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813543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 迎 您 !,荣县电大 毕忠权,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第1章 引论 一、学习范围 1. 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2. 教师素质提高的3个方面和9条标准 3.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二、内容要点 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把注意力放在培养一系列新能力上:要求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基础能力。,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是实践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例如,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3亿,比1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创造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的范围,空前地丰富了学习的机会和教育的途径,相当程度地加大了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和能动性,强有力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为因需学习、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繁荣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科学、人脑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成为发展和改革的动力;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职责的变换和重新的组合,教育面临着最为深刻的转换和进化过程, 一个辉煌的学习化社会的格局和前景正在形成。面对急剧变化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2)九条标准 九条标准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那就是信息处理、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 1.信息加工处理方面 标准1 高效、快捷的获取与存储信息。 标准2 审慎、恰当地评估信息 。 标准3 准确而有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方面 标准4 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追寻。 标准5 对于信息文化及其创造性的信息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和重视。 标准6 在信息获取与知识形成方面追求卓越。 3.社会责任方面 标准7 主动为学习社区作贡献,承认信息对于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8 在处理信息与信息技术问题时能采取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标准9 有效地参与信息开发的团队活动。,5.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从历史看,教育技术与新科技对于教育的影响和运用密切相关。例如,始于20世纪30年的视听教育技术就是围绕着当时新兴的电影、幻灯等技术的教育运用发展起来的。后来20世纪中叶兴起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与技术完善紧密联系的。 今天,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音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的新近发展在教育上的应用。未来,能够用于促进和支持人类学习的新科技,都将是教育技术研究与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深化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内容。同时,信息技术本身不能提高教育效果,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教育技术才能实现。,2.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2)鼓励创造性思维、终生学习和社会责任感。 (3)改革教育过程。 (4)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3. 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4. 教师的信息素质 (1)五种能力 支配资源的能力 使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系统思维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能力,三、本章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师信息素质的内容包括: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 )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系统思维的能力、与人( )的能力。 2.教师信息素质标准归纳为三个方面:( )处理、( )学习、社会责任。 3.教育技术是连接学校和( )高速公路的( )。 4.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 )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5.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 )。 6.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 )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 ),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7. 2005年前,争取使东部地区县以上、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都能( ),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学会使用( )资源,学习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利用( )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普遍建立远程教育( )。 8.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 ),不具备( )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二)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三)论述题 1. 简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2. 试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第二章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第一节 信息,1、对人本身来说,信息与生俱来。 2、以宇宙而言,信息十分广泛。 3、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来看,信息十分普遍。,信息与物质、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三项资源。物质相对直观,信息相对抽象,能源介于两者之间。这三者显示出的阶段性的历史进步,标志着人类认识利用自然的斗争在经历了数万年的游牧、几千年的农耕、几百年的工商后,人类社会迈进了辉煌的信息时代。,1、信息的概念和定义,1.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2.信号只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3.数据只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而且不是唯一的形式。,4.情报在汉语中只是一类专门的信息(情报在日语中就是信息)。,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 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事物” :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 “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知识:主体表述的信息,是经过加工、有序和结构化了的信息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知识。,没有信息,便不可能有知识。,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未感知的信息,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语用 语法 语义,信息的概念体系:,3、信息的性质和功能,信息的一般属性: 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抽象性、依附性、动态性、异步性、共享性、可传递性、可变换性、可转化性、可伪性等。,信息的功能五个方面: 首先,信息是宇宙万物有序运行的内在依据。 其次,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 第三,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 第四,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第五,信息是管理的灵魂。,4、信息资源 概念:,(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 (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 (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它非资源型信息,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智能性。 (2) 有限性。 (3)不均衡性。 (4) 整体性。,信息资源分类:,现实信息资源以表述方式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口语信息资源、体态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以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为依据,可划分为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五大类。,第二节 、信息科学,一、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狭义信息论。即申农创立的信息论。研究通信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一般信息论。加了噪声理论,信号的滤波、检测、调制解调,以及信息处理等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广义信息论。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重要研究目标的一门交叉科学。, 二、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信息 输入 存储 处理 输出 信息,反 馈,三、信息技术: 1、概念: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及反馈等与信息有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 社会作用: 1).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2). 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 1).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2). 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 3). 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2、信息技术 研究的热点: 1)人工智能技术AI 2)多媒体技术 3)光纤通信 4)同步通信卫星,1)人工智能技术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使计算机逐步具有类似人脑的某些智能,即能理解外部环境,提出概念,建立方法,进行演绎、归纳、推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功能等。可以说,AI技术代表着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实现人工智能有两种途径:一是以传统计算机硬件技术为基础,在一些知识比较完备且可形式化表达的领域里,通过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类似人脑智能活动的效果,即面向功能模拟的专家系统。这是比较现实的方法;二是采用全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方法研制具有类似于人脑结构、能像人脑一样思维的计算机,即面向结构模拟的神经计算机。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个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神经计算机适合模拟人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2)多媒体技术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信息媒体与计算集成在一起,使计算机应用由单纯的文字处理进入文、图、声、影集成处理的技术,其核心特性是信息媒体的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虚拟现实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空间甚至四维时空感觉环境,并使人类可用自然的视觉、昕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机能和效应器官进行实时参与和实时交互。,3)光纤通信具有频率高、损耗低、频带宽、容量大的特点。一根细细的光纤理论上可通上亿路电话或10万路电视,相当于1千万对架空明线或2万根直径6.5厘米的中同轴电缆。实际上,由于器件和光纤的传输特性等问题,目前还达不到理论的通信容量。 光缆是数字通信理想的传输介质。,4)同步通信卫星一般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千米的轨道上从西向东移动,方向和速度恰与地球自转同步,圆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这时的卫星从地面上看来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又称同步静止卫星。,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使学习产生的变革:阅读方式的变革、写作方式的变革、计算方式的变革、教育时间的变革、参加制定学习计划与自主学习和教师变为学生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