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辅导.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76821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 备考指导(一) 中国古代、近现代史,江苏新高考以来必修题考查统计: 【2008年】宋代商品经济、娱乐场所及戏剧 【2009年】明代江南士大夫的作用和影响 【2010年】宋代商品经济(茶叶) 【2011年】顾炎武的思想 【2012年】科举制 【2013年】家训宗规伦理(儒家思想),江苏各大市三模题统计: 【南通三模】儒学思想 【南京三模】中国古代君臣关系 【苏锡常镇二模】社会习俗变迁:明代的消费风俗与近代社会习俗整合 【徐州三模】科举制 【盐城三模】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命题组组长朱小田教授,朱小田,苏州科技学院教授。1963年出生,1982至1989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起任教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江苏08、09、11、12年高考历史命题组长。,代表文章: 1、漫画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以丰子恺漫画为对象的分析 2、社会史视野中的“俗例”以江南“抢亲”为例 3、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倾向于江南的案例 4、民间记忆方式与社群关系的成长以一个江南乡村庙会为例案的跨学科考察 5、近代歌谣:村妇生活的凭据以江南为例 6、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 7、近代江南庙会经济管窥 8、传统庙会与乡土江南之闲暇生活 9、乡村共同体关系的传统构建以近代徽州仁里花朝会为个案,一、关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转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近代时期;江南地区)问题 2、中国近代化问题 二、思维角度及历史研究方法: 1、史料多元化: 主张地方志、日记、歌谣、漫画、民俗、祭祀仪式等非正史或非文献类材料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2、历史研究: 典型分析(乡村庙会);乡村调查等。,漫画:通过艺术与历史的跨学科对话,认真把握社会史的特征,从而回答:图像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 丰子恺漫画作为史料:写实性(漫画家在日常生活见闻中,选取富有意义的现象,把它如实描写,使看者能在小中见大,个中见全);群体性或社会性(一种普遍现象即常态生活,反映历史潮流);思想性(漫画以“主位”的态度理解社群,留下了历史角色的声音,又从客位的视角去看待社群,留下了作者自己的观念。这些“声音和观念”构成了重要的社会史素材。),如:去年的先生去年小学里当先生的,今年已改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因为那时候小学教师待遇太薄,竟有年俸大洋20元、膳食自理的小学教师。于是小学里的先生不能生活,纷纷改业。 我们所造的!无数的乡下人,丢下锄耙,蜂拥至上海,在梦想中的天堂竖起一片琼楼玉宇,却发现没有自己的栖身一角。两位来自乡下的建筑工人坐在草地上,远远地指着那楼群中的瑶台翘檐:“我们所造的!”乡村人就是这样表达的。是自豪?不平?无奈?抑或辛酸?一切都浓缩在我们所造的!画中。顺沿着他们的视角,对于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人口离村”现象,我们应当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理解。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近代歌谣: 歌谣(即民歌或叫民谣) 特征:聚焦实际生活,着意渲染情感,凸显主要特征。具有地方性;民间性; 应用:一方面需要从歌谣中析出相关元素,解构原有歌谣,滤化艺术情感,抽象民众观念,进行去艺术化处理。另一方面依据歌谣的内容和歌谣的存在环境及其存在方式,对其进行时代性确认。,仪式: 与歌谣的自说自话不同,仪式常常采取巫婆代言的方式。“典礼、节日、信仰、迷信”这些东西在普通大众当中,尤其是在农民当中根深蒂固。庙会仪式是行为传承,它与口头传承(歌谣)的重要区别在于行为“藉仪式行为来表达其对人际关系的肯定”。仪式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更具稳定性。 芝村龙蚕会:马鸣王神殿的崛起,意味着土地公(自然农业的象征)的主祀神地位为马鸣王所取代,暗含着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蚕丝业在农家经济结构中成为主业;芝村经济地位由此升格。,江南庙会:近代江南,庙会遍及主要村镇,活动的时间、地点约定俗成;祭祀酬神花样翻新、丰富多彩;交易兴旺,百货咸集,琳琅满目。庙会成为江南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盛大集会。 在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的趋势下,由于小农经营的普遍存在,国内统一市场的不发达,农民出售农副产品自然只能依赖产地市场。在江南农村,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主渠道即为集市和庙会。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中国大城市的工商业发展,也影响到深乡小镇的市面振兴。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商人更是孜孜以求庙会的收益。,三、主要观点及语言: 1、运用“民间记忆”资料,并与传统文本相结合,说明其近世以来社群关系的成长历程。 近些年来,历史叙述的资料范围大为拓宽了。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与史学的交融中,与档案文献资料明显不同的“民间传承资料”由此走进了史学领域。准确地说,我们只是在重新认定这种“民间记忆方式”在历史叙述中作为材料的地位。 2、村落作为集镇的根基,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源;集镇作为村落的依托,配置乡村资源。,3、在江南乡镇社会,传统的整合运作力量有两支:一是乡绅,一是家族。乡绅充当乡镇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媒体,是国家行政权力在乡镇社会中的实际操作者,反映着乡镇社会整合中的地缘关系。代表着血缘整合力量的是家族长者。明清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以族长权力为核心,以家谱、族规、祠堂、族田为手段的严密的家族制度。社区的事务,尤其是乡间事务,一般都由一个或几个家族主持。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这两支力量是乡镇社会权力结构的主体。,4、徽州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常生活中具有浓厚的契约意识,这使得徽州乡村的人际关系主要以“契约和理性”为其支撑点。 5、人类学的研究一再显示,在许多传统的乡村社会,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陌生人、异乡人、外来者都是“其用心难以捉摸的危险人物”。这一观点源自乡土社会的礼俗性质,“被土地囿住”的生活环境天然铸就了他们对“外来人的敌意”。 【关键词】 民间记忆 社群关系 地域 社会史 田野 社会生活维度 历史凭据 历史素材 江南 日常意义 乡村庙会 江南歌谣 漫画,中国古代史备考启示: 视角1:主题:古代商品经济。以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流或商人活动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运用史料概括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趋势和规律。 视角2:主题: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乡村教育、风俗、祭祀仪式等材料展示宗族、社会中思想文化发展,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教育功能。 视角3:主题: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宋明理学、心学的代表人物的相关材料与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家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新变化,2、解题方法: 这类思想文化类试题答案一般在材料中,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注意分析角度,关键是总结概括能力;原因方面一般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本身的继承来分析。 理论部分大都以唯物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及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为主,可参考我们的发的讲义,注意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建议: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变迁;儒家文化传承载体:古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院教育及戏剧文化的影响;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家的主张。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市场及商人活动,商品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备考启示: 1、视角预测: 视角1:主题:近代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江南乡村的商品经济变化、发展及人们商业活动材料为依托,或直接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线索,考查学生运用史料概括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趋势和规律。 视角2:主题:近代思想文化。以近代思想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展现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材料,尤其是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反映近代中国剧烈的社会变化,然后就重大事件或观点、现象从历史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评判。 视角3:主题:新中国外交。以建国后的外交或改革开放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崛起及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历程。,2、解题方法: 近代思想文化这类试题,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注意要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情况。其它方法同古代思想文化类试题。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这部分试题,关键是原因和影响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一般会有小论文题,分析时一般以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及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为主,注意知识储备。,3、知识储备建议: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观念的发展变化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其社会环境与影响。 新中国外交及改革开放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形势要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发展进行归纳。,例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3分) 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 共同劳动,财产共享; 家庭关系和睦。(3分),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6分) 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3分) 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分),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2分) 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2分,答出其中一点2分),简介:1954年12月生。博士,教授。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理事。09年,与朱小田一起参加江苏历史高考命题。,陈明(南通大学),研究方向:美国史 代表性成果: 相信进步-罗斯福与新政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 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思想及其影响 绿背纸币运动的思想渊源 美国独立国库制度的历史成因 科研立项: “美国银行监管的失误问题研究”,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一、关注的主要问题: 美国金融发展史、经济全球化问题。 二、主要观点及关键词: 1、以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与妥协为线索, 解析美国早期货币纷争,探讨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作者认为,建立高效率的、健全稳定货币银行体系的思想和保护弱势集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的平民主义思想, 亦即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的思想,是美国货币银行史上一对永恒的矛盾,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了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并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诸国的、美国式的中央银行体系。 2、自由与权威的调和 3、公平与效率:美国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历史启示,世界近现代史备考建议: 1、视角预测: 视角1:主题:美国史。以美国金融货币政策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材料,通过与英国或中国的相关材料对比,考查先进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或者以美国为参照物考查国际关系,以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为线索,归纳国际格局的发展规律,总结大国崛起的经验。 视角2:主题:经济全球化。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为线索,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功能。,2、知识储备建议: 系统整理美国经济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相关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经济全球化,以及它们与科技教育的关系。中国如何积极顺应全球化的趋势。 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及国际关系发展历史。,【09年】24(8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6分) 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2分) 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马约生(扬州大学) 简介:扬州大学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现当代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著作: 和平之愿-20世纪冲突与化解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缘起与演进,代表文章: 农业在日本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 工业革命前英国对工资的国家干预 近代日本社会经济史研究 论日本早期的城市化 南非种族和解研究 日本早期的城市化及其社会影响 论明治维新前夕中国在日本对外部世界认识中的作用 日本现代化与中国 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与改造 税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一、关注的主要问题: 1、现代化问题(日本近代化及日本近代化与中国的关系) 2、和平学方面(圣雄甘地)。 二、主要观点及语言: 日本近代化与中国: 论明治维新前夕中国在日本对外部世界认识中的作用: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尽管仍实行锁国政策,但注意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收集,而中国是其信息的主要来源:一是中国商人所提供的情报,二是中国学者的书籍,再就是他们直接到中国来考察,这些对日本形成正确的西方观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日本从中国的危局中也吸取了经验教训。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政府及时把握时局,制定比较开明的对策,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日本现代化与中国: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日本形成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心理和态度:主动学习,全面引进;选择、改造,自成体系。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认识的基础和思维的方法。近代中国的失败对日本起了警世作用,中国一方面成为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对中国的掠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努力学习日本,不仅在体制上模仿日本,而且派遣大量留学生赴日,还聘请众多日本教习到中国任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日本模式的缺陷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又极大地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平学的主要观点,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要想消除冲突是不现实的,甚至也是不可取的。冲突可以成为个人以及政治状况改变的一种促进力量。 在冲突不可避免时,暴力却能够避免。我们应该寻求减少或消除的是各种形式的暴力。 对非暴力的研究和应用是冲突化解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圣雄甘地),选修改革部分备考建议: 1、视角预测: 视角1:主题: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组合。考查中日两国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面前,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由于两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面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及国际压力都不同,近代化的结果明显不同。日本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性影响。 视角2:主题: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组合。考查两国在近代化改革中如何处理土地问题、农民问题,考查近代化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尤其是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与影响。注意关注农业税问题,储备相关知识。 视角3:主题:商鞅变法或王安石变法。考查改革中的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风俗方面建设。,2、应试对策 改革方面试题解答关键靠记忆。对相关改革如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等要重点复习。 理论分析一般涉及到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注意对比的角度及语言的对等性。,选修人物部分备考建议: 1、视角预测: 视角1: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单列或组合。 视角2:主题: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甘地或华盛顿)。 视角3:其它的人物,如:毛泽东、列宁、亚里士多德等也要关注。,2、应试对策 对重点人物要重点记忆。人物类试题关键是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评判,要注意结合其阶级属性、当时形势,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及其作用等,理论一般涉及到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及革命史观等。,【08年】21.(10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娱乐演艺场所。,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09年】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 好诉讼。,(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1年】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家庭纺织业破产,农村家庭的收入减少,但不少妇女还固守着原有的纺织习惯;洋纱洋布和机器生产的布纱价廉物美,使很多农村妇女不再纺纱织布,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农村妇女开始进城做工,同时为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开始织发网和餐巾外销.说明了大机器生产在推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虽产生了苦痛,但新生产方式日益取代旧生产方式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的适应,使社会日渐具有活力,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12年】21. (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 分) 选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据材材料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现科举制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 分) 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借功能鉴: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22. (13 分)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 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冶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 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冶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冶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 分) 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冶、“假维新冶,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 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学生A答案(5-6分题) 历史学家会因时代、认识的变化,对历史认识进行修正。萧公权一开始认为康有为维新变法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宣传的是假民权,但随着他对康有为思想的深入研究,他发现康有为的思想是真正的民主思想,他是借助孔子思想保皇等宣传维新思想,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真正地改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原先的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到康氏的真民主,萧公权通过对康氏材料的不断研究深入,才获得的。因此,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认识的深入,历史认识也会得到不断修正。,学生B答案(7-8分题) 史家对历史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正。萧公权在二十多年前时,由于时代思想不够开放,对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不够全面深刻,因此论断与真相完全相反。后来由于时代不断前进,思想文化不断开明,他看到大批有关康有为原始资料,摆脱了错误史观,便修正了“假民权、假维新”的认识。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文化、生产力水平也会发生变化,之前的历史推论难免出现问题,史家要勇于修正,知错能改。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全面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去研究。因此,史家对于历史的认识是与时代有关的,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