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8276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1.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荀子和墨子D老子和孔子【答案】A【解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2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伦理对传统节日影响的诗句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B每逢佳节倍思亲C遥知兄弟登高处D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B【解析】儒家伦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爱,B项与这一点最为接近。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答案】A【解析】“民贵君轻”显然有损君王尊严。4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诗文“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观察此图你认为这幅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A项社会动荡不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B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西汉;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6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答案】A【解析】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实行“法治”,严酷地统治人民。7“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解析】“无为而治”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主张。8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一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答案】D【解析】据“仁在其中矣”这一信息可确定复旦校训当出自儒家典籍论语。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学说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答案】C【解析】墨子的“兼爱”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10(xx山东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对材料含义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作者强调统治者制定统治措施要把“民”的反映作为政策好坏的借鉴,即“当于民监”,这带有民本的色彩,故选C项。11战国时期的某思想家认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请推断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C【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重视刑罚的作用,与之符合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12.(xx南通)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答案】D【解析】依据“战国某思想家”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可知该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且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结合选项,D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A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B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C项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13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A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B高二(20)班道家信徒恣肆C高二(12)班法家信徒落英D高二(16)班墨家信徒缤纷【答案】B【解析】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三家的代表人物都有可能参加救灾;而道家主张“无为”,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风气,认为人必须顺从自然,所以其代表人物最不可能去参加救灾。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于丹论语心得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3)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民贵君轻”的观点。(3)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15.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奥运官方网站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这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2)人与自然关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4)启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关键是分析、概括材料。材料一中五则材料都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这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相联系,可知是民本思想。材料第一段“民为君之本”民众是君主治国的根本,体现“重民”的思想;第二段“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君主要像关心自身一样关心民众,体现了“爱民”的思想;第三段“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民众缺乏生存物资,国家肯定会灭亡,所以君主不过分地掠夺百姓,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第四段“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体现出“从民”的思想;第六段执政者须“言必信”、“民无信不立”统治者要取信于民。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四句论语经典名句概括。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的不同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