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967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研究的可能性较大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2.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3.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 该奴隶即获得自由, 禁止任意杀害奴隶” “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 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 无故杀戮奴隶的, 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注意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4.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5.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A. B. C. D.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7.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 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 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8.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9.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10.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 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该观点最可能出自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11. 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他们”庆祝的应是 A.光绪帝下诏维新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中国同盟会建立 D.中华民国的成立12.“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开始于七点三十分。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本,之后是一度在亚洲得逞的、现已退后的英国。随后是美国、法国和以其黩武政策在东亚初露头角的德国”“这场阅兵”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C.一战前列强军备竞赛 D.20世纪30年代的东亚 姓名: 计分: (注意:请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列表格,否则不予计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11题22分,12题30分,共52分)11.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10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12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有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级的领导,这不失为一个显著特色。三个革命阶级前仆后继有意或无意地围绕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展开革命活动,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如下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个阶级是如何围绕历史任务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领导阶级的变化对民主革命前途的影响。(18分)(要求:联系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湘阴一中xx届高三第三次周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ABDCAABCDB1.【解析】B。“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和“楚子县陈”不能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故A项错误;三则史料引文分别出现了“县”“县”和“郡”等字眼,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故C项错误;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解析】B。试题分析: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与“改变地方无权,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没有关系,故A、C、D项错误;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3.【解析】A。B项与罗马法的根本原则与特点不相符合,排除;C项为无关项;罗马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对于平民与奴隶来说是不平等的,排除D项;根据有关罗马法中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4.【解析】B。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即可排除A、C项,20世纪初中国传统生活观念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已经开始瓦解了;材料中对水和电的认识可以看出西方在华势力的膨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排外倾向强烈;中西矛盾(民族矛盾)的根本对立;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思想方面的变化,故排除。5.【解析】D。题干要求是中共“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十年”从幼稚到成熟的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是1945年中共七大,所以项错不符合“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十年”,故选D项。6.【解析】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正确,因此答案为C;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错误。7.【解析】A。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秦防金属腐蚀技术失传、元代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在清代终止,归纳其共性,均在于由于王朝更迭,导致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故选:A。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和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都说明这些技术并没有被严格保密B错。C、D表述错误。8.【解析】A。考点:墨家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中的“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和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是完全吻合的,所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墨家,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9.【解析】B。材料中关羽后世地位的不断提升,解题时注意时间节点是在北宋徽宗以后,宋朝是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三纲五常”,赋予关羽这个历史人物更多的道德寄托。B对。10.【解析】C。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所以材料的观点“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出自苏格拉底。11.【解析】D。材料给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下诏维新是1898年,故A项错误;题干中两派共同支持的是民主,而义和团运动追求的和他们不一致,故B项错误;中国同盟会建立时君主立宪派正在和革命派进行论战,因此不可能步调一致,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结合时间可知题干讲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故D项正确。12.【解析】B。抓住题干信息“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国家“俄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阅兵”发生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之后,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特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生活根据材料“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来概括。(2)变化根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来归纳。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答案】(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步繁荣,出现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自耕农经济为主。(6分,答出两点即可)隋唐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4分) (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逐渐普遍。(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4分)12.【答案】(1)农民阶级:以拜上帝教为理论基础,通过拜上帝会组织民众发动起义,打击封建势力和侵略者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遏制了西方彻底瓜分中国的企图)。 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近代化成果,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社会思想,开展维 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要求:联系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等次论 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