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381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8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也体现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之中。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必要条件之一。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促进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有两个基本维度。首先,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共性要求,是整体性的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其次,是自由发展。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生命个体由其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影响所决定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发挥,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所应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培养什么人”主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核心是教育的目标;“怎样培养人”主要涉及教育的方法,核心是培养的模式。素质教育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党的教育方针早就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但在实践中,这一整体目标往往被分割,个别目标被突出,甚至取代了整体目标。例如,在极“左”思想泛滥的年代,“政治工具论”突出,教育成为极“左”思潮的工具;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教育又受到了“市场工具论”的冲击。在基础教育中,片面强调智育;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以“应试”为目标的知识教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界才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把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才真正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人的素质是个人的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与个人主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先天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社会、学校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学习、思考与实践)的作用,将外在的影响化为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显然,先天基因是难于甚至无法改变的,而后天环境是可以营造的,个人主观能动作用当然会受到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毕竟掌握在个人手中,而且个人主观能动性也会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后天环境。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都是对我们的很好的启示。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在促进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教育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所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缺一不可。C教育不管是成为政治的工具,还是受到“市场工具论”的冲击,都不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自由发展。D把握住个人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与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规律,就能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奠定理论基础。答案:A“通过教育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依据文章第1自然段的内容可知教育只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下列不属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给我们的启示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该实施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B先天基因是素质提高的基础,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影响素质的提高,主观努力是素质提高的关键。C后天环境对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将其中的不利因素向有利的方向转化。D同一环境下,既可能出君子,也可能出小人,因为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答案:A,与题干要求没有必然联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同时发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B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解决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问题,将其解决好了之后,就应该解决教育方法的问题。C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充分尊重了教育规律,确立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地位。D关于人的发展的问题,古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我们也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答案:B,是对文章第3自然段的转述,但转述中忽视了“不可分割”这个关键词,人为地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割裂开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后征冯弘。弘将奔高丽,高丽救军至,弘乃随之,令妇人被甲居中,其精卒及高丽陈兵于外。弼部将高苟子击贼军,弼酒醉,拔刀止之,故弘得东奔。太武大怒,黜为广夏门卒。寻复为侍中,与尚书李顺使凉州。及议征凉州,弼与顺咸言凉州乏水草,不宜行,帝不从。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召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太武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太武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弼头尖,帝常名之曰“笔头”。属官惧诛。弼告之曰:“吾谓事君使田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宁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帝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田于山北,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十乘运之。帝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卜,可谓社稷之臣。”(选自北史,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精卒及高丽陈兵于外 陈:列阵 B弼虽事务殷凑 殷:众多C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 可:可以 D不备不虞,其罪大也 虞:料想答案:C,可:同意,赞成。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古弼“刚正”的一组是(3分)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 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 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然则卿有何罪 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乞赐矜缓,使得收载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弼的头长得尖尖的,像笔头一样,于是太武帝常常喊他为“笔头”。B太武帝和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正在兴头上,看到古弼进来了,太武帝就像没有看到他一样不理他。 C太武帝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守京城,并让古弼把肥壮的马送去供打猎用。而古弼因为有属下的大力支持,尽送一些瘦弱的马去河西,连太武帝也奈何他不得。 D太武帝给尚书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征发牛车五十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久,太武帝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在古弼那里碰钉子。答案:C,是上谷地方的人上书中的内容,是太武帝说的话。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5分) (2)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5分) 答案:(1)上谷地方的人上书,说打猎游玩的场所所占地太多,老百姓没有田地耕种,应该(将游猎场所)减少大半,把(这些地)赐给贫苦的人。(2)不听(你)奏报事情,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呢?放了他吧! 参考译文: 古弼是代人。(他)年轻时候办事尽心竭力、为人恭谨,善于骑马射箭。刚开始(古弼)做猎郎,因为机敏正直而闻名。明元帝赏识他的正直而加以重用,赐(给他)名为“笔”。后来(他)改名为“弼”。太武帝即位(后),因为(古弼)有功而封(他)为立节将军。后来(古弼)征伐冯弘。冯弘将要逃到高丽,(恰好)高丽救兵到了,冯弘就跟着他们,让妇女身穿铠甲处于军队中间,让自己手下的(那些)精良士兵和高丽(军队)在外面列阵。古弼的下属将军高苟子攻打敌兵,古弼喝醉了,拔出佩刀阻止他,因此冯弘得以向东跑。太武帝很生气,贬黜(古弼)为广夏门卒。不久(古弼)又恢复官职担任了侍中,和尚书李顺(一起)出使凉州。等到商议征讨凉州(的时候),古弼和李顺都说凉州缺乏水草,不适合去,而太武帝不答应。古弼虽然事务众多,但(从来)不停止读书。上谷地方的人上书,说打猎游玩的场所所占地太多,老百姓没有田地耕种,应该(将游猎场所)减少大半,把(这些地)赐给贫苦的人。古弼进宫想要(将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正碰上皇帝在和给事中刘树下棋,而(皇帝)没有想听(他)奏事的意思。古弼在一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这件事)报告给皇帝。(古弼)就站了起来,在皇帝面前揪住刘树的脑袋,(将他)从床上拽下来,说:“皇上不理睬(我),实在是你的罪过!”皇帝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不听(你)奏报事情,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呢?放了他吧!”古弼很有条理地将(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看重古弼的公心和刚直,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古弼说:“做臣子的在皇帝面前放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的人,并非无罪。”于是(古弼)到公车府,脱了帽子,赤着脚,弹劾自己并请罪。皇帝召见了他,对(他)说:“你把鞋帽穿戴好。我听说修建社庙,(总是)手忙脚乱地修好它,(却)穿戴整齐地去祭祀,(这样)神灵(才会)赐福给他。这样看来你何错之有?从今以后,如果是对国家有利、方便百姓(的事),即使再有什么困苦、行为鲁莽一些,你就(尽管)去做,不要有所顾忌。” 太武帝检阅军队,带着将领们到河西去打猎。让古弼留守(朝廷)。(皇帝)命令古弼挑选一批肥马给骑兵,而古弼命令(手下)提供了(一批)瘦弱的马。太武帝很生气地说:“尖头奴,竟然敢克扣我!”古弼的头尖尖的,太武帝常叫他“笔头”。(古弼的)属官(惶恐不安)惧怕被诛杀。古弼对他们说:“我认为侍奉君主让(他)狩猎不能尽兴,这是小罪啊。不防备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是大罪啊。现在北狄气势非常强盛,南虏还没有消灭,(他们)狡猾的很,(常常)窥伺(我们的)边境,这是我最忧虑的事。所以应挑选肥马来充实军力,为意料不到的事情深谋远虑做长远打算。如果有利于国家,我怎么能回避死呢?贤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来冒犯他,这是我的罪过。”太武帝听到(古弼的话后)感叹地说:“有(像古弼)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珍宝啊。”后来(有一次太武帝)在北山打猎,捕获了几千头麋鹿,命令尚书派出五十辆牛车来运麋鹿。过了不久,太武帝对随从说:“笔公一定不会(派牛车)给我(来运麋鹿),你们不如用马来运还快一些。”于是回朝。(太武帝)走了一百多里,收到了古弼的奏章,(奏章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稻谷都熟了,麻菽遍地都是,猪鹿偷吃,风雨损耗,地里的粮食晚上去收获,就只能收到早上的三分之一。请求(皇上)顾惜百姓宽缓时日,让(百姓)(忙完)秋收(再来运麋鹿)。”太武帝对随从说:“笔公果如我猜测的一样,(他)真是国家的重臣。”(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临江仙 明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注】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 渚:水中小块陆地。8“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妙在何处。(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着怎样的内涵?命题的意图就在于要考生正确理解作品描绘的景物中所蕴涵的深层内涵。答案:在历史的时空中,“青山”象征着一种永恒,一种任潮起潮落、盛衰兴亡都不改变的永恒存在;而“夕阳”则象征着时间的变化及人的暮年。词人用自然界的这样一幅画面,传达出生命易逝和人生历尽荣辱的悲哀。9词的下阕着力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这是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白发渔樵”是全词的主体意象,也可以视为抒情主人公的化身。考生结合上阕展示出的阔大而又悲凉的意境,琢磨下阕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而他的人生追求,也正是词人的人生追求。答案:“白发渔樵”是隐者的形象。任月圆月缺、任潮起潮落,他总能悠闲自得,把酒临风,笑谈古今,固守着生命的淡泊和宁静。寄托了词人对高蹈出世、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与追求。(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不亦乐乎?_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对偶句是“_,_”。(3)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_,_”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荒岛,的确是荒岛。据说,岛上有碗口粗的毒蛇和凶猛的野兽。民厌恶了城市的喧嚣、奢华和诡谲莫测,厌恶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算计和冷漠无情,于是,他怀着死亡的决心登上了荒岛。他想:让蛇吞了,让野兽吃了,也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溪水,唱歌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三个月之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一个能倾听自己心声的人了。于是,他下岛,说服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过的平静而舒适。没持续多久,两个人的生活变得有些无聊,怎么样才能让生活充满乐趣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每天赤身裸体,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奔跑起来像风,爬起树来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她怕孩子变成野人,她认为孩子必须得到教化。于是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老师耐心地教授民的儿子知识、礼仪。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像风一样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了自己要享受爱情、要结婚的要求。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人,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姑娘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于是,一大家子人经常幸福地在一起吃饭、聊天。矛盾是偶尔产生的。那位老师因为民的儿媳妇的弟弟骂了自己,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于是,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老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解。于是,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所以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后来,岛上又来了两名监督公约执行的检察官和三名保证公约执行的士兵。随着公约的执行,民发现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在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而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听他训话,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上的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扬扬: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荒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森林已经被砍伐得差不多了,因为岛上要发展经济,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所以到处需要木头,于是森林没了;渐渐地,天空中不见了唱歌的小鸟,地面上没有了奔跑的野兽。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溪水变得不再清澈政变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发起的,他们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民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应该驱逐出岛,将其财产充公。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杀死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民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否则,他活不过一年。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在一个清晨,民乘坐一叶小舟,前往助手为他寻找到的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隐喻意味,发人深思。荒岛,既是小说故事的大背景,也暗指人类生活的地球;民既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人类的一个缩影。 B民为了使荒岛成为由一个人递增到有无数人的大都市,便下岛说服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结婚、生子,于是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小说通过接受教育需要老师、产生了矛盾需要律师,说明厨师、保姆、巫师、侦探等职业的增多,是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必然结果。 D小说用一幅简化的图景把人类发展的过程,即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发展史一一展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漫长的时间而简化了广阔的空间。 E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把政治、社会、人生、环境等重要元素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古老命题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要到哪里去?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B项,“民为了使荒岛成为由一个人递增到有无数人的大都市”说法不当,这不是民的本意。C项,从小说中来看,职业的增多是社会需求的结果,是由小社会变为大社会的必然结果,所以“是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必然结果”有些绝对。D项,表述错误,“简化的图景”并没有“充分体现了漫长的时间而简化了广阔的空间”。(2)小说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主要是为了表现心情;(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答案:(1)与第2自然段的传说中的荒岛上的恐怖景象形成对比,它是民心情好转的原因;(2)与民所厌恶的那个把人折磨得不死不活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大自然的美好;(3)与后面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对比,揭示了人类是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3)“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之后,岛上产生了哪些矛盾?请概括说明。(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答题区间,进行仔细分析,并准确归纳。结合文章内容,考生不难看出岛上的矛盾主要有三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生产、生活物资需求量的增大与资源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答案:以民和民的儿子为代表的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生产、生活物资需求量的增大与资源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4)这篇小说以“荒”为标题,你认为作者为小说拟定这一标题有怎样的用意?(8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考生须要具备与小说标题相关的知识。小说题目或概括情节,即点出核心部分情节;或是主要人物,即点明主次人物关系;或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物,即情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线索等。要想弄明白作者以“荒”为标题的用意,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民为什么离开城市前往荒岛?民为什么最后又前往另一座荒岛?考生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去思考,就不难明白作者的用意。答案:(1)“荒”体现在人类生存方面。民由厌恶城市来到荒岛,而荒岛成为现代化城市后,他又不得不前往另外一座荒岛,体现出人类生存状态的荒乱。(2)“荒”体现在人类精神方面。民的焦虑、忧心,显现出了当代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荒凉。(3)“荒”引发读者去认识、思考一些人对自身的戕害,以及给自身带来惶恐和惊惧等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永远的柳青 鲍云岭 早在延安的时期,柳青就因文而名。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更是视文学为神圣使命,不顾及名利和身份,一头扎在农村,成了一介农夫。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柳青原本打算写创业史三部曲,但当他因创业史第一部脱稿,而处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不能自已时,现实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他一时茫然、语塞,不知如何才能把梁生宝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这个严肃的作家迟疑了,止步不前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去世,他都没有完成夙愿。柳青是陕西同时代作家中最有学识的一位作家。一个师范毕业生,也没有喝过洋墨水,却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有一次,文学青年路遥去拜访柳青,柳青这位有严重哮喘病的瘦老头,指着墙上挂的世界地图,把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的人口、资源、经济说得头头是道,令路遥肃然起敬。创业史第一部是1959在延河杂志上连载的,关于小说的故事和情节,柳青都要听听延河编辑的意见,从不以名作家自居。创业史中的多处细节都是同事和编辑们提出不同看法,他经认真思考后做了修改的。比如,小说中写到梁三老汉藏契约的动作和神态的那一段,就是听了延河副主编董得理的建议而定稿的。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就是说,只有勇于放弃名利、执著于写作的人,才能把文学做好。当年,编剧出身的陕西省作协秘书长王汶石,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拿给柳青看。柳青看完后,对王汶石讲,长篇小说不能这样写。那本是一句真实的读后感言,但生性要强的王汶石一气之下销毁了自己的书稿,埋头研读中外名著。两年后,他写出的十几个短篇小说,先后被全国重要文学期刊刊登,很快轰动了文坛。王汶石因此和杜鹏程、柳青一起被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评论界称为陕西文学界的“三驾马车”。也就是此时,柳青见一位同事背着手,在作协院子里闲转。他很生气地说,你看人家王汶石,上厕所时都在想着写作的事。遗憾的是,这位作家并未领会柳青的良苦用心,一生写作平平,著作甚少。这件事,也能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柳青的做事风格。柳青在皇甫村的生活很清苦。1959年,柳青接到出版社寄来的约1.6万元的稿费。其时,皇甫村公社正发动社员筹资办工业,于是,柳青就把稿费全部捐给了人民公社。新中国成立之初,柳青随解放大军从延安进了北京,出任中国青年报文艺副刊主编。这本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但他向领导请辞,要回陕西。到西安后,他又向省委提出要到基层挂职,经组织同意,他到西安市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谁承想,他连县委也不愿意待,干脆到皇甫村当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在柳青看来,远离了政坛和文人圈,就可以一心体验生活,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其实,这只是书生的一厢情愿,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让每一个文化人都在劫难逃,何况是家喻户晓的大作家柳青。有一个故事一直在陕西作家之间流传。说“文革”初期,造反派把柳青从长安县揪回作协大院,逼他揭发柯仲平、胡采等作协领导的“罪行”。起先,他装聋作哑,三缄其口,后来,实在被人家折腾得没办法了,就说,我就是集市上挑一担鸡蛋的人,别人可以碰我,就是我不敢碰别人。谁承想,造反派说,对呀,柳青不就是个投机倒把分子吗?怎么就把他给漏了?顷刻间,本是被迫揭发别人的人,成了被揭发批判的对象。随着运动的升温,造反派把柳青的妻子马葳也揪出来,要她揭发柳青。善良的马葳不堪受辱,最后选择了自杀,以示抗议。多年后,当中组部两位在陕西挂职的干部,慕名去长安县皇甫村凭吊柳青时,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柳青的坟墓几乎成了一块平地,不禁凄然。他们找到陕西省作协,建议维护和整修一下柳青的墓地。人们这才发现,柳青的工作关系在省作协找不到了。几经周折,才在西安市委组织部的档案中找到柳青的工作关系,谁都说不清个中原因。人们忙碌过后,又不免感慨一番。 (原文有删改)(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创业史第一部使柳青一举成名,然而现实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他未能完成后两部创业史的创作就与世长辞了。B相比于文学青年路遥,柳青学识渊博,他不仅会几个国家的语言,而且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也非常熟悉。C王汶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功离不开柳青的悉心指导。作者通过写王汶石的成功写出了柳青的为人处世风格。D在文中,柳青把自己比作“集市上挑一担鸡蛋的人”,说“别人可以碰我,就是我不敢碰别人”,这实际上写出了柳青为人正直的性格。E这篇传记以“永远的柳青”为题,既肯定了柳青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表达了作者对柳青的深切缅怀之情。答案:DE解析:A项,“创业史第一部使柳青一举成名”错,原文说“早在延安的时期,柳青就因文而名”;B项“相比于文学青年路遥”错,原文并没有把路遥和柳青进行对比;C项,“离不开柳青的悉心指导”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写柳青指导王汶石进行小说创作。(2)这篇传记主要介绍了柳青的那些品格?请分条概括。(6分) 答案:(1)执着于文学创作,视文学为神圣使命。(2)为人谦逊刚直。(3)淡泊名利,希望远离政坛和文人圈。(3)文章最后说“人们忙碌过后,又不免感慨一番”。请联系全文,说说人们为什么会“感慨一番”。(6分) 答案:因为:(1)柳青曾经红极一时,享誉文坛,但他的坟墓却几乎成了一块平地,甚至连找他生前的工作关系都几经周折,死后极为凄凉。(2)柳青在“文革”时遭受了非人的迫害。(4)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愚人”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原文谈谈这给了你什么启示?(8分) 答案:“愚人”是指放弃名利、执着于自己事业追求的人。如果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放弃部分欲望,有失才有得。如柳青,正是因为看清了名和利,远离政坛,心无旁骛,才能一头扎进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轰动文坛的创业史。第卷 (表达题 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C 解析:A项,“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殊途”照应了上文“不同的发展轨迹”的意思,“同归”照应下文笔、墨、纸、砚都达到一个共同境界,故此成语符合语境。B项,“斗转星移”指季节变迁,岁月流逝。语段用“斗转星移”来表现岁月的流逝是正确的。C项,“甚嚣尘上”原指晋军人声嘈杂,而且尘土飞扬,说明正在积极备战。后用以形容传闻或某种言论非常嚣张。此成语一般用于传闻、言论等方面,不能形容“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发展状况,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成语用以表述笔、墨、纸、砚不会因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出现,是符合语境的。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发展”和“解放”对调;B成分残缺,“由于”应放在“公务员”后;C句式杂糅,去掉“靠的”或“取得的”。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农民工版的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来自一种自觉的意识, , , , , 。 从而引起人们普遍的艺术共鸣。 恰恰就是这种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 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 它是完全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 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 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习惯A B C D答案:B解析:抓住文段前句中“自觉的意识”以及各选句中的关联词即可。16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要求引用古诗词中的语句,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句子要有文采。(5分) 深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闲情;_ _, ; , 。 解析:此题考察考生语言表达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各项要求,以免答题不合乎题干要求;其次,要认真阅读文段,明确文段的主旨(“深阅读”、“须细品”);最后,要认真分析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以使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与其相同,考生组织答案时可采用保留例句中部分主干词语以构成相同句式的方法。 答案:示例 在秋风萧瑟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荡荡的长江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低碳经济”下定义。(6分) (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2)低耗能、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 (3)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基础。 (4)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材料的表述确定4个分局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把提取的主要信息合理的嵌入句子的主干中;最后,通过逻辑与语法进行验证,使得整合后的句子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答案:示例 一种借助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了甲虫,有时候甲虫又超越了他。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他不能再跟小虫说话,也来不及闻闻花香,他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于是,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对于这类材料,需要我们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写作时,我们不妨把“缺了一角的圆”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人们奋斗的过程,由此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人生、现象等。写作时以下角度可供思考:(1) 要学会取舍。舍与得就像导体与绝缘体,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得到有时会变成失去,甚至得到很少,却失去很多。相反,舍弃有时也会变成得到,失去很少却获得很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要学会取舍。(2) 过程与结果。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生活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艺术的享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就是不做毫无意义的挥霍。珍惜人生的现在式,就是要让生活欢快一些,明丽一些,潇洒一些。(3) 勇敢面对缺陷。勇敢面对缺陷,顽强绽放生命之花,即使是遇到再艰难,再困苦的事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接受。只有如此,才会真正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感悟出人生的真谛。勇敢面对缺陷,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让自己展现出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4) 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实现结果的过程。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应当带来快乐。成功不是一件非等不可的事情,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成功,存在于每一天的前进途中,存在于每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小小的收获之中。(5) 珍惜不完美的人生。如果你的人生是完美的,你会觉得有意义么?有时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填补缺陷的过程中你才会得到成长,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太过完美的人生,你不觉得无趣么?(6) 放慢脚步。虽然前行的道路上风光旖旎,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拥有一份心境来驻足欣赏这景致。也许只是朝着某一目标奋力追赶,却忘记了最初想要去的方向,到最后才发现,即使自己竭尽了全力,也只得到了理想的一角,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