后秦击赵者再 始速祸焉 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那实际情况/实际上。,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第两次/表示又一次。,招致/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课堂训练:解释词类活用词,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日”“月”,名词作状语。,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弊 在 赂 秦,(总 分),赂 秦 力 亏,(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并 列),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过渡),(分总),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第四段) (借古),(递 进),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结构图,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完成下面题目:,阅读讨论,1、下面加横线词与现代汉语用语相同的项有 ,A、而蔽山东之诸侯 B、而范雎以为忧 C、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E、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F、而四国休息于内,C,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词,A、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 B、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C、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E、得以自完于其间也,腹心的疾病,比喻根本的祸患。,(既然)这样,那么,同“借”,凭借,形作动,厚待,亲近,形作动,保全,3、标明下面句式类型,A、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B、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C、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D、赵尝五战于秦 E、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F、彼秦者将何为哉?,4、如果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词语来概括,苏辙的六国论依次是侧重从( )和( )两个方面立意的。,被动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地利,人和,阅读讨论,5、阅读苏辙的六国论,试从文体、立论的侧重点、论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四方面和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作一比较。,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政议文,从秦亡的教训“过秦”的角度立意,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借古规汉:建议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从秦亡的教训立意,提出“秦爱纷奢”而亡国的观点,借古讽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辙。,苏辙的六国论是一篇政论文,从六国灭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要团结一致,共同抗秦的观点,作者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针对当时北宋外有契丹、西夏强敌,作者属于主战派,所以特别强调内部团结的重要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