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2813544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B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D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AyBy【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 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居:_ 将:_ 策:_ 食:_ 作:_ 再:_【答案】(1)居:经过 (2)将:带领 (3)策:用鞭子打 (4)食:通“饲”,喂 (5)作:振作 (6)再:第二次5【2018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居:_ 将:_ 策:_ 食:_ 作:_ 再:_【答案】(1)居:经过将:带领(2)策:用鞭子打食:通“饲”,喂(3)作:振作 再:第二次【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6【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A少。例 陶后鲜有闻B新鲜。例 芳草鲜美(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A苟且。例 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例 苟富贵,无相忘(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 )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答案】(1)A(2)B(3)B (4)A【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7【2018年中考浙江湖州卷】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_)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_)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_)(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_)A诚实守信B重德修身C内敛含蓄D轻财重义【答案】(1)(1)善:好, (2)患:担心,忧虑。 (3)为:当作,作为。 (4)(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忧虑。8【2018年中考广州卷】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1)根据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可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2)根据句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可知“绝”是“消失”的意思。(3)根据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查明了的)一定按实情处理”可知“狱”是“案件”的意思。(4)根据句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可知“利”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以为利”的意思。(5)根据句意“扶苏因为屡次上谏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边带兵”可知“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9【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D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答案】B二、【2018年中考安徽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2)小惠未编(3)必以信(4)必以情断之(5)智虽弗及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答案】15(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案件、案情 (5)够,达到16(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就能(开)战了。17(1)对话(语言); (2)对比18鲁庄公任人唯贤 曹刿的远见卓识。【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秋明 年代:春秋时期1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作答时,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三、【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答案】16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17(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 绝的地方。18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19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把握,针对这种类型,考生【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结合本文的学习,把出自本文的成语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19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作 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的描绘,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四、【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C去国怀乡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微斯人,吾谁与归?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 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答案】11C12(1)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3C【解析】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参考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 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 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