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363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考试时间:xx年4月14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思、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1.下面关于“忧世乐天”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具有的情怀。B鲁迅认为宝玉喜聚,又是独自领会“悲凉之雾”的人,他的身上反映了“忧世乐天”的诗人性情。C红楼梦里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D“忧世乐天”是对立统一的,宝玉、黛玉展现出的不同精神,实质上构成了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2.“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对此句含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此句看似顽石之语,实则为曹雪芹的内心表白,是曹雪芹对世态的不满与憎恶愤恨的情感表露。B此句表面上充满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反映了曹雪芹狂傲的性情,即对俗世俗人持冷蔑的态度。C此句说曹雪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济世,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只好坠入红尘,虚度流年。D此句寓含佛道色彩,是曹雪芹历经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古今红尘的洞察,对人生的大彻大悟。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自序读来让人觉得心绪苍凉,话语沉痛,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完全相同。B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C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D“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元”“迎”“探”“惜”等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4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聚居的地方,汉代称之为“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闾”和郊外的“里”,“闾里”也常借指平民或邻居。B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隋罢地方官自辟僚属,将诸州从事一律改为参军。C孝悌,孔子把它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主张,孟子也把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D庠,序,都是学校,周代叫序,商代叫庠。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富豪,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无限惋惜。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译文: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译文: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8诗中是如何刻画“越王”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9赏析“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的妙处。(5分) (三)古代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诗人善用“比”的手法来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 , ”两句就表现了旋律由婉转流畅转入艰涩低沉,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紧张的场面来表现音乐的激越雄壮。(2)登高中,诗人用“ , ”两句道出诗人心中郁积已久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由此带来的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这样来直接描写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 , ”,体现了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暴政。(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见鬼去吧!”“谁要搜你的身子!”“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夫人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肖像xio 屏息bng 洋绉裙zu 嘎吱嘎吱g B.忖度cn 俨然yn 文件夹ji 间或一轮jinC.新正zhng 荸荠q 罥烟眉jun 少不更事gngD.渣滓z 榫头sn 胳肢窝g 不落窠臼k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纨袴 厮杀 宽洪大量 陈抟老祖B.寒暄 诡秘 挺而走险 惴惴不安C.朦胧 白蓬船 孽根祸胎 椎心泣血D.攥夺 猩红热 上窜下跳 味同嚼蜡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朝韩关系紧张时,朝韩军事分界线两边的局势就会特别引人关注。韩国的天安号遇袭沉没了,让本就错综复杂的朝韩局势显得更加不绝如缕。B. 大凡成功人士,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着坚强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永不停止地努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奋斗。C. 本拉登这个人几乎家喻户晓,但近几年来,扎卡维后来居上,在恐怖分子中独占鳌头。D. 经历丧夫失子之痛的祥林嫂,遇到鲁镇的每一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总不胜其烦地向他们反复讲述儿子阿毛的故事。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xx年3月份官方PMI为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两项指数双双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呈现向好迹象,可持续性增强。B.春夏之交历来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易发期,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未雨绸缪,严防死守,全面彻底开展好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事故发生。C.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年,国家将聚焦重点难点,加快推进十项改革试点,真正推进改革政策落地,真正实现提高国资运营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培养更多一流企业。D. xx年水利部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日趋严重。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于丹认为,_。_,_,_。_,_。的确是这样,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观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回到今天,我们亲山临水的一番经历终会转化成一种新的能量它让我们的心境有所改变当我们在山水自然、日月星辰的更迭中陶冶了性情但你却能在生活中发现新的趣味品茶、饮酒、抚琴、领略自然,都是享受生命、寻回自我的手段即使你的生活还是过去的样子A.B.C.D.17.(4分)课文推介,就是向别人推荐一篇课文,介绍其有关内容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阐述推介的理由。请在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则推介词,重点介绍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要求表述简明连贯,80字左右。示例:荀子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只有不断向学,才能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才能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才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18. (3分)下面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语(不超过6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语的内涵。(1)广告语:南方周末, (2)内涵: 六、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登舟楫上,回味“绝江河”的愉悦,荀子读出了“善假于物”的治学之道;独立洲头,品读湘江秋景,毛泽东读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美;漫游康河,品读康河中一景一物,徐志摩品读出生命的灵动之美;长夜灯下,品读祥林嫂的悲剧一生,鲁迅认识了“礼教吃人”的凶残本质。品读,是对山水自然生命万物的真切感知领悟,是对社会万象人生百态的深入思考。人们在品读中成长,在品读中走向成熟,因为品读不仅是精神世界的不断丰盈,更是生命境界的不断攀升。请以将题目“品读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明确;(3)符合文体要求,不得写成诗歌。(4)不少于800字。高一年级第四次半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解析】“宝玉喜聚”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而不是鲁迅的观点。2、C 【解析】错在“没有才能”,“虚度流年”。其实是曹雪芹的愤世之语。3、D 【解析】B.“惊天地,泣鬼神”的表述属夸大其词,“哀怨不平之气”的结论属无中生有。见第3段。C曹雪芹借助林黛玉表达的情感不仅限于“痛悼红颜”,还有对自己的哀叹等复杂情感。见第4段。D.错在“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相同”的分析。文中只说“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并未推究原因。另据第4段对张岱经历的介绍,以及作者对曹雪芹身世的了解,也可以判断此项错误。4、C 5、D 【解析】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6、D “惋惜”不准确,是对方山子的赞扬。7、(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得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每词1分,共4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述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得分点:“谨”“申”,“颁”,每词1分,大意准确1分,共4分)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得分点:“博”“参省”)【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8.诗中通过战士凯旋后尽着“锦衣”,通过描绘战士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让人由下而上的联想战士的最高统帅越王卧薪尝胆胜利后的得意满满、耀武扬威,从而通过描写越王的战士侧面烘托越王这一形象。(2分)通过“如花”和“满”二字,写越王宫中宫女之美之多,通过写宫殿四季如春,描摹宫中的美好时光和景象,间接描写了一个踌躇满志、耀武扬威且骄奢淫逸的越王形象。(2分)9.以景结情。(1分)通过“鹧鸪飞”这一极具凄凉感的情景,极力渲染越中的衰败气息,从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无常、盛衰无常的慨叹。(1.5分)形成对比。(1分)诗歌的前三句竭力渲染昔日的繁华,结尾转而写今日的荒凉,形成巨大的反差,促人深思和警醒,从而鲜明地表现了诗歌借古讽今的主旨。(1.5分)10、(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1)E3分A2分C1分 (2)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3)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每点2分) (4)使情节更引人入胜。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同时,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更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丰富人物形象内涵。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深入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揭示社会环境。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使主题更加深刻。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同时,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呼唤社会关注下下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每点2分)12、B 13、A 14、A 【解析】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渐时续。 锲而不舍:一直雕刻下去不停止,比喻坚持不懈,办事有恒心。 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褒义词。 不胜其烦:使人不能忍受那种烦扰。语境不是强调“不耐烦”,而是“很耐心”,应用“不厌其烦”。15、B 【解析】A项结构杂糅,去掉“据”或“显示”。 C项宾语残缺,在句末加“的目标”。 D项藕断丝连,可在“进行”后加“的”使句子结构清晰。16、答案C 【解析】是观点,应紧跟横线前的“于丹认为”;都是领略自然的方式,应紧跟;是领略自然给心境带来的好处,故放在的后面;是最坏的一种假设,根据关联词,可判定在前,在后。17、引用课文语句1分,表达思路清楚,观点明确,3分。18、(1)(南方周末,)根系中国。(2)内涵:扎根现实土壤,深入社会脉络,在这里,读懂中国。(言之有理即可)19、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