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4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688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4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4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4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4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I)1.(xx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xx重庆文综,3,4分)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3.(xx北京文综,16,4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4.(xx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5.(xx海南单科,3,2分)下面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6.(xx四川文综,1,4分)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7.(xx山东文综,12,4分)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xx福建文综,13,4分)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9.(xx大纲全国,12,4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0.(xx安徽文综,12,4分)xx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11.(xx课标全国,25,4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2.(xx浙江文综,15,4分)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B组xx高考提升题组1.(xx大纲全国,13,4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C.王维D.李白2.(xx重庆文综,1,4分)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3.(xx课标,28,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4.(xx山东基本能力,19,1分)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A.耕作B.采矿C.铸造D.炼丹5.(xx海南单科,7,2分)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6.(xx课标,27,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7.(xx大纲全国,15,4分)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8.(xx海南单科,8,2分)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9.(xx江苏单科,1,3分)“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10.(xx大纲全国,14,4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1.(xx海南单科,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A组xx高考基础题组1.A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书中的重农思想,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2.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出现的,B项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C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中期,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不可能始于元朝,D项错误。本题选C项。3.C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并且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这足以证明英国已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故C项正确。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故A项逻辑关系错误;B项以偏概全;D项与逻辑不符。4.D甲骨文经过多次演变才发展为楷体汉字,故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不是楷体汉字的特征,故B项错误。许多甲骨文字已被识读,故C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字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字的某些特征,故D项正确。5.C中国文字的字体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取代篆书的为隶书。四个选项中A为篆书、B为楷书、C为隶书,D为草书。故选C。6.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书法字体的特点,能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该字体极具审美价值。A项为行书,B项为隶书,C项为篆书,D项为草书,故D项正确。7.C本题考查宋朝历史,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等特征是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加强专制和集权的结果,也是宋朝“以文制武”治国策略的体现;“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说明宋朝印刷术革新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综上分析,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呈现的特征。故选C项。8.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含义,迁移中国古代书写材料演变历程分析。据题干中的“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这一关键信息,结合竹木简的特点“比较笨重,占用空间较大,可并排置于架上”,可知竹木简最符合该释读的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甲骨、丝帛、石碑均与“大册”“置于架上”这些特征不符,故均可排除。9.A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刀笔吏”的含义。“刀笔吏”原指主办文案的官吏。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简,当时人们将文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如有差误,则用刀削去。因此“刀笔吏”的称谓起因于此类人员的工作器具,选A项。10.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行书的判断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迁移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各种书体的特征分析判断备选项。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C项符合题意。A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11.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流传的故事的实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兴起。从材料信息看,人们同情“自由相恋”的许仙和白娘子,鞭挞破坏自由恋爱的法海,赞扬维持人间正义的济公,都反映了市民阶层热爱自由、推崇正义的价值取向。因此选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2.D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佐证历史,但也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考证,故D项表述最为科学。李白的诗同样可以用来佐证历史,故认为“其诗不足为信”过于武断,A项表述不合理。我们并不能以历史人物著名与否来认定其意见是否具有权威性,故B项表述不合理。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中国早已有之,并不是外国学者开创的,故C项中“耳目一新”的表述错误。B组xx高考提升题组1.C东晋陶渊明的诗具有田园风格,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故王维的诗歌风格与陶渊明相近,C项正确。2.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可知,该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题干所述作品的特点不符。3.B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这一形式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如关羽的红脸代表其忠义,曹操的白脸代表其奸诈等,故选B项。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脸谱并未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项。4.D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故D正确。5.C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齐民要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石氏星表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著作,故可排除A、B、D三项;九章算术是成书于汉代的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6.C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佛、道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7.C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排除A项;“异端”思想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B项;农民起义与商业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窦娥冤与水浒传都讴歌了反抗斗争的精神,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C项正确。8.B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与史实不符。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D项所述与事实不符。从材料中“辩论”“验证”“复用西洋历法”可知,统治者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故选B项。9.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问的角度。材料表明山歌的特点是反映民间风情,与此相类似的是诗经中的“风”,故A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上看,楚辞、唐诗兴起后排斥“民间性情之响”,排除B、D两项;材料并未反映汉赋的情况,排除C项。10.C本题考查元朝时期的文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对元曲的认识。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适应市民需求的宋词、元曲日臻发展。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元曲本来是影响后世的“一代之文学”,但由于“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后世儒生不予重视,这反映了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A项不正确,元代文学不为“儒硕”重视不等于不为后世所重视;B项表述片面;八股取士始于明朝,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11.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其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第(1)问先回顾天文观测方面的成就,再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吕后当政时期的日食记录可总结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受当时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我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特点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