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761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A卷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B垂直结构C出生和死亡 D神经调节解析:选B年龄组成属于种群层次的特征,神经调节属于系统层次的特征,垂直结构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出生和死亡属于个体的特征。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C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相对稳定,但并非不再变化;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选D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4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解析:选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时间短,且未必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占优势的物种往往不同。5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选B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6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选D根据甲、乙两种群的曲线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但是甲种群不一定是生产者;M点时甲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是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结果。7.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选C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导致重捕后被标记个体减少,而未标记个体增多,会使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也会使调查结果偏大。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D项做法为正确操作,所得数值基本与实际相符。9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选B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10.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解析:选B由图示知,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11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某地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的68月间,蝼蛄大致都呈“J”型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解析:选A每年的68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因在农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农作物危害很大,所以应对蝼蛄进行防治。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12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置于不同条件下,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来探究不同因素对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试管编号培养液/mL酵母菌/mL培养温度/a1、a2、a3100.115b1、b2、b3100.110c1、c2、c3100.15A.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温度设置范围过窄Ca、b、c三组的K值及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基本相同D取样时,每组的三支试管中都要取样,并计算出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解析:选Ca、b、c三组的营养液和酵母菌种群密度相同,而温度不同,故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有差异,因此三组的K值及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不会相同。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8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际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该小区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14(8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a、b为种群数量变化图,c为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a和图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2)图ct2时期后,种群数量_,其主要原因是_和_相等,对应于图d中的_点。(3)在图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型。(4)若在图c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此时_。解析:(1)图c为“S”型增长模型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所以图a和图b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图b。(2)t2时期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此时对应于图d中的D点。(3)在t1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4)捕鱼时,种群的剩余数量应该维持在K/2左右,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答案:(1)图b(2)不再增加出生率死亡率D(3)增长(4)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5(8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些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作_。图示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xxxxxxxxxx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3)下图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从第_年达到最少,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解析:(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表格中4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3)从第10年开始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从第2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少。第2030年间1,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1)样方法S0(2)C新环境中缺少入侵物种的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3)20016(12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_。(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_。(4)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天的增长率最大;第3 d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_。(5)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6)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7)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2)温度、营养物质(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4)2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等使环境阻力增大(5)环境容纳量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6)如图:(7)酵母菌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或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17(8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xxxx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增长,在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下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由于调查的对象是有虫株数,仍为植物,所以用样方法最为合适。(2)从整个曲线图形的走势来看,种群应呈“S”型增长,可以用斜率来表示增长率的大小,而以xxxx年斜率最大,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3)由图看出,蛾发生程度与雨量大小呈负相关。即雨量大,蛾发生程度小,而雨量小(干旱)时,则蛾的发生程度大。由此可知,干旱气候下,蛾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答案:(1)样方(取样调查)(2)“S”型xxxx(3)增加18(8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地区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 2 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样地编号植物种类数(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薇甘菊覆盖度(%)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122250.880.977265216210.710.869275320260.850.987562(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其关键是_。(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属于珠三角群落的_结构。(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升高。(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_。解析:(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属于珠三角群落的水平结构。(3)引入田野菟丝子后,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2)导致多样性降低水平(3)小死亡率(4)次生演替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