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7012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V)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试题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第1页至第8页,第卷为第9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一、(2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峥嵘(zhn) 百舸(g) 岌岌(j) 情不自禁(jn)B溘死(k) 侘傺(chch) 悲恸(dng) 方枘圆凿(ru)C挟持(xi) 墓茔(yn) 箜篌(knghu) 挥斥方遒(qi)D怂恿(sngyng)桎梏(g) 踯躅(zh) 耳著明月珰(dng)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狡黠诘问 篆刻撰写 兴风作浪兴高采烈B峥嵘诤言 举荐渐染 曲高和寡曲突徙薪C谰言波澜 砥砺缔造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D庇护毗邻 惦记玷污 强弩之末强词夺理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 寥廓 候车室 起承转合 B磐石 绮丽 金钢钻 风华正茂C罪孽 谛听 发祥地 归根结蒂 D惋惜 神采 敝篷车 管窥蠡测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 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 (2)人间到处可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 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 (3)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和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 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 A.模糊 黯淡 憧憬 旅行 B.黯淡 模糊 憧憬 漫游 C.模糊 黯淡 梦幻 漫游 D.黯淡 模糊 梦幻 旅行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玉器收藏的 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玉器收藏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 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 的局面。A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C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B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是胆小鬼,糊涂虫。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深,因势构筑,构思巧妙,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C.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D.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11.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多义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B.固时俗之工巧兮(固:坚固) 固前圣之所厚(固:本来)C.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即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只是)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女子出嫁)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刚刚)12. 下列各项中,对“相”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儿已薄禄相(相貌,福相) 嬉戏莫相忘(他)会不相从许(我)好自相扶将(她)枝枝相覆盖(互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辅助)A. B. C. D.13.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使动用法,使成粪土)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用法,使加高)步余马于兰皋兮(步:意动用法,以为步伐)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偭规矩而改错(改正错误)何乃太区区(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便言多令才(便言:口才很好)遣去慎莫留(慎:谨慎)A. B. C. D.14.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哀民生之多艰A. 其家逼之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固时俗之工巧兮 D.府吏得闻之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有“小清新”,也该有大情怀金苍“小清新”,这个流传已有一段时间的热词,恰如孕育它的这个时代一样复杂。既可以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姿态;既有大量拥趸,也招来很多非议以至于“最烦小清新”一度成为配套的流行词。围绕小清新产出的各种现象,或许正可以成为一个断面,让我们观察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咧开嘴向着镜头笑自然别有率真的韵味,但“45角仰面看天”难道不是大胆表现自我的突破?比起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穿着帆布鞋的脚部特写也确实会给人更多有关青春的联想。从这个角度看,小清新未尝不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美好的脚注。实际上,小清新本身就有对流行文化的刻意躲闪,有关注自我的人文主义,有对物欲、商业的天然抗拒;而满含对青春的伤感式怀恋、对童年的乡愁式叙事,小清新也关乎一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小清新自有其审美情趣。忧伤、朦胧、淡淡,都是不同的风格。但从一些小清新的标志性语汇中,我们也能看出一种思想倾向:撷取的是一己的小思绪、陶醉的是一方的小意境、沉浸的是一人的小感伤偏向于感性、偏向于个人、偏向于幻想,因而显得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更重要的是,虽然文化风尚总是互相影响,但蜂拥而至的模仿难免让人倒了胃口。小清新会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原因也正在于此。有段子说,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衣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至少毁了两个景点:丽江和凤凰”等。的确,如若想象力孱弱、创造力缺失,如若只知跟随、不愿深入,反而会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丧失了个性,让小清新退化成肤浅的符号,变成矫情的无病呻吟。光有小清新也是不够的。只是沉浸在个人小世界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是感伤于个人哀乐而无法仰望群星,最终会失去更深刻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在顾影自怜。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小清新成了追逐的对象、流行的风尚,求平求淡求忧伤,更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试想,宋词如果没有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而只有红牙板歌晓风残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所以,套用非常“小清新”的话来说,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些什么?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个性的缺失,追求个性走到反面变成丧失个性,让“银镯碎花帆布鞋”烂了大街。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创新的乏力,我们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改变亿万人心灵版图的文化叙事,如何才有引领流行文化风潮的精品力作?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厌倦了曾有的宏大说辞却又困顿在了个人私语的丛林,是不是也可以放宽视野、打开胸襟,去追求更刚健的审美情怀、更宏大的个性文化?作为个人的审美追求,小清新可以有。但在整个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小清新也该不断成长。或许,只有走出“一个阳光照射的角落”、走出“一个人孤独的时刻”,才能真正找到除了“你离开我”之外人生旅程更重要的意义。(选自人民日报xx年1月23日04版,有删改)15.下列对“小清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清新是一个时代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B.小清新一词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们刻意躲闪流行文化,关注自我,抗拒物欲、商业,对青春满含怀恋。 C.“45。角仰面看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丽江和凤凰”“银镯碎花帆布鞋”成为小清新的流行符号。 D.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是指一方面求平求淡求忧伤,另一方面又在追求个性、追求美好、大胆表现自我。16.下列对小清新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清新体味的是一己的小情绪,其思想偏向于感性、个人、幻想,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B.由于大众对小清新一拥而上的模仿,出现了只跟随、不深入的问题,导致了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的后果。 C.只有小清新,没有大情怀会让人失去深刻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困顿于私人情感,无力观照现实。 D.对时代文化的建构而言,小清新无法担当象征时代文化的重任,甚至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1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先点明“小清新”是一个时代热词,接着指出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从而引起下文。 B.第段先列举了“小清新”的具体表现,接着对“小清新”这一概念下定义,然后阐释了“小清新”的内涵。 C.第段分析了“小清新”的审美趣味,第两段由“小清新”的不足之处继而剖析其对个人与时代的影响。 D.第两段明确小清新不能仅仅是个人的审美追求,它需要成长,从而实现更刚健、更宏大的追求。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 史记 注:洗沐:官员休假 算:竹器 推毂:推荐 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逋负:拖欠款项。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19.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其可怪也欤 C常引以为贤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与嬴不助五国也2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推毂士及官属丞史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A. B. C. D.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 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第卷(非选择题,共78分)注意事项:1.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四、(14分)2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韩愈送孟东野序)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分)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小题,每题两空全对得1分,共6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屈原离骚)(4)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5)论语泰伯“ , 。”告诫读书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6)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诗句是 , 。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老海棠树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25作者在第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3分) 26有人认为,写第段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我”的关爱。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27“老海棠树”这一形象在本文中起到哪些作用?(3分)28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那么,作为年轻人,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4分)六、(50分)2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700字以上的作文。济南一中xx级语文测试题答案(xx年10月)一、(28分,每小题2分)1B.悲恸(tng) 2.B(A.xi/ji zhun xng/xng;B.zhng/zhng jin/jin q/q;C.ln d/d sh /shu D.b/p din qing/qing) 3.C(A.寒暄B.金刚钻D.敞篷车)4.C(A胜圣 B 故固 D箭剑 )5. B. 6. D 7.D(A项“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这里是对象误用。B项“泰然处之”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心情安定,态度从容。C项“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来帮助或赞助别人。不合语境。 D项“鬼斧神工”形容艺术作品精妙奇巧,技术极为高超,几乎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8.B(A项“侧目”的本义是:眼睛不正视对方,或表示敬畏,或表示愤怒。应改为“注目观赏”。B项“其间”指那中间。是正确的。C项“如坐春风”的意思是:像坐在春风里,比喻同道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受到熏陶,得到教化或感化。错在望文生义。D项“鼎足而立”的含义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个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而句中则是指两个方面。)9.C(A项,否定失当,“提防不被念歪”应为“提防被念歪”。B项,并列失当,“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有包含关系。D项,“一直”前暗中偷换主语。)10.B(A 主客易位,一句主语是红楼梦,“给予”承接,显然搭配不当。C 杂糅。据与显示杂,去掉“据”。D 搭配不当,迎接“成为”舞台,显然错误,去掉“迎接”。)11.A. 12.A 13.D. 14. C.二、(6分,每小题2分)15.C(A项,“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以偏概全。B项“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曲解了原文。D项,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不仅仅是选项中的两个方面。)16.B(B项,“只跟随、不深入”“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表述错误,原文是一种假设的说法。)17.B(B项“下定义”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给出定义。)三、(8分,每小题2分)18.D(稍,应该是“渐渐地”)19.C(A项,为,担任,做/替;B项,其,那些/表感叹语气;C项,于,比;D项,与,跟,和/结交,亲附。)20.C(是说他乐于助人;是说他重视人才;是说他迎合皇上)21.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四、(14分)22.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23.(1)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门下”、两个“无”各1分)(2)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善”“虽”各1分)24.(略) 五、(14分)25希望有一份工作。希望跟上时代。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用。)26不同意。此段确实写了奶奶对“我”的关爱,但这不是主要的。作者在此段描写奶奶的语言、神态、动作,并以“我”形象作烘托,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孩童人生的羡慕,对无法融入孩童世界的失落、无奈。 27“老海棠树”是全文线索,作者围绕着“老海棠树”组织材料,写奶奶的人生晚景。“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老海棠树”是烘托奶奶形象的一个景物,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28例:我们应该明白:老人渴望跟上时代,而不愿被时光抛弃;老人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更有用,而不愿成为累赘;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要的,是体恤他们的心境,不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对老人,不仅要献出关爱,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光,但可以帮助老人们减缓对时光脚步的恐惧。六、(50分)(参照高考阅卷标准)附一:文言文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很多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的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天下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任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的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天下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与下属官员谈话,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好像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