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691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A.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C.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D.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材料显示人的文化素养影响他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没有体现出教育的作用,故排除A、B;D错误,良好的文化素养是需要通过人们自觉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形成的。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回答下面的问题。2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3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导者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4xx央视猴年春晚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要求越来越高。这表明A.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B.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C.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D.文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2C3A4A【解析】2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材料体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期盼阖家团聚的心理。这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民族节日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关系,A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影响,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3无4无 5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的人们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无国界,各国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B.C.D.【答案】C【解析】母亲节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表达的方式则不尽相同,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同时不同国家表达方式的不同也说明人的行为受其所在文化环境的影响,故正确;说法错误,不选。 6网络时代阅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阅读内容,读完也可以把感想发表到微博或微信,在更广的范围进行思想交流。这说明网络传媒A.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B.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C.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D.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网络传媒可以使人们在更广的范围进行思想交流,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C项正确;网络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并没有取代传统传媒,A项不符合现实;材料未体现文化内容的丰富,B项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的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7xx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其宣传口号为: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点赞,为美丽中国添彩等。我国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A.既能保持自己思想文化的独立,又能反对文化霸权B.既能让自己的文化参与国际竞争,又防止全盘西化C.既能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D.既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形成公众的民族认同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强调我们应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遗产点赞,为美丽中国添彩”可以让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感,D项符合题意;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C项说法不准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霸权和文化的国际竞争,A、B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8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腾飞,但在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思想理念、文化产品到文化符号,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逆差”现象。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这启示我们应A.加强中外文化交流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不断推动文化创新D.将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材料表明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还不够了解,这启示我们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A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推动文化创新的问题,B、C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交融,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A。 9目前国内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故观点错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0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D.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说法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A说法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且材料未体现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C说法错误且与题意无关。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D说法错误。本题选B。 1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表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是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D.政治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表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A符合题意。B、C、D均判断错误。本题选A。 1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下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拒绝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B.和平共处文化渗透扩大文化影响力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中“拒绝融合”说法错误。B中“文化渗透”说法错误。C中“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本题选D。 13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传统文化复苏升温的新信号。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体现我国历史文化成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A.B.C.D.【答案】D【解析】无 14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材料说明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国书法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C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既有精粹,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批判继承,D说法错误。本题选B。 15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B.C.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举办同名村恳亲会,说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有利于增强对共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符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文化创造问题,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错误。本题应选B。 1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地处华东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处于内陆山寨的滇黔文化,虽然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域特征明显D.在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不同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域特征明显,C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B、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17从失控的质疑、无底线的人身攻击到网上“约架”,从新闻标题戾气十足到泄愤贴无处不在,贴吧里遍布人身攻击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此种现象,国家应A.拒绝多元,倡导唯一B.弘扬经典,抵制流行C.提倡自由,兼收并蓄D.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答案】D【解析】无 18近年来,中国政府正着力丰富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政府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基层兴建文化站和图书馆等;改善文化投入结构,文化事业费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上述做法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抓住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这一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做法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有利地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说法正确。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说法错误。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事实不符。本题选B。 19当前,中国游客正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中坚力量。据预测,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从xx年的7000万人次达到xx的一亿人次。但是,中国游客在国外乱丢垃圾、随意吐痰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并成为热议话题。为提高全体公民文明素质,杜绝不文明现象发生,国家应当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B.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对此国家应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思想道德素质;D项错误,我们要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20商品的外包装对商品起保护和美化作用,但是过度的外包装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这一经济现象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只要发生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的发生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材料通过商品的适度包装的积极作用和过度包装的危害,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说法错误。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说法错误。本题选A。 21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题干没有把新旧事物作比较,故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人在年轻时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成长,符合题意。与题干无关。 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这一观点A.承认了否定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承认了辦证否定的实底是“扬弃”C.否认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书D.否认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书【答案】D【解析】无 23xx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依据是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D.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答案】B【解析】无 2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状况,D符合题意。A、B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错误。本题选D。 25下图的漫画相互“关照”主要告诫我们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的知识。B说法错误,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D不符合漫画主旨。漫画体现腐败现象,危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综合题:共4题26xx10月,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为寻良药,她苦读医籍药志,从古医古典文献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并走访中西医专家,展开实验研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屠呦呦如是说。(1)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的。(9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9分)【答案】(1)联系是普遍,客观的。为治疗疟疾,屠呦呦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转移。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主观和客观等条件坚持不懈的结果。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青蒿素研究成功是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屠呦呦团队从抗疟疾的需要出发,立足实践寻求抗疟良方。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屠呦呦团队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是对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创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走访大量中西医专家,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从而获得研发成功。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屠呦呦团队并没有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而是克服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把优秀的中医学理论发扬光大。【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设问指向要求分析材料中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明确即辩证法联系观。结合材料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条件性)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回答即可。注意原理、方法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第(2)问考查文化创新。问题要求回答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首先,应明确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然后结合材料,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以及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角度回答即可。 27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如今,中国制造也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蜚声海外。但近年来,中国人争相到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牙膏、洗发水让“中国制造”颜面尽失。其原因之一就是“工匠精神”的沦落。痛定思痛,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9分)(2)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创新需要“工匠精神”。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为培育我国“工匠精神”提出两条建议。(6分)【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人们恢复和发扬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职业操守,从而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全社会形成“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培育“工匠精神”,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水平,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答案示例:以爱国主义的高度践行“工匠精神”;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指向要求分析为什么要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为“文化与生活”即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知识。结合材料,可从文化的作用(总说)、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角度回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民族精神,为培育我国“工匠精神”提出两条建议即可。 28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xx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必要性。(9分)【答案】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的重要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求考生分析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为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即矛盾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从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回答即可。注意原理、方法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29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好的社会风气离不开好家风,好家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结合材料,简述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8分)【答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指针去培育家风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家风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家风建设中,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家风建设,我们要去践行、去倡导、去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下去,在家风建设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解析】本题考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设问要求简述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可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个倡导)以及通过具体行动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