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638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范围:必修1全部内容和必修2第五章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对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所选定的参考系必须是绝对静止的物体B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时,必须选择三楼的地板为参考系C“钱塘江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作为参考系的D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D他1 s末的速度为1 m/s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质点的初速度是20 m/s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Dt=4 s时,质点的速度为20 m/s4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3 m;在第5次、第6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11 m,由此可以求出A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6 mB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为3 m/s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D这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对a施一水平力F,使b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A BC D6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B两球用轻质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A两图中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加速度的2倍7某质点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到某一点时的速度方向是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 B在任意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总是大于路程C在任意时刻,质点受到的合力不可能为0D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必不在一条直线上8一偏心轮绕垂直纸面的轴O匀速转动,a和b是轮上的两个质点,a、b两质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偏心轮转动过程中a、b两质点A线速度大小相等 B向心力大小相等C角速度大小相等 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9我国“蛟龙号”深潜器以7 062 m的深度创造了载人下潜世界纪录,预示着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内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A本次实验下潜最大深度为6 m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C从开始到返回通过的总路程为720 mD下潜过程与返回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10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则有A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C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11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在杆的顶部装有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已知演员在滑杆上做完动作之后,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然后沿杆下滑,3.5 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中演员的vt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的体重为600 NB演员在第1 s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滑杆顶端所受的最小拉力为620 ND滑杆顶端所受的最大拉力为900 N1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足够长,小工件放在传送带A端静止,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5.现让传送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0=5 m/s2向右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增加到v=5 m/s时,立即改为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工件最终也停在传送带上.工件在传送带上滑动时会留下“划痕”,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工件的最大速度为2.5 m/sB工件的运动时间为 sC工件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mD工件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m第II卷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13(6分)关于“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关系”的实验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实验装置需要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和滑轮、垫块.(1)在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 不变,而去改变小车质量,来探究小车运动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2)在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要把斜面垫高一些,以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那么在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选填“不需要”或“需要”).(3)在寻找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时,采用图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图象坐标应该选用 (选填“”或“”).14(9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50 Hz”交流电源.(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F点的瞬时速度vF=_;(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m/s2;对应点BCDEF速度(m/s) 0.1410.1800.2180.2620.301(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1分)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xx年索契冬奥会于当地时间2月7日开幕.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 37=0.60,cos 37=0.80;g取10 m/s2)求:(1)A点与O点的距离L;(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16(12分)汽车在行驶中,当驾驶员发现情况到踩下制动踏板发生制动作用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汽车的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产生作用至汽车完全停止时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某汽车以v1=30 km/h的速度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5.0 m,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15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1)求汽车轮胎与柏油路面的动摩擦因数;(2)若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在柏油路面上行驶的安全距离为60 m,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3)若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看到前方108 m处静止一事故汽车,立即制动(不计反应时间)后还是与静止的事故汽车追尾,求追尾瞬间汽车的速度.17(14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等于滑动摩擦),t0时,车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t=12 s时,平板车停止运动,此后平板车始终静止.g取10 m/s2,在运动过程中物块未从平板车上掉下.(1)求t=3 s时物块的加速度;(2)求t=8 s时物块的速度;(3)若物块相对平板车运动会留下痕迹,求物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平板车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L. xx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3)高一物理参考答案123 456789101112DB ADDDBCBCBDACBC13(1)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不需要 (3)(每空2分)14(1)(2分) (2)如图所示(3分) 0.4(2分) (3)不变(2分)15(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从O点到A点的竖直位移为(2分)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A点与O点的距离(3分)(2)A点与O点的水平位移x=Lcos 37=750.8 m=60 m(2分)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x=v0t(2分)则运动员离开O点的速度大小m/s=20 m/s(2分)16(1)设汽车轮胎与柏油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汽车制动过程的加速度为(1分)制动距离,v1=30 km/h= m/s(1分)(1分)代入数据解得=0.69(1分)(2)汽车在同一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相同,制动距离满足公式,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5 m,则汽车以90 km/h=25 m/s的速度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45 m(2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通过距离为x2=60 m45 m=15 m(1分)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1分)(3)汽车以30 km/h的速度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15 m.则汽车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加速度为m/s2(2分)汽车以90 km/h的速度行驶在冰雪路面上的制动x=108 m后的速度m/s(2分)17(1)平板车对物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fmax=mg(1分)故物块的加速度最大值为=2 m/s2(1分) 由平板车的vt图象知加速度的大小=4 m/s2amax(1分)故平板车不可能与物块一起向右加速,其加速度为a= amax =2 m/s2(1分)(2)物块向右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运动,而平板车则做加速度为4 m/s2的加速运动;当t=t1=6 s时,物块速度v1=at1=12 m/s(1分)此后,由图象可知平板车在外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v0=24 m/s、加速度大小为a0=4 m/s2的匀减速运动,物块的速度仍小于平板车的速度,故物块仍加速,直至两者共速.设平板车减速持续时间为,两者共速,则:(2分)解得:t2=2 s,v=16 m/s(1分)故t=8 s时物块的速度为v=16 m/s(1分)(3)t=8 s后,平板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4 m/s2,而物块的加速度为2 m/s2,显然物块不可能与平板车一起减速,只能做加速度大小为a1= amax =2 m/s2的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2分)在物块与平板车共速前,物块相对于平板车向后运动,其相对位移大小为,解得:x1=48 m(1分)物块与平板车共速后,物块相对于平板车向前运动,其相对位移大小为(1分)两阶段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有部分重叠,由于,故痕迹长度为x=48 m(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