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6351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I)考生注意: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马铃薯的文学缘/王干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广东人叫薯仔。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国外怎么称呼它,我现在无力去考证,但按照马铃薯随性生长的适应能力,它在国外也会有其它的叫法。1978年我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史,知道两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一个是山药蛋派,一个是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尤其是赵树理的一系列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欢乐的喜剧农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是不一样的。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原先在启蒙者笔下被启蒙的农民,有了喜悦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时刻。很喜欢山药蛋派的质朴和诙谐,但不知山药蛋是什么样的植物,满以为山药蛋也和荷花一样招人爱怜的,等有人告诉我山药蛋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豆,就是长相笨笨的马铃薯,还是有些失望的,但现在想来,当年为山药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药蛋的质朴、深厚、皮实、实用,和赵树理们的小说太吻合了。后来又在汪曾祺的文章里读到了马铃薯,他在一篇题为马铃薯的散文里,写到他与马铃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张家口的沙岭子农科所,居然画成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汪先生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他说:“我对马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我发现有一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却是香的。我告诉研究站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很惊奇:是吗?真的!我们搞了那么多年马铃薯,还没有发现。”这就是汪曾祺,对生活的爱意不放过一个角落。我对马铃薯的好感和关注也由此产生,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地方的名声,是常有的事情。我后来有机会吃到各个地方的马铃薯,有意识地品出各个地方马铃薯味道的差异,也知道好几处都说自己是马铃薯之乡。我印象是这样的,山东的宜做成土豆丝,东北的适合乱炖,西北的烤着吃,香。评论家阎晶明带我到大同吃过那里的山药蛋,烤炒炖煮,都有嚼头,让我对山药蛋派增加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一次来到西吉,作家季栋梁告诉我们:西吉有三宝,我好奇问:哪三宝?他说,洋芋、土豆、马铃薯。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笑,我觉得这貌似笑话的民谣里,混杂着西吉人的自豪和苦涩。西吉就是张承志笔下西海固的“西”(海是海原,“固”是固原),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贫瘠而强悍,血性而坚韧。西吉县甚至曾经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县的特产,让我对马铃薯这个普通植物肃然起敬。有学者研究证明,马铃薯从南美引入中国,对中国西部人口尤其是西北高寒地带人口的繁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明代以前,西海固这里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没有食物,不能种植农作物,人难以果腹,生存和繁衍自然是困难的。而马铃薯的出现,让西北部山区寒带的人们有了生存的可能。西北被称为“苦甲天下”,是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人的三宝,可见对他们生存的重要之重要。让人想不到的是,西吉还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文学之乡称号的县,这里的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形成了颇有气候的作家群,西吉籍的作家获过鲁迅文学奖、骏马奖、春天文学奖、冰心文学奖。这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为什么?只是贫穷吗?贫穷不是出作家的理由,很多贫穷的地方没有文学,很多富庶的城市作家辈出。我隐隐地想起了那个山药蛋派,西吉的作家是马铃薯派吗?记得xx年评春天文学奖时,王蒙听说青年作家了一容是东乡族,来自西海固,他顿生敬意,他说,在那样的环境写小说,难得。了一容肯定是吃土豆长大的,果然,我在一篇文章看到他对马铃薯心存感恩。1“祥林嫂”是鲁迅小说 中的人物。(1分)2概括第段的大意_。(2分)3“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根据文意,举例说明“改变”之前的“现代文学的生态”是怎样的? 。(3分)4第段中“更直观的认识”是指 。(2分)5下列关于马铃薯与西吉关系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马铃薯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西吉的主要特产。B马铃薯铸就了西吉人强悍、血性而坚韧的品质。C马铃薯对西吉人口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决定作用。D马铃薯与西吉的文学创作及作家群有密切关系。6纵观全文,说说“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的依据是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朱成玉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在做那样可怕的梦。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 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起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着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7简要分析第段“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这句话的丰富内涵_。(3分)8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2分)9第段画线句中“砸”字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请做简要赏析。(3分)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第段写母亲“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表现了她对儿女的深沉牵挂和疼爱。B.第段中的“父亲”“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说明“父亲”也有脆弱和羞涩的一面。C.第段写父亲对母亲的训斥,看似反常,实际上反映了父亲忧心如焚、焦躁不安的心情。D.第段“沧桑”一词,意蕴丰富,既指父亲生活上饱经磨难,又指父亲情感上历经波折。E.本文先虚写母亲的眼泪,再实写父亲的眼泪,以虚衬实,有力地突出了父爱的博大与深沉。F.本文构思精巧,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母之爱的热烈歌颂。11第段写现代舞之母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的作用是_。(3分)12结合文意,评析文章题目中“挤疼”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 ,白露未晞。 (诗经国风秦风)(2)此中有真意,_。(陶潜饮酒) (3)吴宫花草埋幽径,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遥岑远目,_。(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分野中峰变,_。(王维终南山(6)锦江春色来天地,_。(杜甫登楼)(7)位卑则足羞,_。(韩愈师说)(8)可堪孤馆闭春寒,_。(秦观踏莎行(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8分)鹧鸪天 /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碌,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娖 chu:戒备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平戎策:指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抗战建议。14从字数看,这首词属词中的_。(1分)15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快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16下片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词句简析 “叹”的内涵。(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秦贪,负其强 (2)大王必欲急臣(3)舍相如广成传舍 (4)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18下列句子中不存在通假字现象的一项是( )。(2分)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D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译文: _(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译文: _20相如之智表现在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1秦王的失礼无诚意表现在_;引文两个划线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_。(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借竹楼记/徐渭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选自徐渭集,有删减)【注】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22.据文意,可以推知第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的表达效果_。(3分)2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则买邻之地而宅之 则借邻之竹而楼之B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 龙山子固启之C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 而何不可之有D其流风潇然而不冗 其本错而固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 B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26.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3分)二、作文(70分)“生活在别处”,是19世纪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写在巴黎大学墙壁上的一句诗,是诗人用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而自从米兰昆德拉以这个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诗句作为小说的书名,这句话就变得更加世人皆知、备受推崇了。不过,生活到底在“别处”还是在“此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体验和思考。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一 阅读 80分(一) (16分)1(1分)祝福2(2分)马铃薯在不同地方的称呼。(马铃薯叫法众多。)3(3分)。在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之前,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多为愚昧、悲苦的悲剧形象,比如中年闰土因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等现实变得“石像”般神情麻木、寡言少语,就是现代文学中典型的农民形象。4(2分)由山药蛋的烤炒炖煮都有嚼头更深入体会到山药蛋派的皮实、实用。5、(3分)B 6、(5分)因为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地方的名声。(1分)马铃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不仅解决了西吉人的温饱问题,同时影响着西吉人的精神世界。(2分)西吉人在苦涩中充满自豪,心存感恩,对生活充满爱意的精神世界,通过文学创造得以表现。这些可能是马铃薯之乡成为文学之乡的重要原因。(2分)(二)(21分)7“浑浊、咸涩”表现了母亲对远方儿子的深深担忧和因为那个不详之梦的惶恐不安;(1分)而“晶莹、甘甜”则表现了母爱的真挚、质朴、纯净。(1分)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都是一位母亲内心丰富情感的真实反映。(1分)8承上启下。第一句紧承第段概括父亲流泪而不露的刚强;第二句开启下文,引出我的父亲有泪不轻弹的刚强。(2分)9“砸”字突出了一滴眼泪的分量(1分),既表现了父亲眼泪中所蕴含的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也表现了“我”对父爱的感受之深切。(1分)10B E(6分)11.借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的诉说,巧妙的阐明父母的眼泪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是对子女真情的流露。(1分)在内容上与前面写父母的眼泪相照应,(1分)从而进一步拓宽揭示了天下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深化了全文主旨。(1分)12眼泪“挤”疼大海,运用比拟手法,以有形写无形,既使文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吸引力(1分),又形象地表现了一滴眼泪的感染力(1分),突出了眼泪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1分),加上文章开头的点题和结尾的呼应,有力地深化了主旨,强化了抒情意味,令人回味(1分)。(三)(6分)13(1)蒹葭萋萋。(2)欲辨已忘言。 (3)晋代衣冠成古丘。(4)献愁供恨。(5)阴晴众壑殊。(6)玉垒浮云变古今。(7)官盛则近谀。(8)杜鹃声里斜阳暮。(四)(8分)14、(1分)小令 15、(3分)D 16、(4分)“白髭须”言岁月已逝而壮志未酬;(1分)“春风不染”言语中透露出诗人又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的感叹;(1分)“却将”一句以典型的形象突出现实对理想的嘲弄,有“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沉痛之叹。(2分)(或感叹光阴流逝的春愁,无人理解、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忧愤)(五)(17分) 17(4分)(1)凭借,倚仗(2)逼迫(3)安置住宿(4)道歉18(2分)C19(6分) (1)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而且因为一块碧玉的缘故触犯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也是万万不可以的。(布衣之交、逆、欢)(2)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藏着碧玉,从小路逃跑,把碧玉送还到赵国。(使、怀、亡、省主语)20.(2分)谎称赵王送璧时曾经斋戒五日,要求秦王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傧之礼,才敢奉上璧玉,以此缓兵之计,确保完璧归赵。21.(3分)在一般的宫殿(列观)接见蔺相如,拿到碧玉后不谈交换城池事宜,而急着把碧玉传给美人及左右看;(1分)以秦王的词穷理屈的心理和行动(1分)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1分)(六)(12分)22.(1分)龙山子将书楼命名为“借竹楼”的原因。23.(3分)用反复及反问的修辞,多次重复“亦借”及“弗借”,以“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的反问,(1分)强调龙山子对待外物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2分)24.C(2分)25. A(3分)26.(3分)记录下自己的检讨、反省;(1分)表达了对“借竹”的深刻理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得到、占有,而应体其意,用其神,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格。(2分)27(70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附译文龙山子在自己的宅第东北方盖好了一座书楼,位置略微靠近邻居的竹林,不管是写书、读书或者朋友聚集谈笑,都在这座书楼上。并且自己题写了“借竹楼”楼名。龙山子的朋友方蝉子问他筑楼的原因,龙山子说:“如果一开始先父就选择在这里定居的话,一定会买现在邻居家的这块土地来建造房屋;如今我没有能力买地,只好借邻居家的竹林为景致而在它旁边盖楼。只是这样罢了!” 方蝉子站起来,朝四周看了看,用手指着说:“如此说来,你想要借的,只不过是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龙山子回答说:“不错。”方蝉子又问:“那么邻居的竹林之外,又是什么呢?”“是其他邻居家的竹林。”“其他邻居家的竹林以后,又是什么呢?”“是会稽山绵延在南方,并逶迤向东边伸展的地方。”“会稽山之外,又是什么呢?”“是云天覆盖的地方。”方蝉子沉默了许久。龙山子坚持着请求他开口说话,方蝉子说:“你是看到邻居的这片竹林,希望拥有它却无法做到,所以才说借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是的。” “既然这样,那么看到其他邻居家的竹林而快乐,也应该把它说成是借的;看到不是邻居家的竹林而快乐,也应该把它说成是借的;又远远看到会稽山和云天覆盖的地方而快乐,也莫不应该说成是借的,但你却唯独想借这邻家的竹林。如果你快乐地看到云天,你也不认为它是借来的;快乐地看到会稽山,你也不认为它是借来的;那么快乐地看到近处属于自己的竹林,也应该不必看成是借来的,又何必唯独要借邻居家的竹林呢?龙山子很吃惊地说:“我知道了。我能对远的东西忘情,却不能对近的东西忘情,这不是真忘情,只是物有远近罢了。凡是急切地追求那些有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貌似潇洒地放下那些所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就说自己能置身物外,人们对待天下的东西大致都是如此。如果没有您的指点,我也不能免去这种毛病。请您改一改我题写的楼名,来开阔我的心胸,怎么样?”方蝉子说:“为什么要改动它呢?那些所说的要借的东西,在竹子里本来就有。那心胸的谦虚与正直,那行为的清廉与飘逸,那文章的铿然有声而坚持气节,就是你从竹子那里借来的,而你竟不知道!那根系的盘错和牢固,那拔地而起的昂然气势与高耸,那风格的洒脱而不累赘,就是你从竹子那里借来的,而你竟不知道!题为借竹楼,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龙山子俯仰思索了一番,终于感到释怀,就让方蝉子写下了题目,记下了这些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