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解释与分析.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07719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解释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解释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建教育/保先教育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解释与分析 关键字农地制度 土地使用权流转 农户模型现象和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较为自由的流转,例如作为西部开发重点的湖南省怀化地区以及被称为发生“第三次土地革命”的 山东省胶东地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正在进行类似的尝试,并以此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同时,由山东农业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涉及4省344县的农村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民已经具有自己承包土地可流转的意识,见表1。表1:农民对其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态度资料杨学城等,2001与以上事实形成对照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度的地区差异非常大。根据1998年白罗文等人和农科院合作的一项对个省的调查表明,参与流转的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对同在湖南省的永兴县3乡39村的实地考察则表明,尽管村集体对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抱积极态度,但实际的流转并未发生。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地区,农村土地市场也存在交易量小、交易期限短和低偿交易甚至无偿交易比例高等现象。而在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信访中,涉及农村土地的达一半以上,有些土地问题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和理论回顾从1950年6月30日,新中国第一部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诞生以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曾出现过多次大的调整和变迁(石磊,1998)。始于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回复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模式,每个农户成为农业生产中各项扣除以后的剩余索取者(residual claimant),克服了生产队中劳动监督困难和激励不足的问题(林毅夫,1991)。这项诱致性制度变迁在1981年得到正式的承认,以法定形式肯定下来的长期的土地承包权给予农民稳定的预期,它直接影响预期者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自从1984年以后,谷物生产停滞不前,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重新集体化的呼声又在扩大经营规模以获取规模报酬的教条下出现。1993年,15年的土地承包期即将到期,农民对土地制度预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农业生产中出现短期行为和生产性投资不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政策措施决定,将农户的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部分林业地区延长至50年。80年代后期,继商品和服务市场化改革全面展开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体制改革也正式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或进入乡镇企业实现非农产业就业。为了适应劳动力要素转移,1988年修改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放松了对土地管理的限制,明确“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依法转让”。1996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农村城镇化水平低问题突出,以村为基础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作为改革的终极目标开始受到怀疑。为了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战略,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在“赋予农民有保障的30年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而在今年初的“十五”计划中,作为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首要内容,中央明确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在今年7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讨论的土地承包法(草案)中,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界定为一种财产权,并规范其流转成为讨论的焦点。土地使用权流转:一个新古典的图解表2:国民经济和各产业平均增长速度: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000,第14页表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000,第29页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的微观变化是土地在不同个人间的边际评价出现重大差异。由于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与土地总是互补的,对于具有不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农户,土地边际产出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意识、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进步,一部份有能力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的农民,将会比较其种地的收益和机会成本。当这部份农村劳动力试图退出农业产业时,尽管他们对土地的边际产出评价已经很低,但作为理性的个体,他们依旧会考虑自己已经承包并仍有较长存续时期的农村土地如何被尽量有效地利用,可能的选择是将土地的使用权出租或转让,部份实现承包制赋予的从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利。对于另一部份留在农业生产产业的农民,农业生产可能给他们带来较高的收益。如果他们发现在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下,土地具有较高的边际产出,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多的市场信息、较新的生产技术、和较高的经营能力的农户,他们有可能承租或受让前一类人的土地使用权,从而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多的投入。这样,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就具有土地边际产出拉平效应,双方对土地边际产出的评价差距越大,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被改进得就越多。我们可以用上面这个模型说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效率。(一)图表示的是某村土地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我们假定该村的农户可以分为两类: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而持久的留在该村的a类农户;不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而退出农业生产产业转移至其他产业的b类农户。(二)图和(三)图分别表示这两类农户对土地的需求。需求曲线不同的斜率表明他们对土地不同的边际评价,并且这种边际评价与他们各自的土地边际产出成正比。在土地承包制的初始配置下,假定以每户人口为标准,a类农户和b类农户获得的土地量分别为qa和qb。在这种状态下a类农户对土地的边际评价pa远远高于b类农户的边际评价pb。这样的土地要素配置显然是缺乏效率的。如果农村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自由流转,那么b类农户的土地将流至a类农户,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均衡的一般原则,流转量是:qb0qb1= qa1qa0。此时,两类农户对土地的边际评价相等都为p*。如果农村土地市场形成后p*可被视为土地的市场均衡价格。这时a类农户增加的效用为e和f,f当中将有g部分有偿支付给b类农户,由于f=g+h,所以社会净效率增加量为e+h,实现了典型的希克斯卡尔多效率。由此可见,在一个理想的新古典框架中,土地和任何其他要素一样,自由的流转总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并能反过来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对土地交易权的限制对土地产出率具有负面的影响,其影响途径是降低要素配置效率和减少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姚洋,1998)。这在回答前文第一个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从效率角度解释为什么政治决策的结果是允许和鼓励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流转程度的差异:一个农户的微观决策模型既然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具有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为什么地区间的流转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新古典的理论在长期中看总是对的(曼昆,1998),但在将它运用到现阶段的中国时,许多转轨过程中的制度因素不容忽视。以上的图解对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解释力,或者说它代表了农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但要解释不同地区流转程度的差异,其微观基础就必须分析农户将土地投入农业生产和实施流转的决策。受贝克尔家庭生产函数(garysbecker,1976)的启发,我们建立一个在一般农村地区代表性农户的微观模型,然后分析是哪些外生变量和参数影响农户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决策。一、模型的设定和说明初始禀赋(t,r)t:农户可投入的全部用于劳动的时间r:农户在土地承包制下拥有的土地总量对于无遗产继承、外来援助和不参与金融信贷市场的普通农户,t和r 可视为他所拥有的财富总量,作为一般的讨论,t和r各自在质量上的差别暂不细分,而只考察数量上的影响。效用函数u=货币收入(+)+ 非货币收入针对设定的初始禀赋,农户的效用来自两方面:劳动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可能提供的货币收入;土地除作为生产要素以外提供的非货币收入。效用函数的设定得到以下经验观察的支持:表4:浙江省海宁市地产对农民的效用资料 刘红梅,王克强,2001农业生产净货币收入:paq(l,k,h)- wal- pkk- thpa:农产品市场价格q(l,k,h):农业生产函数wa:农业雇工工资l: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pk:农业生产中资本市场价格k:农业生产中资本投入量t:农业生产费税率h:农业生产中土地投入量p1: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的概率,其值大小反映劳动力市场限制性wi: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净收入=就业收入-就业成本(t-l):投入非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如果为负值,表明农户雇佣劳动力,反之则反是p2: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率,其值大小反映土地市场发育程度pr: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净收入=流转收入-流转成本(r-h):使用权被流转的土地面积,如果为负值,表明农户受让他人流转的土地,反之则反是 非货币收入:ehe:土地除作为生产要素以外为农户提供的单位效用。就表4考察的农户而言,e的值为50%以上,相对于一般农户,我们假定e不为零,它将为保有h面积土地的农户提供eh的效用。生产函数:q(l,k,h)=alkha:农业生产进步因素、:分别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产出弹性。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及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与此同时种子、化肥和灌溉技术等进步也将提高农业产出,因此把a视为生产技术进步因素与自然灾害因素相抵后的净值。根据边际产出递减原则,生产函数的性状满足:0,1,q,0,q,0。预算约束:wal+ pkk+ th wat+ ert和r的价值确定此处仍选用了wa和 e而非是wi和pr,因为正式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不完善正是中国大部分农民面临的约束。二、农户的最优规划将生产函数代入效用函数,农户的最优规划可简化为:l,k,h s.t. wal+ pkk+ th wat+ er构造拉格朗日式:最优的一阶条件为:m/l=paal-1kh- wa- p1wi-wa= 0m/k=paalk-1h- pk-pk= 0(wal+ pkk+ th - wat- er)= 0令 paal-1kh= (1+)wa+p1wi= x (1)0,(wal+ pkk+ th - wat- er)= 0 (4)得土地使用权流转量:h* = r-h* =r-(wat+ er)xy/(wayz+pkxz+txy)(5)三、比较静态分析(5)说明影响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诸多因素,为了更清楚分析各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农户的决策,可以对(1)到(4)分别进行比较静态分析。(4)中 kuhn-tucker乘子0表明,当成本投入超过预算约束时,效用就受到惩罚。因此初始禀赋贫乏、缺少金融市场支持,制约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投入。对于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试图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的农户,他们本是流转土地最大的需求者,但是严格的预算约束将制约对土地的需求。这可以解释在各种非正规或正规的金融制度安排可得性高的地区,土地的流转程度也较高,同时也说明建立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对于促进土地流转、改变农民恶劣的初始条件将有积极意义。(1)中的x可视为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户劳动力的真实机会成本,且l/x0 ,表明农业生产雇工工资wa越高、农户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期望净收入p1wi越高,农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时间越少,这可以解释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土地经营出现明显淡化的现象。这些淡出农业生产的土地,理论上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供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发达地区流转程度高。现阶段影响x的制度因素主要是户籍管理制度和城市企业招工制度,以及其他产业能为农民提供的工资水平。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刚性和过去延续多年的户籍制度的束缚,农民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的成功率不高。即使已经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者,办理各种居住证、就业证等就业管制措施提高了农民就业的成本。而在近年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职工下岗和失业情况严峻,使得地方政府加大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的管制力度。已有的研究也证实了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显著地影响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活跃和有效性(姚洋,1999)(2)中的y可视为农业生产资本投入的价格,且k/y0 ,l/y0 ,h/y,表明当机械、化肥等资本价格上涨时,农民减少资本投入而用更多的劳动和土地予以替代是理性的行为。这可以解释一些旨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在广大的农村普遍推行,可能是由于增加的收益不足以抵偿成本的上升,大部分传统农业生产地区维持了较多劳动、较多土地对资本的替代,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这样的替代越为明显。(3)中的z可视为农户将土地投入农业生产的真实机会成本,且h/z0,更为确切的分解为h/t0,h/p20,h/pr0,h/e0 。第一项负值表明,农业生产的费用负担越重,农户投入农业生产的土地越少,或者说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越小。第二和第三项负值表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高,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净收入越高,农民保有的土地将越少,实施流转的土地越多。第四项正值则表明,土地为农民提供的非货币效用越多,农民保有的土地越多,实施流转的土地越少。而分别决定这四个外生变量的制度因素主要是:农户的费税负担和费税制度改革的情况。政府从1998年致力推行的农业生产费改税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农民负担过重、农业生产积极性不足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土地承包制的稳定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尽管稳定的地权对产量的效果不明显,但对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姚洋,2000;罗伊普罗斯特曼等,2001)。从土地流转角度看,高频度的的土地调整等于对农业生产征收一种随机税。所以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对出让方和受让方都是重要的保障。它使前者减轻失去土地的担心,后者则更有动力对农业生产进行长期投入,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率。村集体的政治决策。我国法律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是:1984年的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1988年修改的宪法补充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此后,国有城镇土地有了转让程序和办法,农村集体土地仍然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