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二 语言适考素能特训.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6000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二 语言适考素能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二 语言适考素能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二 语言适考素能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二 语言适考素能特训题组一古代诗歌阅读1.xx西安二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唐张巡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注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合力死守睢阳这个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不下,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后粮尽城陷,张巡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鱼丽:古阵形。陴(p):城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1)“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塑造了唐军广大将士的形象。试还原他们的形象,并品味这两句诗的妙处。答:_(2)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道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答案(1)战士们裹好旧伤,仍然凭顽强的毅力奋勇苦战,有的重伤员更是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战士们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2)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诗歌鉴赏一、二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苦”表现了爱国将士的含辛茹苦,“孤城”写出了睢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三、四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五、六句,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屡”表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绘出了诗人对叛军的义愤之情。七、八句,“疮”表明战事的艰苦,“裹”表明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犹”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顽强毅力。九、十句,表现诗人誓死报国的精神。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2xx广东惠州一中等六校三次联考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答:_(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用典,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豪杰、窦宪等四个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2)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诗歌鉴赏送魏大从军是送别友人从军之作。首二句暗用霍去病及魏绛的典故,表明军情紧急,侧面点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之举。三、四句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五、六句写从军所往之地,地势险要,足见从戎者责任重大。末二句以汉将留功的典故,明确表露对友人扬名塞外之期待。春夜别友人也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诗人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宴席。颔联写在饯别的厅堂里把臂抚琴,回忆朋友的情意,想象分别后绕山过水、路途遥远的情景。颈联写户外所见,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心想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流露出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3xx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zn):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作品前三联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答:_(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受?答:_答案(1)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写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2)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还有对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诗眼”是“孤”。首联,突出孤雁离群的背景。“归塞”,写雁群是在向北飞;“念尔”,蕴含诗人的同情之心。首联写诗人羁留客地,借孤雁抒写离愁。颔联,先写雁失群的原因,然后写雁失群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颈联,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尾联,写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和矛盾心情。诗人漂泊异乡,世路险峻,此诗中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4xx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答:_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_答案(1)论语。(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考生抓住了“舞雩风”这个关键词,就可以联想到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中第10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句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可知该典故出自论语。(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作者苏轼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因为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浸润和影响,始终以旷达乐观的情怀坦然相待。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天涯黎族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5xx湖北七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屈原庙明梁辰鱼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杜蘅,香草名。(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赏析。答:_(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答:_答案(1)“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2)情景: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在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在对着黄昏落日悲啼。作用:尾联既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氛围;又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屈原庙寄托自己的情感。首联交代了环境,“寒云”和“秋”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庙堂之门被寒云掩映,游客给屈原供上了祭品。颔联通过“山鬼”“吹青殿火”及“灵儿”“舞白霓旛”进一步烘托恐怖而阴森的氛围。颈联写龙舟已随“峰头梦”而去,而鱼腹中白白埋了屈原的忠魂。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在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在对着黄昏落日悲啼。结尾既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氛围;也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6xx深圳一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注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南斗:星宿名,在南天。伤:妨碍。(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答:_(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答:_答案(1)“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2)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作者的心境: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坚毅(积极乐观、向上进取);有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诗歌鉴赏诗歌首联,凸显独秀峰的奇特。桂林诸山多奇峰突起,不见来龙去脉;而独秀峰又是一峰高耸天南。动词“插”,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脉以动感和勃勃生机,从而生动地描画出独秀峰的孤高与挺拔之势。颔联,补足上文,写独秀峰高居第一的状态。颈联,写登山所见。跃上葱茏,登临峰顶,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景致尽收眼底,青山叠翠,桂林城内绿水悠悠,水绕山环,烟霞氤氲,历历在目。一个“来”字,更突出独秀峰的钟灵毓秀。尾联,由实入虚,即景生情,抒写作者无尽的人生感喟和阔大胸襟。作者伫立峰巅,遥望远处青山碧水、流霞烟岚出神,恍惚间一种伤感油然而生。题组二语言文字运用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避免过量摄入糖的公益广告语。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只吃一点儿糖没什么关系,但是摄入大量的糖无异于慢性自杀。过量吃糖可以造成龋齿,导致肥胖,引发高血压,导致骨质疏松,甚至容易得肾结石。如果饮食中摄入的糖过多,还会因为肥胖和糖尿病,出现痛风、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糖对健康的危害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答:_答案示例一:身体要健康,吃糖须适量。示例二:减少摄入糖量,远离健康杀手。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拟写公益广告语,要注意两点:一是切题,即广告内容要明确体现表述内容的特点;二是体现劝告的特点,语言要准确、鲜明。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摄入过量的糖给人带来的危害,拟写广告语时可以提醒人们不要过量摄入糖。8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1)给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能以“无题”命名)答:_(2)请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答:_答案(1)举手之“捞”(2)在某健康服务部,身穿白大褂貌似医生的人一只手托着保健食品,一只手伸向老人口袋里的退休金。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给漫画拟标题要注意观察漫画的内容,思考漫画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体现的意义。这幅漫画中,从医生模样的人贪婪的眼睛、张大的嘴巴以及两只手的动作可以看出这是明目张胆的抢夺,由此可以得出题目。描述画面的内容时,要注意不能遗漏漫画信息,并注意描述的顺序。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清新干净的空气、便捷通畅的交通,_。北京APEC会议期间,人们对久违的蓝天无不表现出真诚的热爱与不舍,民声切切,民意灼灼,这也让城市管理者们开始论证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实施方案。消息一出,_,谁都知道,采取单双号限行这一“下策”,多久见效、会不会有效说不准,但我们相信,政府动议限号政策的初衷应该不是为了政绩、口碑,而是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_。答案是这个城市所有居民的福祉立刻引发了广大有车族的不满为了让城市的天空更美更蓝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作答本题,要从整体上考虑,照顾前后语境。处横线前的“清新干净的空气、便捷通畅的交通”是一个名词性的联合短语,只能做主语,后面所填写的文字,从语法上说应当是谓语部分,前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从内容上说,应当谈“清新干净的空气、便捷通畅的交通”的意义。处横线,由“消息一出”可知,应当填写人们的反应,从下文内容看,此处应为有车族的不满。处横线应当填写这样做的意义,应扣住前文的蓝天来写。题组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_,_”。(2)杨时、游酢为求师而程门立雪;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艰辛从师的句子是:当余之从师也,_,_。(3)孔子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正体现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淡泊态度。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