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275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一卷第三、四题为选做题,其余为必做题,要求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题,固定区域内作答无效。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北京的门神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1. 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B. 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C. 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D. 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人物.2. 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B. 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谓应有尽有。C. 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种不同的门神文化。D. 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够得到神的庇佑。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B. 门神风俗能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C. 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祈福”“镇鬼”等功能,成为一种文化象征。D. 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 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殚心民事 殚:竭尽 B京漕积习相因 因:沿袭C俾旗丁及漕运仓场 俾:使 D坐会疏措语不经 坐:居留,停留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3分)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 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A B C D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起担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洗刷一番,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因此被提升为内阁学士。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C嘉庆八年,岳起入京朝见皇上,因病留在京城,代理礼部侍郎。他是在被免去代理礼部侍郎的官职后病故的。D岳起为官两袖清风,入京后不置邸舍,最终死于寺庙。身居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他妻子为人也很正直、勤劳。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分)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屈心而抑志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4)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5)舞榭歌台, 。(6)人生如梦,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朵花儿的绽放 刘黎莹她长得很漂亮,是一位眼科女医生。漂亮的女医生非常受人爱戴。她所工作的医院在本地是一家名气很大的医院。她在医院里是最优秀的眼科主治医生。她为那么多的病人动过手术,从没出过一次差错。那天,眼科里要为一个病人做手术,但主刀的不是这位漂亮的女医生。于是,漂亮的女医生找到了医院领导,她说这次手术本应由她来做的,为什么换成了别的医生呢?医院领导对她说:“临时换医生,主要是考虑到你母亲的缘故。”女医生就有些激动,说:“正是为了我的母亲,才更不该换人。”医院领导说:“可是”医院领导本来是想告诉漂亮的女医生,其实换医生的原因很复杂,那位正在等待手术的患者也不希望让这位漂亮的女医生来主刀。但医院领导想了想,还是没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因为医院领导发现漂亮女医生的情绪很激动,她好像特别在意这次手术。在她一再恳求下,领导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女医生做过无数次的眼科手术,但是她从没像今天这样如此谨慎。她早早地来到手术室。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手术前的各项工作是否到位。她的几个助手也被她的情绪感染,和她一样小心翼翼,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一切迹象表明这次手术的确不同寻常。女医生好像把这些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都用在了今天的手术上。因为她看到了患者进手术室时的复杂表情。她对患者微微一笑,患者刚想和她说话,她却垂头忙碌手头的工作去了。手术做完后,女医生对身边的助手说:“我刚才缝角膜第一针时,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眼睛正在望着我。心情没法平静。”助手为她轻轻擦拭去脸上的汗水,助手的手也在轻轻地抖动。助手看到了漂亮的女医生开始流眼泪。助手没有去劝她。助手也禁不住掩面而泣。患者被推回病房,他醒来后一直担心自己的眼睛能不能尽快复明。患者一直对临时换上女医生来为他做手术不太满意。女医生来看过患者的康复情况。女医生每次来的时候,患者都想问一下他的眼睛会不会再出别的事情,但是女医生总是默默无言,这更让患者害怕了。后来,患者的眼睛终于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了。这让患者非常振奋。患者想表示一下对女医生的感激之情,但是女医生总是不肯给患者这样一个感谢的机会。每次女医生来病房时,患者都想着和她说上几句话,女医生只问他眼睛上的事,别的,根本不回答患者的问话。那一天,患者要出院了。患者向眼科的领导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单独和那位漂亮的女医生说说话。 漂亮的女医生来了。她对患者说:“我知道你想问我什么。你在当年抛弃了我,我是恨过你。但我现在早就把这事给淡忘了。”患者说:“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来说几句话,让你知道,我非常感谢你。”女医生说:“这是我的职责。”患者问女医生:“那你给我说一句实话,你现在真的不再恨我了吗?”女医生说:“我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想这件事情,早已想通了。其实,恨是一种很容易传染的情绪,因此我们活着的人尽可能地不要心怀怨恨。人类是因为爱而不是有恨才繁衍至今的。”患者被女医生的话深深打动。他问女医生:“我问过很多人,还是不知道为我捐献眼角膜的人是谁,听医院的领导说是死者的家属不让说出来的。可我真的很想知道是谁。你能告诉我吗?求你告诉我好吗?”女医生没说话。患者可怜巴巴地望着女医生。女医生就有些心软。女医生说:“捐献者就是我刚刚病故不久的母亲。”()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写女医生“长得很漂亮”以及“非常受人爱戴”,这为后文赞美她的高尚品格做了铺垫。B.医院领导不让女医生为患者做手术,是考虑到女医生是角膜捐献者的女儿,担心她在手术中会有情绪上的波动。C.女医生做手术时非常谨慎,她是把自己母亲的角膜移植到患者的眼中,她觉得母亲的眼睛仿佛在看着她。D.患者多次向女医生询问自己的眼睛会不会出事,除了她对二人关系的担心外,还说明他对女医生的医术有一定怀疑。E.女医生说“这是我的职责”,说明在她的眼中,医生的职责比个人的恩怨更重要,患者的身份对她做手术没有任何影响。()小说中是怎样刻画女医生这个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标题为“一朵花儿的绽放”,但文中却没提到花儿。谈谈你的理解。(6分) ()文中说:“其实,恨是一种很容易传染的情绪,因此我们活着的人尽可能地不要心怀怨恨。人类是因为爱而不是有恨才繁衍至今的。”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以及你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的体验,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e),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2007-04-21文汇报 作者:柳青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B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C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D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2)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传主的精神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分)(4)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一主张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魏晋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专论,他的“文人相轻”之说,堪称不刊之论。 C上海世博会上,参观的人们,在沙特馆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接踵而至。D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下一xx的工作重点。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我不算有钱,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有钱不一定快乐,看你怎么用。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A B C D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6分)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履; , 。假如你是一头蛟龙,就决不能满足于青蛙的池塘。 17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有一天晚上将近11点,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还在教室上课,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及网民中引发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请你选择事件一方进行简要评论,并写出理由,并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xx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当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河南省荥阳市第三高级中学xx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答案:三、11.()C (3分) A (2分) B(1分)()要点: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衬托。()以“一朵花儿的绽放”为题,将漂亮的女医生比喻为“花儿”,表现了她的美丽善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爱与宽容可以化解怨恨的主旨。 ()女医生恨过抛弃自己的人,但是爱使她放下了心中的恨,医生的职业道德使她忘却了曾经的恨,她把母亲的角膜安在那个抛弃了她的人的眼中。法国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之后,依然以宽广而博爱的心来面对世界,以他的仁慈来面对卑鄙者的琐屑与猥琐,他的一生也是快乐的。(2)、答案:、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王国维碑文: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潜心治学,死而后已。有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作品。(每点2分)(注意要有事实例证)(3)、答案: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本文首尾遥相呼应,突出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全文浑然一体。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特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答案示例:陈寅恪的这一主张深刻地警示我们:我们既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努力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又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甚至不少专业学者开口闭口都是“国际潮流”,对我们的优秀传统道德、民族节日、古典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无疑将影响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本来民族之地位”将岌岌可危。(对陈寅恪主张的理解阐释4分,联系实际4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参考译文: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考中举人。连续提升为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乾隆五十六年,升奉天府尹。前任府尹贪得无厌,岳起到任后,将房屋、器物全部洗刷一遍,说:“不要沾染那种污迹!”与奉天将军相抵触。过了一年,岳起被提升为内阁学士。不久,被派出任江西布政使,尽心于民事。正遇上水灾,出行查勘圩堤,落入水中而患病。皇帝下诏嘉奖他勤政,允许卸任养病。 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岳起廉洁正直,僮仆仅几人,外出时不要前后侍从的骑卒。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上疏陈述漕运的弊端,大致是说:“京城漕米一项积习相传,有些人专门营私舞弊。至于米数的盈亏,米色的纯杂,竟然置之不问。旗丁运粮,无处不以米作为挟制,也就造成无处不以贿赂换来通融。追究其 原因,沿途的刁难,在于旗丁有帮费;而旗丁能够索取帮费,在于州县有超过额定的征收。革除弊端应当断绝它的根源,而严禁多征,这是断绝弊端根源的根本。请命令有漕运任务的各省,列出条款逐项指明以往的弊端,严行禁革,使旗丁及漕运仓场,没办法再有奢望、抱有侥幸的心理。”皇帝下诏嘉奖他实心革除积弊。 八年,岳起入京朝见皇上,因病留在京城,代理礼部侍郎。正值孝淑皇后安葬于陵墓,因会奏折内措辞不妥,革职留任。不久命免去代理的礼部侍郎,随即病故。皇帝深切地惋惜他,赠太子少保衔,按原职给予赏赐和抚恤。 岳起没有儿子。皇帝了解他的家产,方知仅有房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按照以往惯例,八旗人员去世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财产归公。皇上因岳起家境清贫,将这点财产留下赡养他的妻子,如果妻子死了,便作为官府代管产业,用来作为祭扫、修整坟墓的费用。这是特殊的待遇。岳起的妻子也很严厉正派。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自到毕沅家没收其财产,晚上回家后,喝酒稍有些醉意,妻子正颜厉色地说:“毕公因沉于酒色,没有保住自己的家产,你正畏惧戒惕都来不及,竟然还要再效仿他吗?”岳起向她认错。岳起到京城后,没有官邸居住,病死于寺庙之中,妻子始终以纺织为生。苏州百姓特别思念岳起的德操,称他为“岳青天”,后来编成歌谣来赞颂他,说他可以称得上是与汤斌一样的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