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472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家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驱使庄户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C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D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4公元855年,唐朝政府颁布的令文说:“如有贫穷不能存济者,欲以男女佣雇与人,贵分口食,任其行止,当立年限为约。”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官府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B皇帝兼并土地农民生活艰难C唐朝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D唐朝开始产生租佃经营方式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网疏而民富”;“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司马迁在这里体现出的经济思想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C对私人营利采取一定的放任态度D发展商业应因地制宜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7如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表格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江西米每石152.3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麦每石1.5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A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8苏州府志记载:“邵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 B外国资本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 D封建制度的阻碍9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10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系于那个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B.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1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 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B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C. 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D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12“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1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材料论述的事件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资本主义发展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4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工业革命”15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所组成。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A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 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C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 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16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17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有人说,袁世凯其人,虽然在民国史上已经臭名昭著,但袁世凯其“头”(“袁大 头”银元),以成色地道,声望日增,仍受老百姓欢迎。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国民政府晚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C中国普通民众觉悟低下 D国人对袁世凯的客观评价19“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这是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市宣传抵制日货时的一首童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为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创造条件B民族工业产品的质量已经赶超外国工业品C具有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意义D“实业救国”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20据记载,北洋军阀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如张勋是久兴纺织公司的大股东,“股逾半数”。此外,在中兴煤炭公司投资也达80万元之多。张作霖的投资比张勋还多,1925年他以张三畬堂的名义投资500万元改组了边元银行。这说明A即使政治上保守的北洋军阀,在经济上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北洋军阀是实业救国的提倡者和行动者C张勋、张作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D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两大社会思潮21论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三个层次一文指出,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企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发起了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两个互相敌对的阶级和政权找到了同一条巩固政权维护统治的道路学习西方国家。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深刻地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进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敌对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22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23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24“江南制造总局担当了两重任务:第一,生产扩大军事工业所需的机器,供给总局本身和其他准备兴办的机器局使用;第二,直接生产军事上所需的轮船、枪炮、火药。”这主要体现了A洋务运动的机器制造是自主创新B洋务运动制造机器的水平超过西方C洋务运动的“自强” 思想的特点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历 史 试 卷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材料二 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度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国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欧洲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外国的商品和市场。随着人口的增长,交易的规模也增大。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他们的竞争态度截然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国人;中国人虽航海数千里,但完全是出于非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对贸易毫无兴趣,只是将诸如长颈鹿一类的奇珍异兽带回自给自足的祖国,以取悦他们的皇上。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它迫切需要香料和其他外国产品。这一需求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及蓬勃的经济活力一起,最终是欧洲人航行于各大洋,使欧洲商人遍布每一个港口。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欧洲对待海外市场的不同态度及出现这一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欧洲对待海外市场不同态度导致的不同后果。(8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盛“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二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10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摘编自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材料三 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材料四 下面为德、英、美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以1913年为100) 材料五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市化过程,必定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发展产生双重的影响。简单化地罗列这种影响并不困难,诸如城市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扩大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失业增多、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有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迅速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示意图中近代三地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纽约、上海城市化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对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历史认识。(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 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