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5412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教学案【必备考点指要】4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5欧洲的宗教改革了解欧洲的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7俄国农奴制改革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8明治维新概述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9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政治前提)。2梭伦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3梭伦改革的特点“中庸”(“折中”的色彩)、“节制”、“公平”、“平等”。(1)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2)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4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考点二:欧洲的宗教改革1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1)宗教:天主教会在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2)经济: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3)政治:民族主义观念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4)文化: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要求打破宗教桎梏。(5)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平等、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及奋斗精神与节制、忍耐等美德;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式和政教合一的政权。结果建立了加尔文教,日内瓦成为“信教的罗马”。(3)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断绝与罗马教廷的关系;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权力;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5欧洲的宗教改革影响(4)消极影响:不能彻底解决宗教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6欧洲的宗教改革实质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考点三: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经济上,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军事上,战争频繁。文化上,百家争鸣。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4商鞅变法的特点(1)彻底全面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富国强兵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影响深远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6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7商鞅变法的结果(1)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8商鞅变法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9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壮大了军事力量;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消极影响: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考点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民族融合。(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3)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4)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5)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1)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2)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 (3)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考点五: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2)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理财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2)军事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3)教育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6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8结合今天的教育,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1)考试内容理解与运用。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进行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2)遵循原则择优录取。考点六:默罕默德阿里改革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民族工业。(2)政治方面: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3)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4)军事方面: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阿里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但其改革是在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改良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2)主要原因: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为了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3)外部原因:欧洲列强的破坏(阿里帝国的建立,引起欧洲一些列强的嫉恨,他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本质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阿里的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性加剧了阿里政权的危机,专制性与扩张性是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明了民族独立、近代化才是当时进步的历史潮流。考点七: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2)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3)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4)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5)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后两点内容不要求掌握)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一方面,专制统治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高利益。(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2明治维新的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资本主义国家)。(3)文化方面: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4明治维新的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6明治维新的影响(1)积极影响: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地位方面,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3)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经济上,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上,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文化上,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国际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改革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考点九: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3)高潮百日维新: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各种力量推动: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一些封疆大臣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戊戌政变)。(4)失败戊戌政变。(3)文教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4戊戌变法的特点(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4)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5)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高考方向预测】1本专题是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历年高考都很重视,因为它符合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2作为选修内容,梭伦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是较易出题的内容。3从题型上看,多个新课标省区都已明确规定,改革等选考内容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在复习中,应把练习重点放在材料解析题上。(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2运用比较法和列表法,概要掌握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1)比较三大宗教改革;比较农奴制改革和阿里改革;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2)用列表法记忆路德教改革、加尔文教改革、英国国教改革。【易混知识清单】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类别比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支持者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实质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2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马丁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仪式、神职人员娶妻、蔑视权威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提出先定论简化仪式、选举神职、生活节俭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信仰得救,圣经为唯一标准基本保留原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英国【单元要点分析】1梭伦改革提高平民地位的措施(1)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2)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分配权力,改变了以出身决定权力的规定。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造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3)启示: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促使国家走向富强的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曲折性(改革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必然遭到反对,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的有效性(要求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等)。3明治维新的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3)从手段和形式来看:变法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4)从领导力量上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5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王安石变法是一场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的变法。(2)王安石变法是统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即调整国家、地主、农民的关系,是克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应急措施,改革一开始就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主要不同?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圣经是人们信仰的惟一权威和依据,不需要靠教皇和圣礼等烦琐的宗教仪式,而靠终生虔诚信仰上帝,与上帝沟通交往,去恶向善。而天主教的学说认为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烦琐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入天堂。(4)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对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9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哪些影响?(1)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量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3)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专制王权,要求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廉俭教会,形成清教徒运动,后来以清教为旗帜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人口有所增加。这些都为埃及的经济独立、制止西方资本的大规模渗透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军事上,穆罕默德阿里依靠本国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它使西方殖民者不敢轻举妄动,使它的宗主国土耳其望而生畏,接连败退,所有这些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是符合埃及人民利益的,因而是进步的。(2)局限性:穆罕默德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因此,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2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问题(1)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2)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3)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5)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4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扩张、失败之间的关系(1)随着阿里改革的逐渐推行,国力日益增强,这促使他的扩张野心膨胀,对外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为应付旷日持久的扩张战争,阿里加紧了对国内人民的奴役和掠夺,连年战争耗尽了埃及的资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招致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对弱小民族的奴役,又激起了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对外扩张战争及帝国的建立与列强的殖民利益发生冲突,引起欧洲一些列强的嫉恨,并将埃及视若仇敌,于是极力破坏改革,最终导致改革失败。(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列强各国展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外则加紧了殖民扩张。法国拿破仑入侵埃及进行殖民统治,冲击了埃及传统的旧的社会体制,开始了埃及的社会变革;阿里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进行了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改革措施,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6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没有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作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前面临的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它既遭到大地主和官僚的反对,又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缺乏社会基础,必然失败。【高考真题选编】(xx年高考历史真题精选精析)1(xx高考文综四川卷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答案】:D【解析】: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排除;“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唐代贞观之治(封建盛世)物资丰富、物价低、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显“积贫积弱”,故选;从本题材料无法体现。2(xx高考文综四川卷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3(xx高考历史上海卷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4(xx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答案】:5(xx高考文综山东卷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6(xx高考文综安徽卷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8分)7(xx高考文综福建卷41A)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理解程度。(1)第一问依据材料该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二问要从现实需要及技术可能角度回答。(2)第一问涉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影响;第二问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宗教改革从德国发起,波及整个欧洲的众多阶级与阶层。8(xx高考浙江自选模块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他的政策不会妨碍人们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分)(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6分)(1)从材料一,易知两人争论的焦点是政府要不要理财(该不该理财),实质上是要不要变法(可不可变法),材料一中的“妨碍人们富裕起来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即是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后两问主要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2)回顾课本知识即能答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理财措施;从经济背景和个人能力两个角度分析变法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多角度分析原因)。9(xx高考历史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相关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中的第1小问主要紧扣材料,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说明平民受到奴役;“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说明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第2小问主要考查了梭伦改革的背景,紧扣第1小问的答案,进而联系所学知识,明确雅典社会矛盾尖锐与社会动荡不安。(2)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难度不大,主要突出“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3)中第1小问紧扣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进而得出结论:阶级利益的对立。而第2小问的回答,主要根据材料“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即可得出公正观念与法治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10(xx高考历史海南卷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1)从本题材料第一段的前三句话即可概括背景;主要从背景、特点和内容三方面答二者的共同之处。(2)结合本题材料第二段的关键句“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关联系二战前法国的政治状况可简答其作用。11(xx高考历史上海卷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3)答案l: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