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966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长制 2.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A.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 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 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3.史记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5.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6.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8“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9. 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 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C.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工作效率提高 D.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10“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这表明宋神宗元丰三年后 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B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二府三司制11. 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加强机构分工12.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13.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 B. C. D.1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B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15.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16.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7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以下说法较准确地解释了“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观点的是 A. 在古代罗马,平民和奴隶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B.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且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D. 罗马法维系了国家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8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A“四百人会议” B“陶片放逐法”C十将军委员会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1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privilegianeirrogant。”,意即“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2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21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22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这段材料反映出英国国王A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没有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C任期长短由议会和首相决定 D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主23.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24.美国保守派代表伦道夫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宣称:主要危险来自“我们的(州)宪法的民主成分。人民所行使的政府的权力会把其他部门吞没。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主的办法。”(注:美国各州均有自己的宪法)与该材料信息不一致的是A“人民所行使的政府”是指美国中央政府B反映出美国保守派对“民主”的恐惧C解决“主要危险”的方法是加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 D“抑制民主”需要分权制衡25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实行联邦制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D.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26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27. 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28.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29. “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从根本 上确保其征服土地的措施是 A发动王朝战争 B颁布1871年宪法C确立议会制度 D建立德意志帝国30.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其基本原则是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平等、天赋人权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 D分权制衡31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32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本名著都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 都因政治权势而得到广泛传播都批判禁欲主义,集中刻画人性本能A BC D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制。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和选贤与能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4分)(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6分)34(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拨款法案的政治前提及其意义。(5分)材料二 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以偿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美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规定。这些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中哪些重要的政治原则?(6分)材料三(美国)1939年的第一项重组计划就是将预算局(简称BOB)从财政部转移到总统的行政办公室,第8248号行政命令明确规定了预算局的责任,协助总统准备预算和监督与控制预算的管理成为其主要职责。 徐红:论英美议会财政权成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权有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35(21分)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启蒙运动)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9分)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第三条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6分)材料三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多种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二是“1500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3)评材料三中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观点。(6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xx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 (14分)34. (17分)35. (21分)xx暑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5 ABBCC 6-10 DDBDB 11-15 ABBDA 16-20 CDDBC 21-25 AADAD 26-30 ABDBD 31-32 DA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 (14分)(1)说明:结束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结束乡举里选制(察举制),开创科举考试制。(4分)(2)原因: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承袭五代积弊。(4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6分)34. (17分)(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2分)意义:限制国王的权力,强化议会的财政(行政)权,实现权力(由国王)向议会的转移。(3分)(2)规定:征税(税收立法)权属于国会;规定公开财政开支的用途;国会监督联邦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3分)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宪政)原则。(3分,) (3)变化:行政部门的财政权力有所扩展。(2分)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助长了行政部门财政权力的扩展。(4分) 35(21分)(1)主张:自由主义;宗教宽容;主权在民等。(3分) 说明:法国:成为思想武器,推动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及其它: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进一步确立;美国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等。(6分)(2)特征:代议制、分权制衡、总统制、选举制、任期制、政党政治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3)(6分。可分三等赋分。)示例一: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史实: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结束专制走向民主,君主立宪、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在英国最先产生并为他国效法。推动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影响其他国家。所产生的先进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世界。综上所述,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 示例二: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史实: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随着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