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389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读石壕吏就要联系到当时的“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以联系诗人刘禹锡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坚贞。莲:洁身自好、超凡脱俗。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武器:战争(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考点例析例题1 (xx襄阳)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题目。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思路点拨】第一空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是“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这是写自己去做的事,再结合题目后面的“写景、抒情”这两个专业术语,该空就应填写“叙事”。第二空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从题目、题材与诗眼、诗意入手。从题目中的“送别”以及诗歌中的诗眼“怜”字,再结合诗意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要注意,这首诗不是诗人送别友人,而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诗人写水之不舍,实则是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参考答案】叙事 思乡例题2 (xx长沙)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一任:任凭。零落:凋谢。【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思路点拨】第一空考查的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首先要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驿站、断桥、黄昏、风雨”,荒废的驿站、摇摇欲坠的断桥、寂寞开放的梅花、夕阳西下的黄昏、暴雨狂风的打击,写尽梅花的沧桑、凄凉与孤寂。所以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意境。第二空是考查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这道题目可以结合梅的意象以及下阕的意思来概括,梅是高洁、坚贞的象征,而下阕的词意也是表现梅的高洁坚贞。【参考答案】落寞凄清 高洁 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变式训练例1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本诗中间四句所写的景物有,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荆门外的特点。3.下面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例2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参考答案】变式训练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2.山、江、月、云 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平旷3.C4.全词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5.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品味语言,赏析技法复习策略1.语言赏析(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2)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3)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4)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5)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把握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晓畅易懂。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代表人物:陶渊明。绚丽飘逸: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代表人物:李白、李贺。形象生动: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代表人物:王维。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曲折倾诉。代表人物:李商隐、晏殊。粗犷豪迈:意境恢弘阔远,积极向上。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慷慨悲壮:多指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沉郁顿挫:内容博大精深,题材严肃,感情深沉。代表人物:杜甫。2.技法赏析(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用修辞手法例释名称定义作用例句及出处比喻古汉语中常称之为“比”。“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托物起兴,引起下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说的事物。可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比拟把物当做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排比把内容紧密相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用多个意象组合来渲染某种氛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设问先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鲜明地表现事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一咏三叹,增强节奏感和音韵美;前后呼应,加深主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秦风蒹葭)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或互为补充的同一件事。避免词语单调重复。用语简洁、含蓄而凝练。言简意丰。同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邻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用典运用前人典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含蓄,意味丰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顶真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文气贯通,表达感情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古诗词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对比、哀乐对比等。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五种。古诗词常用到的是抒情和描写两种。其中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按详略分,有细描和白描。按方法分,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烘托或对比: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仔细描摹以加强效果。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先扬后抑,所要强调突出的都是后者。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把要赞美或鞭策的人、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典故: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考点例析例1 (xx咸宁)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A.全诗从清幽的环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B.首句“独怜”二字,寓意深刻,凸显出作者的孤傲品性。C.诗歌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黄鹂的鸣声,衬托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D.尾句“舟自横”一语,意即“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漂浮着”,集中表现出闲静、寂寞的意境。【思路点拨】本题四个选项有的考查诗歌语言的品析能力,有的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A选项是考查对意境和情感的把握,B、D选项考查的是对语言的品析,C选项考查的是对写作手法的品析。这首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自己爱幽草,意寓自己悠闲恬淡的心境,写自己轻黄鹂,意寓自己嫉高媚。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根据以上对诗歌的赏析,B选项是错误的。“独怜”二字应该是体现诗人对幽草的喜爱之情,传达的是诗人悠闲恬淡的心境,而非孤傲品性。【参考答案】B例2 (xx株洲)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思路点拨】本题第一空为语言品析题。完成这道题目首先要找到直接写愁思的句子“载将离恨过江南”,然后再从这句诗中找到关键词“载”。“载”这个动词是承载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离恨”是无形的,所以“载”这个词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了。第二空考查的是对“风雨”的深刻内涵的理解。要理解“风雨”的深刻内涵,先要了解自然界风雨的特点,风雨的特点是它会阻碍人的前进,再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主题,“风雨”的深刻内涵是指“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参考答案】“载”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变式训练例11.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3.最后一句哪个字用得很妙,妙在哪里?例24.“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本诗原来没有诗题,后人根据诗歌内容补“柳枝词”为题,请分析一下后人补这一诗题的理由。6.本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变式训练1.意象:春潮、雨、野渡、横舟。意境: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2.托物言志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鹂,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怀。3.“横”字用得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漂泊,也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想辞官却又无法辞官。4.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将离恨具体化了,化虚为实,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5.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代表“留别”,以“柳枝词”为题能准确表现诗中的离情别恨,同时,诗歌第一句“系”字暗写“潭柳”,以“柳”为题也切合当时的情景,因此后人补“柳枝词”为题。6.运用比喻,用“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更能显示出别情的沉重。 运用(拟人)的手法,“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课外古诗鉴赏一、山水田园(一)(xx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模拟)田家郑獬(xi)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xx原创)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注释】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江国:水乡。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看看:转眼之间,即将。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B.“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C.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D.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二、爱国忧民(三)(xx原创)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1.诗句“ ”描绘了国土沦陷后的凄凉悲惨的景象;面对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 , ”的感慨。(用原句填空)2.请举出诗中运用的一个典故,并说明其表达作用。(四)(xx潍坊)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上阕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怀乡思友(五)(xx黄冈)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释】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初期,诗人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xx杭州二模)雨夜(明)何景明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注释】笳:一种乐器。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1.“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2.诗中“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四、赠友送别(七)(xx原创)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释】且共从容:能留下一起和美相伴。紫陌:指郊野的大路。总是:大多是,都是。1.这首词是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 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 的感叹。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以乐景写哀情。B.这首词从追忆昔日携手游玩的欢乐,到今日独自赏花的孤独,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预料的苦闷,在时间上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空间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一层开拓深化。C.这首词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D.这首词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是一首绝妙的作品。(八)(xx资阳改编)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 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九)(xx原创)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1.诗中的两个“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诗人以“小松”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出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C.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都达到了有机统一。(十)(xx原创)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2.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边塞征战(十一)塞下曲(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释】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十二)(xx射阳模拟)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1.根据全诗中将军的形象,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领残兵千骑归”一句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1.明2.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二)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2.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B(三)1.草合离宫转夕晖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2.示例一:“旧家燕子”运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表达王朝衰落、人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和百姓失去家国后流离失所的痛苦。示例二:“啼鹃带血”用神话中蜀王杜宇的典故,表现诗人心怀故国,至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四)1.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五)1.“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2.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有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六)1.表达诗人在深秋的雨夜里的寂寞凄凉之感以及思乡之情。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秋声”“寒色”渲染秋风夜雨的凄清氛围,表达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浓浓乡愁。(七)1.洛阳城东 人生聚散无常2.D(八)1.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九)1.小松 大松 不甘被埋没2.B(十)1.示例: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绚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的杏花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示例: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赋予)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3.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花般飘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十一)1.单调 清冷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主题: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边塞生活的艰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手法: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十二)1.一位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将军带领他的军队浴血奋战,突破重围,绝尘而去。2.歌颂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