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6441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III)一、单选题:共25题1三字经中讲到:“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主要反映出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夏(禹)传子(启),家天下”说明了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从此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故C项正确;传贤到传子的变迁,与社会等级无关,故A项错误;内服外服制度是商王朝时期确立的,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方面的信息,而不是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2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该现象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祭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禅让制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与血缘宗法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B.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有利于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D.表明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是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项正确; A、D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故A、D项错误;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相权的变化信息,故B项错误。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在战国官制基础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隋唐时期在三省制基础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实行内阁制。故本题选B。5“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举孝廉,父别居”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史实判断,材料中描述的是科举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属于科举制,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立嫡以长不以贤”是宗法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举孝廉,父别居”是察举制,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监察机构有刺史御史台通判按察使司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属于西汉时期设立的监察地方官职,通判属于宋代设立的监察地方官职,按察使司属明代设立的监察地方官职,符合题意,正确,故A项正确;御史台主要是监察中央官员,保障皇权,不符合题意,错误,故B、C、D项错误。7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军机大臣位卑权重具有决策权B.军机处取代了南书房C.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信息“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可知军机处官员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D项正确;军机大臣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而没有决策权,便于皇帝掌握大权,故A项错误;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项错误。8(xx广东珠海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判断出这场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鸦片战争。9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叙述正确的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该条约被迫开放了第一批通商口岸中国关税自主权与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是鸦片战争,而不是南京条约,错误,故A、B、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被迫开放了第一批通商口岸、中国关税自主权与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符合史实,属于条约内容,项正确,故C项正确。10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和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蓄发”“剪辫易服”实际上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体现,故本题选B项。1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平壤战役B.威海卫战役C.黄海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材料提到,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在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吉野”,但“致远”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故C项正确;故A、B、D项错误。12根据下面军事路线图判断,该历史事件发生在A.1840年B.1853年C.1856 年D.1894年【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根据图片可提取关键信息“威海卫刘公岛”“旅顺、大连”“朝鲜汉城”,战争是在海上进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时间应该为1894年,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13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是指A.三元里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捻军起义D.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应是在1898年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故D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割台湾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斗争对象主要是清政府,而不是列强,故B、C项错误。14义和团运动期间衡州“拳匪”代拟的合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六、康有为回国治罪。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该合约说明了义和团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有强烈的爱国意识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材料体现的主要是“灭洋”,反对列强侵略,体现强烈的爱国意识,符合题意;材料“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体现了农民阶级盲目排外的思想,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坚决拥护”,排除。故选B。15观察下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A.列强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C.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D.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从图片中可知有八个国家惩罚清政府,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不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的后果,故B项错误;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故C项正确;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游历经商居住内容的影响,故D项错误。16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中英报纸均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这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故本题选A项。结合“叛乱”可知,英国并不赞成武昌起义,故不选B项;C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泰晤士报中称起义为“叛乱”体现了对清政府的支持,故不选D项。1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B项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属于封建性质的,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时期颁布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宪法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代表的大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8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能够反映该历史事件的正确选项是A.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B.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C.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题干中图片的内容是一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原来是德国势力范围的山东,在后来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要求山东归还中国,但列强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在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A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故A项错误;C项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割台湾,故C项错误;D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故D项错误。19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如果只有学生参加,只是一场学生运动,更重要的是有了工人和商人的参加,五四运动才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A项排除;材料没有强调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B项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答案选C。20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B.放弃无产阶级政党性质C.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D.放弃了革命的奋斗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材料反映了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都认为,中共和工人阶级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由此可见,中共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明了共产国际的帮助,“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不能证明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国共党内合作,是为了“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政党性质不变,奋斗目标没有改变,故B、D项错误。21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红色政权”即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故B项正确;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红色政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川陕、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都是之后建立的,故C、D项错误。22xx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红军长征经过下列地方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顺序正确,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23xx9月3日的大阅兵引起了小明的历史兴趣,以下是他对阅兵四个英模方阵的解说词,解说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而非“新四军”,故C项错误;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材料中“取代正面战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A项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百团大战是华北而非“华中”,故D项错误。24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的典范”、“阎锡山”分析可知,该战役应为太原会战;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故本题应选A项。2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xx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五四运动中中国各个阶层实现了联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走上民族振兴之路。由此即可确定选C。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二、综合题:共3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置宰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记事本末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1)根据材料一,可知明太祖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答案】(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2)特点:皇帝的侍从机构;拥有一定的议政权;后期权力和地位逐渐提升;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1)问,结合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第(2)问,材料“内阁是有议政权的”体现了一定的议政权;“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说明是皇帝的侍从机构;“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说明了后期权力和地位逐渐提升;“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说明了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特点。27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摘自光绪皇帝宣战上谕的咨文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家,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帮,干涉其内政。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摘自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材料二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1)根据树料一,分别指出中日双方宣战出兵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待甲午中日战争的态度。并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理解并加以史实说明。【答案】(1)理由:中国:軔鲜是中国的属国,去帮助朝鲜平息内乱;日本:帮助朝鮮巩固独立,维护东亚与世界和平。(2)态度:美国支待日本的做法。国际环境:列强在侵略中国中矛盾重重;日本得到列强的纵容。(3)观点:中华民族的觉醒。证据:戊戌变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第(1)问,中国方面,根据材料“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可知长期以来朝鲜是大清藩属国;“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说明了为了保护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而增兵;日本方面,据材料“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家,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帮,干涉其内政。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可知,清政府干涉朝鲜内政,导致东亚和平受威胁。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可知美国是支持的态度;第二小问,材料 “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说明了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列强摩擦不断,都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为获得各自利益。第(3)问,“观点”根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知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都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材料三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材料四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2)根据上述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中“世界潮流”指的什么。图二中提出“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综合上述材枓,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2)指的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分裂割据。(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励着人们探求新的救国道路;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4)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史实加以分析说明即可;第二小问,“意向”依据材料一,结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分析得知,“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第(2)问,第一小问,“世界潮流”从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的两面手法窃取了革命果实;孙中山等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等失败原因回答。第(3)问,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据材料“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可以概括主题为独立与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