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检测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8919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检测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检测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检测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检测卷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中国古代以1 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xx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ABCD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适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错误的,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2下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以优美的书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A B C D解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表明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显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答案:C3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 B C D解析: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不能等同于汉字,说法错误。从历史上看,汉字并非一直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故不选。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正确切题,故选D。答案:D4xx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解析:材料中描述了上海、西昌、桂林、哈尔滨四地的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因此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5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 B C D解析:昆曲有着数百年历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切题。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B。答案:B6泉州,古称刺桐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若有一只船去基督教诸国,必有一百只船来这刺桐港。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这说明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要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解析:“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说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和人口迁徙,故符合题意;“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说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从古代传承到现在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没有体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更没有体现文化的创新,故排除。答案选择C。答案:C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能够对事物做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A B C D解析:汉字不同于文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不选;夸大了汉字的历史意义,不选。答案:C8据史料记载:清代名臣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则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里仁为美的和谐理念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兼收并蓄的包容智慧A B C D解析:六尺巷的故事,不仅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里仁为美、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强调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爱好和平、兼收并蓄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故选A。答案:A9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B只要大力创造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C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D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和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解析: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表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符合题意。B、D观点太绝对,C颠倒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答案:A10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 B C D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说法有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故说法有不妥之处。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11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作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感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 B C D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应该全盘否定,也不可厚今薄古,否定传统文化,所以说法错误;叶教授国学根底深厚,又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做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结合,从而超越前人文学成就,故符合题意;对词做出“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说明。答案:C12“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题干无关;说法错误,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符合题意。答案:D13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地名命名出现很多问题:乱取名、取怪名、取洋名,命名随意性增大;街区、道桥、车站以人名、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命名问题比较突出,命名商业化、庸俗化;一些房地产建设项目杜撰虚拟的“广告名”开展营销,“一地多名”“贪大求洋”“名不副实”问题严重;在城市不断建设扩张的同时,不少历史地名逐渐被弃用。上述种种乱象说明()A地名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和传统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城市重要文化资源B地名是居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是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C在地名命名中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地名文化内涵D地名命名必须彰显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杜绝与商业的联系解析:地名是一个地方独特文化的体现,因此应高度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化,C符合题意。答案:C14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我国的文学艺术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吴越文化、滇黔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促进A B C D解析: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这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5“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说明了两岸交流以文化交流为主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 B C D解析: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两岸交流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两岸交流以经济交流为主,观点错误。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16读下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春秋到西汉)公元1400年(东汉到东晋)公元4011000 年(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公元10011500年 (北宋到明中期)比例50%62%71%58%上表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A始终走在世界前列B具有整体性、实用性特点C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D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解析:本题图表中的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中“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表述不科学;B、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答案:C17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A B C D解析:材料说明海口骑楼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正确;说法错误,排除;说法错误,因为地理环境影响地域文化的性质,并不是决定作用;故选B。答案:B1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拥有遇难不惧、化危为安的“中国精神”。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转化为民族崛起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为核心A B C D解析: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错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故选C。答案:C19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古今有之,亘古不变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A B C D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说法错误,中国精神不断增添时代内容;说法错误。故选A。答案:A20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A B C D解析:“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21有文章指出:爱国主义应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也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A B C D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适合题意,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22“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错误。该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23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两岸人民共同植根于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A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B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D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解析:A中“就必然”的说法太绝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B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属于传统文化,但不能说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故选D。答案:D24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A B C D解析:部分网友以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这是对民族精神的亵渎,缺乏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体现,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符合题意。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夸大了杰出英雄的作用,违背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事实,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故排除。对于抹黑英雄的行为,应抵制,而不是尊重,故与题意不符。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解析:回答本题时注意答题范围为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试题类型属于原因类。学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3分)(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2分)(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3分)(4)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中国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线条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之后,中国书法经周代的金文、石刻文、简帛,至秦代出现了“写法苛刻”的小篆和“书写方便”的隶书。字形方正、法度谨严、笔画分明的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汉代兴起的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两晋书法家的行书“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代的书法艺术对前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而推动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跨入到新的境界。此后,中国书法艺术在宋元明清时期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xx年9月,中国书法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今,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键盘输入汉字的普及,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书法教育面临巨大冲击。有人建议,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光大书法艺术就应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一部分进行考核。(1)你是否赞成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0分)(2)在汉字书法受到冲击的今天,试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解析:第(1)问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是否赞成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比较开放,学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选择一个角度说明理由即可;若赞成,学生可以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汉字的地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论述;若不赞成,应强调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无法做到标准的统一。第(2)问比较开放,要求学生就如何光大中国书法艺术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光大中国书法的具体做法均可,语言尽量简洁,朗朗上口即可。答案:(1)答案示例一:赞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4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重视,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2分)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2分)但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不是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2分)答案示例二:不赞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小学应重视传承汉字书法艺术。(4分)但是,中国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书写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2分)加之,不同的人由于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不同,对同一书法艺术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衡量书法作品优劣的统一标准。(2分)因此,将汉字书法作为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是不恰当的,不能将此作为光大书法艺术的唯一途径。(2分)(2)将书法纳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活动。(3分)。(只要是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27(16分)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2分)(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在20个字以内。(4分)解析:本题以女排精神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具体解答本题可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关于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明确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第(2)问要求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本题比较开放,可联系实际,要传播正能量,要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在20个字以内。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4分)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4 分)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4分)(2)答案示例: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2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2分)28(13分)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4分)(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有哪些?(9分)解析:第(1)问,作答时首先要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次从长城的修建和长城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即可。第(2)问,作答时需要注意从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即可。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分)(2)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