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762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 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 行省制B内阁制 分封制 C分封制 郡县制D察举制 行省制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而“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的第一条就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可见,王国维认为()A宗族观念到西周时期才出现B嫡长子继承制是周人的创造C嫡庶制在商代就已完全确立D殷周之际嫡庶制正走向衰微3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4.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7“宰相采用委员制把项圈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A皇帝制 B三省制C行省制 D内阁制8 “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9、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权受到一定制约 D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10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11、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1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 在皇宫内办公 按才德标准遴选 多为临时差遣 权力取决于皇帝A. B C D13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14十二铜表法:“以后凡公民大会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15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这说明A此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 B此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C此法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 D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1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17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19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20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21有人认为维多利亚的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这一评价恰好反映出英国女王()A独断专行 B统而不治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2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A确立了两党制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进人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24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议会政治 三权分立B责任内阁 联邦制度C议会政治 参众两院D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25.恩格斯在论述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该宪法规定 A. 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B.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 议会掌握王位继承决定权 D.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26、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7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28.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这表明太平天国政权( ) 反对西方国家支持清政府 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反对外国人侵略中国 希望西方各国与太平天国结成同盟 A B C D29、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30、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9分,第34题11分共55分)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敌(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罪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 在中央,秦汉的延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及罗马法的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美国英国政体国家元首名称总统国王产生方式选举世袭任职任期制终身制权限有实权无实权政府首脑名称总统首相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产生(1)据材料和所学,分别指出美英两国的政体类型及其确立的法律文件。(4分)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特点。(2分)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xx月4日)请回答:(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5分)3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1) 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6分)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材料二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2)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4分)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2分)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34.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不能指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三、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1845年2月13日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持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4分)(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7分)邹平双语学校xx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一、 二区) 高二 年级 历史(文科班)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二、31(1)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8分)(2)核心内容:以自然法为指导,维护私有财产,调解经济、人事纠纷。(2分)影响:调解了矛盾,巩固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的源头。(4分).32. (1) 总统制共和制(答共和制亦可给分)、君主立宪制;美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4分) (2)特点: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分)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两党轮流执政。(5分,每个点1分)33.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6分)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2)从赞扬到否定。(1分)赞扬的依据: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分)否定的依据: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2 分)(3)特点:反帝爱国性和盲目排外性。(2 分)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或农民阶级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4 分)34.(1)不满足既得利益。(2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2分)(2)得到了。(1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等。(6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BCCBD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CDABDB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BADABB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