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4《观沧海》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75921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4《观沧海》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观沧海》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4《观沧海》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dn,sng,zh,s,zi,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dn,sng,zh,s,zi,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文:东行到达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文: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日月的运行,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 洋中出发的。 (互文修辞手法,联想想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庆幸得很,好极了!那我就作歌来吟诵我的志向吧。,观沧海 东汉末年曹魏奠基人曹操,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这首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dn,sng,zh,s,zi,诗歌品析,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情感,观海地点和目的,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总写山岛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兴味盎然,胜券在握,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虚写,实写,写景,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文:东行到达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文: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日月的运行,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 洋中出发的。 (互文修辞手法,联想想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庆幸得很,好极了!那我就作歌来吟诵我的志向吧。,【诗歌理解】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4、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词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这种方法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练习】 1、本诗以 字统领全篇, 诗人把 的形象比为自己的形象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3、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 。 , 。 虚写的句子是 , ; ,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 , ”写的是动景, “ , , ”写的是静景。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答案】 1、观 ;把大海的广阔;宏伟的政治抱负、宽广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实写句子:234句 ;虚写句子56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写作特点,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观刈麦,白居易,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这一层交代了人物、环境、心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艰辛。,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总结:,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重点句赏析,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 家民族贡献力量。,主题意义,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落红”的形象,就成了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