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2.1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8056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2.1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2.1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2.11)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2.11)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漫溯(su) 百舸(g ) 慰藉(ji) 强人所难(qing)B夜缒(zhu) 拜谒(y)踟蹰(ch) 浪遏飞舟()C忸怩(n)跫音(qing) 不惮(dn) 有恃无恐(sh)D箕踞(j)谥号(y)刀俎(z)怒发冲冠(gu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温, 。 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A、 B、 C、 D、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C. 近日,简阳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将隐匿于东城新区鳌山国际社区内的一处生产假烟窝点捣毁,当场将四名嫌疑人抓获。 D. 国内团购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5000多家,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所有行业都望洋兴叹。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4月1日开始,北京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这是继车辆限行、摇号限购政策之后,北京实施的又一“治堵新政”。 B.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 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 D. 互联网应建设成“互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B. C. D. 7、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涟漪 急燥 寥阔 书生意气 B卑微 停驻 蛇蟮 怨天尤人C澄清 蜇居 战栗 惊世骇俗 D耗费 翱翔 亲和力 骄奢淫逸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岛内民进党对于日本政府的挑衅行径视而不见、一声不吭。B生活中遭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善于化解,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C大学四六级英语“变脸”第一考,众考生纷纷铩羽而归,新版四六级遭到“吐槽”。D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全新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冲击了传统商业的模式。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C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培养、任用、激励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D他的学习成绩起起伏伏,这是由于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决定的。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 之强烈出乎意料。(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太不礼貌了吧。(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反映 不免 无可非议 B反应 未免 无可非议 C反映 未免 无可厚非 D反应 不免 无可厚非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来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永恒的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1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荼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庙食太牢 太牢:祭祀时用羊、猪两牲B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争:争论C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托D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别:离别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庄王许之B病且死,属其子曰 父且死时C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欲以为相D常以谈笑讽谏 而以大夫礼葬之16下列句子中,能展现优孟机智多谋的一项是(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善待之。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ABCD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二)诗歌阅读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 本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2)词的最后两句辛弃疾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辛弃疾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二)课文默写(6分)19补写出下列语句的空缺部分。(6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 ,唯君图之。(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4)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四、语言知识及运用(共9分)20、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4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 (只填序号)21、依照句式,补写填空。(6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 爱心是 , 。五.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求: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答 案1. B【解析】A溯应读s;C怩应读n,惮应读dn;D谥应读sh。2、C (A 应为“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 B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宾语,应在“学习和使用”后加上“的现象”;D应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C(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中的“则”,选;然后依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选;最后就是)4.答案:D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B.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用来介绍灾情不合语境。C.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5.答案:A B成分残缺,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 语序不当,“使用、识别、传播”改为“识别、使用、传播”。6.答案:A (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和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了,然后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7、D 急躁 寥廓 蛇鳝 蛰居8、D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9、C A主语一致要放在关联词前面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能否”;D句子杂糅10、B(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变化,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物体形象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根据语境,这里用“反应”。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用“无可非议”。)11B(陆羽撰写的茶经,其中阐述只能是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的佐证。)12D(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13D(文章最后一段说“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没有说中国茶面临着生存困境;中国茶的样式也并非一成不变;改变茶的外观不是中国茶传承的决定性因素)14C 试题分析:A,太牢,应为“祭祀用的猪、牛、羊三牲”;B,争,同“诤”,“规劝”。D,别,应为“辨别、区别”。15C 试题分析:C项,认为把当作;A,“之”均为代词,代指优孟,B,两个“且”均为“将要”。D,两个“以”是介词,用。16A 试题分析:是孙叔敖对优孟的态度和评价,并不能直接地表明优孟的机智和多谋是优孟为孙叔敖之子进谏的结果,也不能表明他的机智和多谋。17(1)诸侯各国听说这件事(大王这样厚待马匹),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2)楚相孙叔敖,坚持廉洁的操守一直到死,现在妻子儿女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参考译文:优孟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设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规劝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要什么办不到?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好呢?”优孟回答:“我请求用雕刻的美玉做棺材,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三牲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听说这件事(大王这样厚待马匹),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了这种地步吗?”庄王于是就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太官,(并且告诫大臣们),别让天下人长久传布这件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清官又哪能做呢?楚相孙叔敖,坚持廉洁的操守一直到死,现在妻子儿女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代没有断绝。18(1)答案示例: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答案示例: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辛弃疾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19(1)且贰于楚也(2)阙秦以利晋 (3)为变徵之声(4)士皆瞋目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尤使我耳不忍闻20、(4分)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只填序号) 21、(5分)答:示例:(1)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人找到幸福的港湾;爱心是一场纷洒在大地上的甘霖,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2)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3)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写出一句得3分,写出两句得5分)22、命题意图及写作指导: (一)世界是复杂而多元的,尤其当今世界,灾难频发,战乱未休,疾疫肆虐,争斗不已,危机四伏。尤其全球经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极大的挫伤和阵痛,也给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心态,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平衡点。悲观者眼里,阻隔无处不在,墙隐喻人们面临难于逾越的困境。乐观者眼里,打破阻隔的通道无处不在,门隐喻困境中潜藏的无数机会。盲目乐观,大而化之,对问题估计不足,必然导致失败;过于悲观,消极怠惰,对未来信心不足,无异于不战而败。现实主义者既能看到困境,又能看到希望,对世界、对困难、对机遇的认识高出一筹。这个文题即乐观与悲观的话题,可以抓其一点自主立意,确定论点,选取古今中外的实例论据加以论证;也可以提炼生活,浓缩事件或片段,写成记叙文,以具体可感的故事诠释主题。此题开放性强,选材可以是国际时政,如经融危机下各国姿态;可以是社会热点,如某一具体社会问题的应对解决;可以是人生百态,如生命个体面对人生困境的不同心态。可以正面立意,倡导乐观积极直面困境;也可以反面取材,写悲观失望必定错失良机;还可以剖析二者的不同内涵以及不同心态带来的不同结果。 (二)“墙”的特点是能将人与外界相隔,将人围在里面,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禁锢人的思想和精神枷锁或者牢笼,阻隔和谐人际关系的隔膜,也可指法律法规、规矩、思维定势等。 “门”的特点是人与外界相通,可指各种良好的心态,如宽容、乐观、豁达等;打破精神枷锁,消除彼此隔膜的沟通;法外之情、竞争中的人性美。可选取的写作角度:1)走出困扰,乐观面对 2)打破禁锢,冲破世俗,寻求发展3)打开沟通之门 4)法与情 5)竞争与人情6)为法治之墙开一道人性之门 为竞争之墙开一道人情之门 为困扰之墙开一道坚强之门 为专制之墙开一道民主之门 为生命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悲观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隔膜之墙开一道沟通之门 为守旧之墙开一道创新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