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966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I)一、选择题(共50分,1-30题各1分,30-40题各2分)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3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4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5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能A B C D6.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土壤PH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虫生殖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9一个种群中年轻个体非常多,老年个体数非常少,此种群属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不定型10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B水葫芦与浮萍 C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D螳螂与黄雀11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温度 C.湿度 D.食物种类1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蟾蜍只属于次级消费者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14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历程短 B演替的实质是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取代C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16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农田弃耕后的演替 B森林砍伐后的演替C池塘干涸后的演替 D没有生物定居过的沙丘的演替17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18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19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至少有( )A3个 B4个 C5个 D无法确定20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更弱2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23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4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25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D流入到狐的体内26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 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 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27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28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2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0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 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 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3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A.a B.bC.c D.d3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33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34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3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36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Bc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营养级38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40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B.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C.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共6分)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A、B、C在生态系统中各代表什么成分?A、_B、_C、_(2)碳从大气向C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42(共8分)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B_,C_。(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水平上的研究。43(共16分)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问题(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为_,这部分能量是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还有少量能量被 利用。44(共10分) 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迁入第_年后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45(共10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式_。(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大于,小于、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的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 _,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其中1-30各1分,30-40各2分)15 CBCAB 610 BBDAA 1115 BDBBD1620 DBBBC 2125 CDBAB 2630 DDCCD3135 BCABB 3640 BCDB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6(共6分,各1分)(1)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47. (共8分)(1) ( 各1分)(2) (1分)(3)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2分)(4)种群 群落 (各1分)48. (共16分,各2分)(1) 111 生产者(2)13.5 20(3)60%(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49. (共10分,各2分)(1)d (2)b(3)2 6 (4)b50. (共10分,各1分)(1)4 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寄生(2)大于 增强(3)分解者 不能(4)J型 环境容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