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 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328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 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 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 汉代儒学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35 汉代儒学 人民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海口调研)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该思想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董仲舒把“天”塑造成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无限的君权,故D项正确。【答案】D2(xx天津联考)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解析】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而A项为老子的思想,B项是程颐“格物致知”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思想,故A、B、C三项错误;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正确。【答案】D3(xx吉林质检)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解析】A项忽视了客观现实对文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从秦用法家,汉初用道家,可知B项“始终”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忠孝仁义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确立、大一统思想形成,体现出政治文化的日益定型,故D项正确。【答案】D4(xx徐州模拟)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解析】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选C项。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5(xx郑州调研)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顺应民意,董仲舒主张实行思想“大一统”,共同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A项是孟子主张;C、D两项题干未体现。【答案】B6(xx贵阳模拟)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黄宗羲【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故选B项。【答案】B7(xx江苏模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解析】“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符合董仲舒“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故C项正确。程朱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探求天人关系是为政治服务,而不是探求自然规律,故B项错误;此学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8(xx大连质检)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解析】材料指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将“谴告之或警惧之”,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正确;董仲舒借“天人感应”学说,劝“天子”施行仁政,是对先秦儒学“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B、C项正确;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应选D项。【答案】D9(xx德州质检)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解析】由材料中“地方”“诸侯”等关键词可知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侧重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A项;“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臣关系,排除B项;“人之性恶”强调的是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排除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大一统”,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精神实质一致,故选C项。【答案】C10(xx开封质检)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解析】汉代儒学主要是为统治者“正名”,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从而由“民本”发展到“君本”,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汉代儒学强调君主,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属于共同点,故排除D项。【答案】A11(xx邯郸模拟)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董仲舒主张限制君权的膨胀,与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故A项错误;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主张体现出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12(xx昆明模拟)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解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D项为最佳选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xx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予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答案】(1)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主张的作用及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主张的作用及原因: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14(xx陕西联考)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措施回答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做法。第(2)问,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可知是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理论,其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第(3)问,据材料“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可知限田和反对土地兼并,体现了“仁政”的治国理念。第(4)问,从董仲舒改造传统儒学及其意义回答。【答案】(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仁政。(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