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353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说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定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现代法律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实,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特征,体现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式理性化和科层化的实践要求。相较而言,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总体来说,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道德治理难以独自构成一种“治式”,无法提升至治国方略的层次。需要强调的是,“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节选自道德与法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光明日报xx年04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克利福德吉尔兹和孟德斯鸠看来,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会极大地影响法的内容与形式。B法治成功的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让民众逐步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C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应与道德相对分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D现代法律具有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的特征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相关要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是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的具体表现。B国人擅长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是造成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重要原因。C建设法治国家既要看到法律的相对独立性,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D道德治理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等特征使它难以适应当代复杂的社会形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常常是浑然一体的;而现代法治国家却要求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B现代法治国家表现为:法律的相对独立、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同时,保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一致性。C道德与法律虽难以决然剥离,但两者自身的属性决定了现代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次之序。D依法治国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法善治,构建法治中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1915年,李善祥发起组建锦县东荒恒康农场,研究科学务农,从事改良碱荒的农垦事业。这片荒地近海,四处荆棘丛生,而且是一望无际泛白的盐碱地。要治理这片盐碱地,改良土壤,先要开掘通海排水。终于在1928年顺利通海,这片四万多亩盐碱地得以改良,试种水稻。这一举措,开了辽西地区试种水稻之先河,从此,锦州一带的水稻成为大米中的精品,为未来的辽西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古以来,东北地区不产酱油,辽西百姓大多利用大酱或盐等调节咸淡,而农场盛产大豆,李善祥看到这个商机,1917年,聘了浙江著名酱油技师杨迪生在恒康农场试制酱油,并将酱油赠给一些头面人物,初尝佳品,非常可口,李善祥与人合资创办锦州第一个酱园万生酱园,还在浙江绍兴聘请了师傅和经理,又相继制作了南式豆腐乳、各种酱菜,利润颇丰,从此锦州有了南方式的酱油和乳腐生产,后来竟成了东北地区的锦州特产。李善祥经营恒康农场时,经常来往大连。当时日本人在大连、熊岳一带种植苹果树,秋天苹果成熟,就到南满铁路线上沿站出售,每斤苹果2角多钱,而当时高粱米一斤才1分多钱,20倍啊!看到日本人用暴利欺压中国人,李善祥很气愤,这引发了他种植苹果的念头,既可获利又可抵制日本人的水果垄断和倾销,对抗日本的经济侵略。1923年,李善祥选择了与熊岳水土相仿的锦州庙沟,创办了生生果树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生苗果农园”。“生生果园”是辽西地区历史上最早大面积实施科学栽培苹果的第一家果园,是李善祥人生历程中最受人瞩目的创业成就。李善祥从辽南日本人经营的果园花高价购买苹果树苗,每月花300块银元高薪聘请一位日本园艺技师栽培果树,聘请燕京大学果艺系毕业的刘雄飞等人采用科学技术经营果园。他还购买大量英文、日文果艺书籍用于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后,李善祥也成了行家里手,成为一名精于园艺技术的园艺师。李善祥知道要想把日本人的苹果赶出中国市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鼓励别人种苹果,并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朱庆澜率先响应李善祥“果园计划”,建立了朱家果园。随后,董家果园、杨家果园、常家果园、泰来公司果园、刘家果园、李家果园相继建立,颇为壮观,锦州苹果业自此响誉东北,传遍神州。1930年秋天,李善祥举办了一次为期5天的苹果品评会,苹果品评会使锦州苹果名声大振。东北各地乃至关内许多城市纷纷前来锦州购买苹果,大有压倒日产苹果之势。李善祥也被人们誉为“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深知“中国要富强,没有教育、没有人才不行”。李善祥以晓庄师范为蓝本,购地300亩,请著名设计师在锦州南山建造校舍,在学校周围种植果树3000株,1928 年耕余果艺专门学院(简称“耕余学院”)开学,宗旨是培养植物学和园艺学人才,造就高等的果树培育经济型、知识型、劳动型的大学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入侵锦州,曾多次拉拢李善祥,为逼李善祥就范,日军及他们的帮凶先设计了一场绑架案,后又将他软禁,许诺让他当锦州市市长。这一切都动摇不了李善祥绝不当汉奸的决心。李善祥先将妻儿老小偷偷送回南方,在“七七事变”后,他终于避开日本人的监视,不顾东北的偌大产业,跑回宁波小港,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李善祥出钱又出力,要求孩子们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还出资建了一家小型医院。日本投降后,陈毅将军派专人护送李善祥,1946年通过山东解放区渡海回到了东北阔别9年的锦州南山生生果园,又开始从事他的果艺事业。他一方面精心培育锦州的苹果,一方面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保持联系,收集敌人情报,为1948年10月锦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自锦州名人,有删改)相关链接李善祥,1880年出身北京官宦家庭,青年时代接受民主思想启蒙,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镇海起义,被镇海县民众推选为该县县长。1912年他辞去官职到辽西锦县东大荒,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威名震东北李善祥)锦州解放后,1949年2月3日,李善祥致信辽西省政府,要求捐献“生生果园”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耕余学院及其私宅,言辞恳切,一片至诚,政府接纳了他的捐献。(李善祥:让“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李善祥出身官宦人家,自小受到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青年时代参加了镇海起义,辛亥革命失败后,开始实业救国。B李善祥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在发现辽西没有酱油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创办酱油厂,大获成功。C日本苹果横扫南满铁路线,李善祥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便立志引进日本优良果种进行种植,抵御日本,以夷制夷。D李善祥是一个爱国实业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参加过革命,创办过实业,并出钱出力,带领家人抗击日本侵略者。E日本投降后,李善祥在陈毅的帮助下回到锦州,以培育苹果为掩护,积极收集敌人的情报,投身锦州的解放战争。5除种植苹果外,李善祥对锦州还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请简要分析。(4分)答: 6李善祥为什么被誉为“中国苹果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沙漠玫瑰的开放龙应台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知往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已经都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就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好,我把这一团枯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来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的大叫了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一旁很奇怪的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我愣住了。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那里去呢它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如何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B、 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C、 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D、 给一个普通的第一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E、 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开放的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8、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4分)答: 9、“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B履巉岩,披蒙茸 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归而谋诸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B状似松江之鲈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C凛乎其不可留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本是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艺”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质,成为一种文体。分“大赋”、“小赋”、“文赋”、“骈赋”、“律赋”,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代表。B. 望: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C. 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D. 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都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贬所所作,表现的是一种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4分)_(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 将:岂。纪:经营。15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4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6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6分)答: (三)名句名篇填空(6分)17请补写出下列各处空缺的句子。(1)荷塘月色中用通感手法写光和影的旋律的两句是“ , 。”(2)兰亭集序里,批评当时的士大夫对于生死的看法,表达了作者的积极进取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句子是:“ , ” 。 第卷 (80分)三、语言基础与表达(20分)18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癖好 (p) 举酒属客(sh) 婧女(jng) 旌旗蔽空(jn)B渐染(jin) 冯虚御风(pn) 嫠妇(l) 横槊赋诗(shu)C着数 (zho) 倚歌而和(h) 扁舟(bin) 大大落落(lu)D枕藉(ji) 酾酒临江(sh) 渔樵(jio) 揠苗助长(y)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B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知秋,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C这种车因为是用人来拉的,一个坐在上面神情悠然,而另一个却在下面气喘如牛地狂奔,社会的等级、人间的不平在这一上一下一坐一跑中,显得格外分明,也因此历来做这人力车的文章也就不绝如缕。D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政府该做些什么?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开始公布PM25指数的实时监测数据,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松花江的水质越来越差,原因是当地及上游吉林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的恶果,必须加强环保宣传。B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D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深蒂固,甚至形成了固定利益集团。21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胸中容不得尘埃; 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A B C D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不仅如此,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不得抄袭或套作。高xx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B (B“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是“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的“表现”,而不是“法治成功的标志”)2D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3B (D“同时,保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一致性”说法错)4B D(每项2分。A“自小受到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文中无据;C“以夷制夷”欠妥;E“以培育苹果为掩护”欠妥)5治理盐碱地,开辽西种植水稻的先河,为未来辽西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办万生酱园和乳腐产品,使酱油和乳腐产品发展为锦州特产。创办学院,培养农业人才。(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K6李善祥创办“生生果园”,是中国种植苹果的“第一人”。鼓励他人,无偿援助栽培技术和树苗,使锦州苹果业响誉东北,传遍神州。李善祥抵制日本的水果垄断,锦州苹果大有压倒日产苹果之势。(每点2分)7CE 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应当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原文说的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说它“开得惊天动地”说法欠妥。D项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8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1分)形状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1分)颜色: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的图案。(1分)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仍会复活。(1分)9照应开头“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2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沙漠玫瑰的故事;领起下文,由记叙转入议论,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2分)10.BA:前者作“但是”讲,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B:披:拨开。C: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D:前者作“高耸”讲,动词;后者作“端正”讲11.CA: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B:前者助词;后者动词。 C: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D:前者表目的“来”,后者表原因“因”12.B13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14译文(1):_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反”1分,“中流”1分,“听”1分,“所止而休焉”1分) (2)略15D E (A: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16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3分)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出来的。(3分)17(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18B【解析】A项“属”读zh,;C项 “扁”读pin;D项“樵”读qio。19D (“上行下效”感情色彩不当,“一叶知秋”情境不当,“不绝如缕”对象不当)20D(A结构混乱“原因是造成的因恶果”。B残缺宾语,在“成本上升”后加“的状况”。C项,结构混乱,把首句的“在”调到句首。)21B(根据文意,阐述“主角”在前,阐述“配角”在后,而且是递进关系。)22C(高贵者的通病就是不能容人先排,不仅不能容人,还要自诩自己的清高,递进关系故排,眼里容不得沙子与胸中容不得尘埃句式相同,排,和都是不知道能容的分量,泛指特指。) 23 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 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答对1空得1分,答对2空3分,答对3空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