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8971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xx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xx普陀期末29)他的报章文体一经出现就受到国人的热情追捧,一如他自己所述“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他”当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2. (xx普陀期末30) “尽管具有强烈的折衷调和的守旧倾向,但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中西文化之伦理型与知识型的基本特征”,评论的是A“中体西用”论 B天演论C共和革命思潮 D“德先生”与“赛先生”3. (xx青浦期末20)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倘延夷人为师,祸患无穷,甚至亡国灭种。”持此观点之人是A. 魏源 B.倭仁 C. 梁启超 D. 严复4. (xx松江期末27)右图为上海圣约翰书院院历(1904年3月至1905年1月)所载书院放假节日,这一现象说明了A.上海开埠B.教育创新C.中西融合5(xx徐汇期末2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6(xx徐汇期末23)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新青年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李鸿章搭乘火车游历观光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C李鸿章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前往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展览馆7(xx徐汇期末24)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以下对申报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影响而创办 B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C是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 D以宣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创刊核心宗旨8(xx徐汇期末28)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此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林则徐、梁启超 B梁启超、洪秀全C梁启超、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9. (xx闸北期末24) 中国近代历史上,创刊于海外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报刊是A. 清议报 B. 申报 C. 时务报 D. 国闻报1(xx嘉定期末13)以下对明末清初“早期西学东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方殖民的组成部分 B异质文化的碰撞C得到士大夫广泛认同 D近代转型的象征10(xx静安期末20)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世人对此言论进行了新的提炼,变成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脱亚入欧,全盘西化11、(xx闵行期末25)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C与儒家民本思想内容一致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以下每小题3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xx奉贤期末32)开明官员李之藻最早看到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时,惊叹之余提出了“把中国移到地图中心”的建议。李之藻的反应与建议说明了A李之藻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天朝上国”心态的正确把握B李之藻预见地图问世的遭遇并善意提醒利玛窦做必要变通C李之藻认为利玛窦对中国位置的错误认知会造成严重后果D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地理知识震撼了开明官员李之藻【3分项】:B 【1分项】:AD 【0分项】:C2. (xx金山期末34)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3分项】:C 【1分项】:BD 【0分项】:A3(xx静安期末33)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为自己家中子弟取名。上述现象的出现,归因于A“进化论”观点科学前卫 B民主革命派的宣传发动C民族危机促国人思想启蒙 D近代西学东渐影响深刻【3分项】: C 【1分项】:AD 【0分项】:B4(xx浦东新区期末34)史学家钱穆(18951990年)上小学时听先生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治一乱云云,那只是中国人老话。如今世界进步了,像现代西方英、法等国,他们是治了不再乱,合了不再分的了,哪里像三国演义上所说。”对此解读确切的是,钱穆先生A批评三国演义,否定小说戏说历史B接受新史学的观念,认可西方现代文明C支持辛亥革命运动,越出改朝换代旧轨D接受历史进化学说,反对中国传统史观【3分项】:B 【1分项】: AD 【0分项】:C2、 非选择题1. (xx宝山期末40)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学生赴美国留学。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1881年,其余94人分三批被遣送回国,赴美国留学中止。材料一:“此多数青年之学生,既至新英国省,日受新英国教育之熏熔,且习与美人交际,故学识乃随年龄而俱长。其一切言行举止,受美人之同化而渐改故态。况彼等既离去中国而来此,终日饱吸自由空气,其平日性灵上所受极重之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悉与旧教育不睦,好为种种健身之运动,跳踯驰骋,不复安行矩步”。容闳西学东渐记材料二:“学生在美国,专好学美国人为运动游戏之事,读书时少而游戏时多。或且效尤美人,入各种秘密社会。此种社会有为宗教者,有为政治者,要皆有不正当之行为。坐是之故,学生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言,若东风之故耳;又因习耶教科学,或入星期学校,故学生已多半入耶稣教。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至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而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驻美参赞吴嘉善奏折材料三:1881年,中止留学后,当时的申报评论:“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材料四:(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章开沅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999年)问题:(25分)(1)1872年到1875年间官派幼童赴美留学有何历史背景?(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5分)(3)对赴美留学一事,以申报为代表的社会舆论是如何认识的?(3分)(4)你对赴美留学一事是如何看待的?(15分)(1)(2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近代新式教育/培养洋务人才。(2)(5分)都看到留美学童在学习、生活和对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变化;(分)对留美学童的变化持不同的态度,(分)容闳从中外交往,学习西方,学童成长等方面持肯定态度,吴嘉善则从维护清朝统治和文化传统持否定态度(分)(3)(3分)对赴美留学持否定态度,(分)认为耗费巨大,学生出身低下不堪重任,自律差等。(分)(4)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止赴美留学一事的看法。(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4分)评分项二:史实(4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2、(xx闵行期末39)钱玄同的转变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摘自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态度的变迁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摘自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问题:(12分)根据材料,评述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水平l: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9-12分)水平2: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5-8分)水平3: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0-4分)3(xx普陀期末38)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12分)有学者说,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试以“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为主题,叙述这一变化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战胜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外交由朝贡体系转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在炮火震撼下,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主张表明:一方面开始认识到自身技术与西方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天朝大国的心态。(3分)(背景+史实+观点各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深受刺激的实力廷臣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上述主张和实践表明:一方面被迫放弃天朝心态,将外国视为平等的主体,并将学习技术化为行动,另一方面依然保持对“中体”的自信。(3分)(背景+史实+观点各1分)甲午战争,中国被自唐以来一直向自己学习的东邻小国日本打败,并签订马关条约。国人深受巨创,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举行“公车上书”,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同时,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梁启超认为甲午战败唤起了国民意识,倡导以国民群体为重心的新史学。上述主张和实践表明:国人已全面失去对“中体”的自信,并对君主专制产生不满,进而多渠道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4分)(背景+史实任二+观点)总之,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失败,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深入,国人的自我认识也不断深入,开始了艰难的自我否定的心路历程,并为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持续实践探索。(2分)4. (xx青浦期末40)中西文化基因的差异材料一: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习近平材料二: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君主究竟是被人爱戴比被人畏惧好一些呢?还是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好一些呢?最好是两者兼备,如果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应当遵守信义。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材料三: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材料四: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夫既以群为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严复天演论材料五:强权利己之见,绝非公理正义所能动摇。巴黎和会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问题:(25分)(1)列举中国历史上能体现材料一理念的史实。(5分)(1)丝绸之路;东亚文化圈;反法西斯战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中日建交;APEC会议等(5分)(2)概括材料二中马基雅弗利的观点。(5分)(2)君主应当独揽大权,注重战争,精通军事;君主不应受到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可以背信弃义,只需考虑是否有利可图;可以外表仁慈,内心奸诈;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5分(3)你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15分)1、 马基雅弗利强调君主至上,权力神圣,为达目的可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统治者甚至可以背信弃义。这就将“强权战胜公理”、“弱国无外交”、“战争无诚信”等称霸基因合法化地注入到了西方文明中。2、 赫胥黎表达了自然界对生物的自然淘汰法则,即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体现了生物界不断进化的过程。3、 严复的译文则把自然界的进化引向人类社会,认为天演论既可包括生物界,也可包括人类社会。依据这个观点,人类社会中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同生物界一样,是个生存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强者、智者获得生存;弱者、愚者就要被淘汰,所以,弱肉强食是普遍性规律。4、 但这恰恰是进化论的误区,我们应理性审视,将生物界的生存法则直接移植到人类社会,会导致“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以富欺贫”、“恃强凌弱”等元素均具有合法性。这一点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一事上暴露无遗。强权凌驾于公理,战争取代了和平。5、以史为鉴,我们应通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来重审重构中国与世界之关系,这既是对儒家和谐观的当下思考,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回应。4(xx徐汇期末38)民主与科学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1)根据图示,1833年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2分)(1)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期间有反复和动荡(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显增加)。(2分)(2)谈谈对图示中“民主”、“共和”字眼出现频率趋势变化的认识。(10分)(2)19世纪中期前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民主”、“科学”等新思潮逐渐影响中国,但只是零星闪现;(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2分)但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的苦难之中,“民主”、“共和”思想同样经历反复(2分)5(xx杨浦期末40)科学中心的转移 (25分)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科学成就西方科学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开普勒宇宙的神秘1596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吉尔伯特论磁1600朱载堉绿学新说1584伽利略星际使者1610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哈维心血运行论1628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78材料三马戛尔尼及使团乘坐的“狮子号”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配备有64门大炮,礼品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座钟、八音盒、玻璃镶金彩灯、羊毛挂毯和地毯、金色马鞍和马车,还有毛瑟枪,连珠枪、利剑、铜炮、榴弹炮及装备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而在镇江城声势浩大的军事操演里,马戛尔尼注意到濒临坍塌的城墙,2千多名士兵随着音乐声在旌旗下接受检阅。兵士们装备了弓箭,戟矛,还有少量的带羚角枪刺火绳枪。他们戴的头盔从远处看像金属那样闪闪发光, 而过于笨重的钢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平常只是用一种藤制的盾牌。戴鞍钢晚清史(注:马戛尔尼,英国外交官1792年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在热河行宫两次谒见乾隆帝,提出开放宁波等地为通商口岸,裁减关税等,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使团无功而返。)材料四近代科学中心的转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中西方科学的特点。(2分)(1)(2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超过西方,到15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1分)材料二:中国科技以总结性的传统农业科技为主;西方科技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1分)(2)观察材料四(图例),概述近代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并分析原因。(8分)(2)(8分)由意大利到英国;从14世纪开始,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涌现出了达芬奇等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推动了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2分)由英国到法国;受到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8世纪法国伏尔泰等思想巨匠将启蒙思想推向高潮,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2分)由法国到德国;德国于1871年完成统一,积极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第四个科学中心。(2分)由德国转移到美国;美国南北战争胜利后引领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的大潮,二战后,在原子能和计算机发明的优势,奠定了美国在信息时代的领先优势。(2分)(3)你如何看待中国科学在世界地位的变化?(15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15分)评分项一:观点要求: 对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科学地位的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能与西方科学的对比中得出相应的观点。水平1:中国科学从古代领先世界到近代落后于西方,反映了中国国力由强变弱的过程;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如生产方式及政治制度等决定了科学的发展程度与差距;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国的抉择,决定了这个国家科学地位的变化与走向;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提出观点。没有将中西方科学进行对比,仅仅从中国或西方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段的观点,单一或不全面。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材料与问题、材料与相关史实之间建立联系。例如:能运用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的西传来印证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能从多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从国家地位、主政者对科学的态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知识分子的创新意识等;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没有横向的中西对比,仅从单一角度回答问题。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评分项三:论述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二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追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达连贯通顺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