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6171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一、选择题1.(xx北京海淀期末)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社会是()A.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C.各司其职 D.礼制文明2.(xx北京西城期末)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的是()A.泰勒斯 B.智者学派C.苏格拉底 D.柏拉图3.(xx北京东城期末)基督教神学认为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与之相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D.法治优于人治4.(xx北京丰台期末)希腊某哲学家对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甚为忧虑,于是他提出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德的观念。据此推断这位哲学家应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5.(xx北京怀柔零模)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A.孟子亚里士多德B.郭守敬牛顿C.徐光启达尔文D.曹雪芹但丁6.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都是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产物二、非选择题7.(xx北京昌平期末质量抽测)“人”的思考,“人”的探索,“人”的保障。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自愿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宁愿为恶而不愿为善,这不是人的本性;当一个人被迫在两个恶之间选择时,没有人会在可以选择较小恶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恶。”材料二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依据材料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C.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D.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2.(xx北京西城期末)“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因此,“他”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3.(xx北京丰台期末)某学者在介绍道德经时说:“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与此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4.(xx北京西城期末)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5.(xx北京石景山一模)柏拉图曾警告说:“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此语表明了柏拉图认为()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D.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6.(xx北京顺义第一次统练考)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每个人肩头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B.强调人应该有理性思维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二、非选择题7.(xx北京海淀期末练习)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受各种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罗泰格拉从具体感性的人出发,提出了“感觉即知识”的观点,“感觉是对于存在的感觉,既然它是知识,也就是无误的”,那么,像神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承认其真实性,对它只能存疑”。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本质存在于概念思维中,个人的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者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他们,我的灵魂就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更好些”。这种知识论反映在实践理性上,他把对“善”的目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统一起来,实现哲学和伦理的一体化。摘编自马良、朱晓明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论轨迹探寻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及积极意义。(6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C依据材料可知柏拉图强调三个等级间界限不能逾越,要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公正的国家,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2.B“贯注到人的身上”体现了对于人的研究,题干还提到“首次”。泰勒斯还没有将关注点放到人的身上,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了对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都体现出了对人的关注,但时间都比智者学派晚,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3.B题干强调“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故B项正确。4.B依据材料中“真理”“美德”等信息可知,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5.A孟子生活在公元前4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故A项正确。郭守敬生活在1314世纪,牛顿生活在1718世纪,故B项错误。徐光启生活在1617世纪,达尔文生活在19世纪,故C项错误。曹雪芹生活在18世纪,但丁生活在1314世纪,故D项错误。6.A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认识,他们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二、非选择题7.答案相同:都认为人性本善。(2分)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2分)孟子提出“仁政”。(2分)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自愿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和材料二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概括可得,都认为人性本善。第二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孟子提出“仁政”。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D根据“他们(智者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在树立人的尊严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D项正确;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B、C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2.B依据材料可知他主张行善,这是真正的幸福,这与苏格拉底的强调美德是一致的,故B项正确。A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C项是柏拉图的观点;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3.C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犯罪是因为无知,故选C项。4.C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可知,苏格拉底死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对雅典政治感到失望,C项是其思想内容,故选C项。5.C根据所学可知,柏拉图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雅典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成为国家政局动荡、社会腐败的隐患,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6.B材料涉及的是“公民的真正责任”,并非个人主义倾向,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可知其强调人应该有理性思维,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德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民主政治的批判,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答案普罗泰格拉:知识来自于个人的感觉;因为感觉不到神,所以质疑神的存在。有利于确立人的中心地位。苏格拉底:知识来源于理性的思维;认为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总结二者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