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498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韩愈在师说中讲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A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B可以是天生的C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D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答案D解析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答案为D。22014年10月4日,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等12家单位“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并要求获得称号的单位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材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能够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ABCD答案A解析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物质载体,正确。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它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说法错误。32014年10月11日,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甘肃省文博会在美丽的兰州黄河之滨圆满落幕。自xx年始,短短3年,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共签约项目233个,签约金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这表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可见正确且符合题旨。本题考查文化产业而非文化事业,故不符合题意。中“已成为”“支柱性”说法不准确。4高三某同学准备以“文化在经济社会系统的诸要素中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为观点,写作一篇时政小论文。下列可以作为合适论据的是()A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B在异国他乡定居了几十年的海外华裔,仍然保留着喜欢喝绿茶,讲家乡话的习惯C古希腊罗马在生产力远落后于今天情况下,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D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答案C解析“古希腊罗马在生产力远落后于今天情况下,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说明文化可以先于社会经济发展,即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A强调思想运动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B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强调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反作用,都不符合题意,排除。5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4年8月20日举行的文化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政府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为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上述材料表明()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遗产的保护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政府恪守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要求”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之间相互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虽正确,但与本题无关,均排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孕育一方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据此回答下题。6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以上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决定人们产生不同的交往方式C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A项“决定”说法错误;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项“决定”说法错误;一定的文化环境有可能会产生多种思维方式,C项错误;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说明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D项正确。7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题干主旨强调优秀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且符合题意。8山东煎饼源于泰山,非常薄,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制成,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葱或其他蔬菜肉类,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特地为它创作煎饼赋,可见对煎饼感情之深。xx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山东煎饼后,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打着“舌尖上的中国”招牌卖煎饼。材料表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物质产品可以附着文化的内容ABCD答案D解析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说法错误;均正确切题,故选D。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基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ABCD答案C解析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方向迈进,但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故不选;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故不选;均正确切题,故选C。10由于高中文理分科,我国出现了文科生和理科生两个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人用漫画反映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区别。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体现了()理科生:苹果高多少?直径多少?文科生:我要一个iPad! 理科生:咱们一起去自习吧!文科生:咱们一起去喝咖啡吧!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CD答案A解析前一幅漫画反映了文化对人们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后一幅漫画反映了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行为的影响,正确;题干反映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反映过程,不符合题意;漫画可以反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但不反映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不符合题意。112014年7月25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调研,他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的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大力传播科学知识()A就是传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B能够实现先进文化向物质力量的转化C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D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答案D解析科学知识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故A不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先进文化向物质力量的转化,故B不选;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决定实践活动,故C不选;科学知识作为健康有益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故选D。12世界语言大会xx年6月上旬在我国苏州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公文起草、撰写,媒体播音、字幕、报道,车站、码头、街道、社区、商场、饭店等都能做到用词规范、用语文明,我们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动力ABCD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提升人们的语言能力,故符合题意。材料与文化活动无关,故不选;优秀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故表述不妥。1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际圈,每个“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这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故A表述错误;健康、先进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B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D表述错误。14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肤浅的B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C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人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影响的,也就是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抵制消极落后文化的影响,故B正确且符合题意,C错误;A否认了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D不符合题意。15生活中,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面对外国人,如果你说“You must be tired,have a good rest”(您应该很累吧,好好休息一下)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你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这说明()A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B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思维方式完全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D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都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B错在“完全不同”上;材料没有涉及实践活动,C排除;D错在“都”上,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16一位美国学者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真正的“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这表明()文化是政治的基础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政治具有决定作用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ABCD答案D解析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政治,错误。17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之乡”。“风筝牵线,经济唱戏”,一个小风筝在潍坊人手里不仅变成了大产业,还成了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A文化是经济的反映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答案C解析题干说的是风筝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体现。A、B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没有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选。D错在“同步”上。18“在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这种差异表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BCD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19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是人创造的,来源于人们的灵感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答案B解析巴金儿时背诵的散文对后来从事散文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题干未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选B,排除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20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D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答案C解析扫除野蛮与愚昧,需要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个人积极探寻优秀文化,主动改造主观世界,故选C项。文化不能决定人生,故排除A项。材料中谈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但没有强调时间的长期性和个人的稳定性,故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21“经典的儿童歌谣少了,被篡改的经典名句多了”,现如今由于受到各种动画片的影响,在青少年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动漫语言和动漫名称。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答案D解析篡改名句现象的出现,是受动漫文化的影响,导致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发生改变,故选D项。22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此可以这样理解()A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外部相貌B读书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C读书就会受益D读书使人丰富内涵,增添外在气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心在于强调读书的作用,A、B、C均是对读书作用的误读或错误表述。23永定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客家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说明了C项。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项说法错误。优秀的文化、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排除D项。24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B永恒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的特点D积极主动的特点答案A解析“长期熏染”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A。B错在“永恒”上,C、D明显错误。25某陶瓷企业撇开建陶行业一味模仿欧美设计的惯常做法,大胆创新,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中,把中国文化元素导入产品,一举打开了国外市场。这表明()A传承中国文化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C对外贸易是全球化背景下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D含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优于欧美设计的产品答案B解析某陶瓷企业将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设计中,把中国文化元素导入产品,一举打开了国外市场,这表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省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xx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该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目前,广东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广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东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广东综合竞争力。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等知识。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的作用所涉及的知识点: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等。然后分析材料中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具体措施,找出可以与之对应的与文化作用有关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即可。27(16分)近年来,山东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推动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生活,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给传承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山东省下达xx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1500万元,比xx年增加500万元。其中,传承人资助经费194万元,共资助32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活动经费263万元,用于非遗项目保护人员、单位培训和举办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意义。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山东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能够增加传承者收入,提高当地政府和传承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利于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在此知识范围内,考生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可确定具体的知识点。依据“推动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生活,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给传承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一信息,可从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考虑其意义;依据“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这一信息,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其意义。28(18分)只有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才能在今天真正勾起无限的乡愁。面对快速城镇化的冲击,怀揣乡愁的人们,千万别忘了留住文物的文化伴侣,二者共存才有“魂在”。福建永春县岵山镇是个千年古镇。这里最了不起的是,许多文物的“文化伴侣”还活着:宋代遗留下的黑瓦窑,如今每个月还会再烧上一两窑,每窑出产七八千片传统黑瓦,专供当地老宅维修而用;老宅中角角落落里随意可见各类闽南传统的瓷雕、木雕、砖雕、泥雕;一处处花窗、飞檐、匾额、楹联,从历史走到了当下。老宅中的人和村落,依旧恪守着过往的规则老宅之前,半亩池塘,荷满鸭欢,古荔环宅,渐次成林,水车吱呀,稻垄依山,累累成梯。古老的物件并非以孤零零、死寂寂的文物方式存在,而是与当下的人们以及生活相伴相守。只有如此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才能在今天真正勾起无限的乡愁。然而,这样的乡愁世界,留存至今的已经不多了。不得不承认,“乡愁”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现代化进程中,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地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危险。经济建设的车轮,看上去总是势不可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在现实中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对冤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阐述保留住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对个人的积极意义。(2)你认为,在现实中,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对冤家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保留住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有利于人们看到历史上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保留住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让人们置身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保留住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有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还可以增强当地的综合竞争力。综上所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一对冤家,应该将两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中。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从材料中搞清楚“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是什么意思,然后联想文化载体、文化环境等知识,再结合设问中“对个人的积极意义”,就不难思考出该设问的答案。解答第(2)问,主要是围绕“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作答。一方面,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再联想到优秀文化提升综合国力。综合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我们便不难看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一对冤家,而应该是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