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14讲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697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14讲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14讲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14讲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14讲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历史条件(1)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2)20世纪初俄国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3)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4)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2概况(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4)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取得起义胜利。3结果(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新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苏维埃政权在苏俄确立起来。(3)1922年,苏联成立。4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思维点拨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取政权。苏联(俄)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影响1苏联(俄)对中国的民主革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1)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苏俄(联)的声援和帮助。(2)苏共在中国推行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造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出现“左”倾和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2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了无私的援助:(1)在外交上,首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巩固人民政权起了积极作用。(2)在经济上,给予中国资金、物资和技术上的援助,对于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作用巨大。但是,受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3)在教育上,新中国模仿苏联的教育体制,加大了理工科和专科院校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2)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2新经济政策(1)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2)意义:表明苏维埃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模式”(1)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评价: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赫鲁晓夫改革(1)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2)评价: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5勃列日涅夫改革(1)领域政治、经济,工业改革为重点。(2)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6戈尔巴乔夫改革(1)领域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2)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思维点拨苏联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1)西方工业化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过程,苏联则一开始就重点发展重工业。(2)苏联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一、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这三大措施在农业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集体化也没有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例1(xx年高考江苏卷)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考查阅读和理解材料、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和取代,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并不是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正确认识。答案D 例2(xx年高考江苏卷)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考查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列宁在决定俄国革命发展方向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列宁强调国家政权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意在突出布尔什维克党要完全掌握政权,也不会有与临时政府合作的考虑,据此排除A、D两项。材料未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的时间表,C项缺乏材料依托。故选B。答案B例3(xx年高考全国大纲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题思路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意味着不敢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C、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