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5269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主要作品史记。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人物轶事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一)背景链接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实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文化常识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1积累文言常用词。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勇气闻于诸侯以:介词,凭借(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舍人:有职务的门客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拜为上卿。译文:被任命为上卿。(被动句,“拜”是动词“被任命”之意)环节二:分析文理3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B廉颇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蔺相如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宦者”。C本段先写廉颇后写蔺相如,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突出了两人在赵国的不同地位。D这一段为后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解析:选BB项,蔺相如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即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7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使人遗赵王书遗:动词,送 书:名词,信(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拿,用 易:动词,交换(3)徒见欺 见:被 (4)即患秦兵之来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5)夫赵强而燕弱 而:连词,表并列(6)而束君归赵矣 束:动词,捆绑(7)则幸得脱矣 幸:副词,侥幸 得:动词,能够 脱:动词,赦免(8)曲在赵 曲:动词,理屈,理亏(9)均之二策 均:动词,衡量,比较 之:代词,这(10)宁许以负秦曲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11)臣愿奉璧往使 奉:动词,捧着(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动词,给看(13)赵王悉召群臣议 悉:副词,全部(14)逆强秦之欢 逆:动词,违背,触犯(15)乃辞谢固请 辞谢:婉言道歉 固:坚决(1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度:动词,估计 特:副词,只是(17)舍相如广成传 传:名词,传舍,宾馆(18)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径道:名词,小路(1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20)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代词,有人 引:动词,牵,拉(21)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介词,由此,趁此 厚:形容词,优厚 遇:动词,招待,款待(22)相如既归 既:副词,已经(23)使不辱于诸侯 于:介词,被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承斧的砧板(2)可予不 “不”同“否”(3)拜送书于庭 “庭”同“廷”,朝堂,即君主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4)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查明(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6)设九宾于廷 “宾”同“傧”,傧相(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同“穆”(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秦王身边的人今义:两个方位名词(2)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人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信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 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3)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乃前曰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5)怒发上冲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7)大王必欲急臣 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8)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作动词,安置(9)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10)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11)毕礼而归之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想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后置句,“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2)君何以知燕王?译文:你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介词“以”之前)(3)而君幸于赵王。译文:而您被赵王宠爱。(被动句,“于”表被动)(4)故燕王欲结于君。译文: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君”置于动词“结”之后)(5)今君乃亡赵走燕。译文:现在您竟然要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省略句,“赵”“燕”之前均省略了介词“于”)(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被动句,“见于”表被动)环节二:分析文理6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和勇气的一项是()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臣愿奉璧往使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拜相如为上大夫ABC D解析:选C是缪贤对蔺相如的评价,属侧面表现;是秦王不杀相如的理由;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加官。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B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C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有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D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解析:选CC项,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0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拔石城 拔:动词,攻取(2)与王诀曰 诀:动词,告别(3)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动词,估算(4)以绝秦望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5)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窃:副词,私下里(6)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动词,演奏(7)因跪请秦王 因:介词,趁机(8)左右皆靡 靡:动词,倒下,这里指后退(9)于是秦王不怿 怿:形容词,愉快(10)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动词,回头(11)秦王竟酒 竟:动词,结束,完毕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一种瓦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2)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指向前行进或思想进步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秦御史前书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2)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杀(3)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名词作动词,向某人敬酒或献礼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会于西河外渑池。译文: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西河外渑池”置于动词“会”之后)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组是()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赵亦盛设兵以待秦ABC D解析:选D为廉颇的话;写秦王的表现;是赵国的军事部署。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国战败,形势严峻;赵王畏惧,不敢赴渑池之会,都从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做铺垫。C第10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使得秦国在会上“终不能加胜于赵”,在会后“不敢动”。解析:选DD项,“在会后不敢动”是由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第11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相如功大以:介词,因为(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徒:副词,只,不过 以:介词,凭借(3)且相如素贱人 素:副词,向来,本来(4)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动词,争位次的高下(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副词,一起,共同(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的原因 去:动词,离开(7)独畏廉将军哉 独:副词,难道(8)顾吾念之 顾:副词,不过(9)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通过(10)卒相与欢 卒:副词,终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鄙贱之人古义:庸俗,卑贱今义:指卑鄙下贱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2)而相如廷叱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容(5)为刎颈之交交:动词作名词,朋友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相如闻,不肯与会。译文:相如听到后,不肯与(廉颇)会面。(省略句,“与”后省略了“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判断句,“者,也”表判断)(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怎么样”,固定句式)环节二:分析文理5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一项是()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BC D解析:选C表明相如功大;是相如舍人的话;是表现廉颇的负荆请罪。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1段前三句承上,后一句启下,引出廉、蔺矛盾。B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C写相如舍人“请辞去”,既引出相如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表现其内心思想,又是对相如的侧面衬托,使行文自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D廉颇因为宾客的劝告到相如家门谢罪,表现出他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解析:选DD项,文中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里对“因”理解错误,廉颇是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的。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言挑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怀对之,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最终使廉颇幡然悔悟,负荆请罪。二人的言归于好,将相同心,使得强秦心生忌惮,一时不敢再觊觎赵国;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了一段和谐团结的佳话。2从自然中积累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3从历史中积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兵十万来攻,因为二人同是良将,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是面对强敌,二人仍能团结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4从名言中积累(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5)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团结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二)这样运用素材团结、宽容是智慧。一个懂得团结、宽容的人,亦能成其大业。历史上有名的负荆请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蔺相如完璧归赵,官封上卿,位在大将军武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认为我廉颇出生入死,而你蔺相如只不过靠嘴皮子,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了,便处处回避。蔺相如门客以为他害怕廉颇,便纷纷想要离开。蔺相如对门客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到后,羞愧难当,觉得自己的胸襟太窄,肚量太小,于是,便上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宽容、团结,便少一分争斗,多一分宽容、团结,便少一分敌视。处世,让一步为高;为人,宽一分是福。懂得团结、宽容,便升华了境界,让这矛盾无处不在的世界变得和谐美好。领悟首先点题:“团结、宽容是智慧”,接着以“将相和”为例证明这一论题,最后回扣论点,首尾圆和。把梨花与廉颇撮合在一起,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然而,当你漫步在八公山下的梨园,当你在梨花的拂拭下登上廉颇墓顶,再回望山洼里层层叠叠的梨花,你就会发现,梨花的冷艳与廉颇的凄凉,已融为震撼人心的沧桑。阳春三月,寿县朋友相陪,我们西出古城,沿着八公山蜿蜒北去。一路梨花盛开,白如雪,繁似星,染遍了山麓,醉人,醉心。我们穿行在梨花丛中,偶尔也会撞上三两株桃树,与冰清玉洁的梨花相比,桃花艳得俗不可耐。难怪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抑桃扬梨:“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梨花的美,美在骨子里的精神,不献媚,不取宠,不招摇,不轻浮。我们陶醉在梨园,不忍离去。如果说,梨花给足了我视觉上的享受,那么,凭吊廉颇大将军,则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早在九年前,我就到过这里,记得最清楚的是,暮秋时节,枯草飘零,将军墓前只有一块石碑,刚立不久,“赵大将军廉颇之墓”乃寿县人司徒越先生手书。而今,碑还是那座碑,浓绿的字迹淡了,浅褐的碑体黯了,好在春风初度,有桃花和梨花相映,倒也显现几分生机。登到墓顶,我发现一处爆炸后的痕迹,炸点不大,破损也不烈,不知是否有人想盗此墓?按一般常识,盗墓者追踪之地,必有货真价实的古迹,很多时候,他们比考古学家更敏感,更具有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关于廉颇墓,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从河南到寿县,沿淮共有十八座廉颇墓,是他的十八位夫人堆的。另一说是,廉颇出殡时共有二十副棺木下葬,只有这个是真墓,其他都是衣冠冢。传说毕竟是传说,无据可考,廉颇流落到楚国,并未得到重用,出殡时哪来那么大的排场啊!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陪葬,何劳十八位夫人兴师动众?传说无非是后人对英雄的追慕而已。梨园已在脚下,午后的斜阳射过来,天地之间一片明媚,梨花漫山遍野,像云,又像海。大将军风流一世,负荆之举,天地动容,一出将相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已经演变为一曲中华民族的“爱国歌”。虽然抱憾而终,但在这风声鹤唳的古战场安眠,与淮南王、春申君为伴,并不孤独,也无愧于后人。不搞窝里斗,则战无不胜,这是廉颇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令人遗憾的是,廉颇恰恰就受困于窝里斗,赵国最终也是惨败于窝里斗。当年,秦强赵弱,廉颇率赵国将士屯兵长平,坚守三年之久,秦国徒唤奈何。硬攻不下,秦使反间计,蛊惑赵王乱了心性,弃廉颇而用赵括。结果,错用一将,丧师辱国,面对强大的秦军,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致使45万赵俘尽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之战负载着深重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感慨系之。“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腥并作丹流紫!”(明代王世贞过长平)“积雪如山夜唱筹,廉颇为赵破秦谋。将军老去三军散,一夜青山尽白头。”(明代李雪山咏米山)胜者王侯败者寇,念天地之悠悠,独怜廉颇最可忧。假如赵王不信秦国的奸计,假如廉颇不被罢黜,秦国还能兵吞六国吗?历史没有假设,总是在偶然中演变为必然,赵的灭亡,秦的统一,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为,亦是天意。千百年来,为什么世人总是认定,唯有廉颇就能抗秦呢?廉颇不去,赵国真的就不会灭亡了吗?历史从来没有假设,所以,历史也就不可能改写。是人,无论君主与大臣,不管英雄与庶民,都逃不脱历史的宿命。秦统一中国,是历史的进步,创造这一历史的,是秦不是赵。历史留给了廉颇一个机会,成全了他的英雄形象,让赵括充当了历史的罪人。廉颇还算幸运的,没有被钉牢在长平之战的耻辱柱上,没有沦为亡国败将,与那40万亡灵一起殉葬。我们何必要为廉颇抱屈呢?应当为他庆幸才是。一年一度梨花开,梨花白了,还会谢,历史在花飞花谢中交替,英雄在历史的演进中升沉。凝视廉颇墓顶的黄土,我默诵清人王佩兰的廉颇墓:“气吞六国扫群雄,能使相如拜下风。百战边关摧劲敌,千秋日月照孤忠。老成持重兵容肃,权佞交谗计划空。今日荒坟凭吊处,摩挲青史蔚丰功。”梨花丛中,英雄安在?披着斜阳的余晖,踩着飘落的梨花,我们下山了,耳边突然响起了一支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佳作赏析本文是一篇登临凭吊追怀古人的游记美文。作者一反登临游记类文章详细写景的惯常写法,略去沿途美景和人事不写,仅写“梨花的冷艳与廉颇的凄凉”,足见作者立意之独具匠心。文章在追怀廉颇时又曲折有致,用长平之战的惨败反衬廉颇在赵国的作用,用历代文人对廉颇的赞誉和感慨表露自己对廉颇敬仰与怀念的心声,又熔诗文与传说于一炉,亦真亦幻,文采飞扬。写作借鉴1学开头文章开头照应题目,点出梨花的冷艳和廉颇的凄凉,渲染出一种冷色调,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2学引用第段引用黄庭坚的诗句衬托出梨花的不俗,并且增加文章的韵味和厚重感。3学用词第段画线句中“探索”一词褒义词用作贬义词,说明盗墓贼的疯狂。4学比喻第段画线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梨花色彩之美和动态之美。5学假设第段运用假设表达对廉颇的惋惜和对历史的慨叹。6学结尾文章结尾照应题目,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出处: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秋水注释:奚:疑问代词,哪。翻译自己觉得从天地中得到了形体并且从阴和阳中秉承了生气,我在天地间,仿佛很小的石子或很小块的木屑在大山里。我正在想自身的存在真的是很渺小,又怎么会自己觉得满足呢?明理知义这句话的寓意很明白,就是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不懂得谦虚的人,就无法进步。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鹰和鸡的故事中说,鹰因为低飞而受到鸡的耻笑,鸡认为鹰跟自己飞得一样低。鹰却回答说:“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却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王世贞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译文:(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参考答案:(1)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2)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参考译文: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秦王不会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宝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现在假使秦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假如)秦王你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就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来表明秦王的失信。”像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只不过现在蔺相如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理直的一方推给秦国。那时秦国还不想和赵国绝交。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去攻打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获胜一次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再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于是我认为:“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xx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代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发表颂扬他的文章他打招呼“到此为止”人生教益钱学森用行动给后人诠释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两句话的真正内涵。他不慕名利,不贪虚荣,将毕生的精力、人生的所有奉献给国家、人民,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人生楷模。斯世当以学钱老,一颗赤心献人民。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C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解析:选DA项,“详”同“佯”;B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解析:选BB项,请:请允许。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且:连词,况且。A项,因:介词,趁机;介词,通过。B项,引:动词,延请;动词,掉转。D项,幸:宠幸;副词,幸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解析:选D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A项,“指示”,古义,指出来给人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宁许以负秦曲A我见相如,必辱之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毕礼而归之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解析:选CC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辱,无词类活用,羞辱;B项,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D项,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参考答案:(1)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2)你们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3)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拒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备匈奴动词,防御(2)以便宜置吏动词,因利乘便,见机行事(3)日击数牛飨士动词,用酒食款待,犒劳(4)匈奴即入盗连词,假设,如果(5)如故约动词,按照(6)悉勒习战副词,全部(7)佯北不胜动词,假装(8)李牧多为奇陈通“阵”,战阵(9)拔武遂动词,攻占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副词,就(2)以数千人委之代词,代匈奴(3)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代词,代王翦(4)为反间动词,施行3.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句式类型:判断句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2)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译文: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解析:选BB项,起:起用。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臣如前,乃敢奉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君王能与共分天下解析:选CA项,才,副词/竟然,副词;B项,把,介词/因为,连词;C项,都是转折连词;D项,给,动词/跟,介词。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匈奴每来,出战匈奴小入,佯北不胜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BC D解析:选D属其他的将领的做法;写匈奴害怕李牧,属于侧面描写;与李牧的军事才能无关。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解析:选BB项,应为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是数岁,亦不亡失。译文: (2)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译文: 参考答案:(1)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2)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长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三、语言表达专练12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参考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13学校将邀请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将相和选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要求:内容明确,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有感召力;不超过24个字。答:参考答案:为国家,廉颇尽弃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14在下面横线上续写完整的两个分句,结构要和画波浪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译文: ;又像 。参考答案: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一位戏剧家,以他那深邃的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