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5228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题专题根据对全国近年各地区中考试题分析可知,选择题占30%,其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试题形式较往年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从命题主旨到考查内容已不再仅仅专注于知识点本身,更侧重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对应答选择题的主要方式、各种题型的变化及解题技巧,做一些分析。一、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测类等。题型一、概念辨析类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题型二、规律理解类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题型三、联系实际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题型四、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入法)(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的计算的繁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题型五、图像分析类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予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题型六、电路故障(排除法)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题型七、物理方法(1)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2)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3)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4)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5)类比法:通俗地说,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6)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质。题型八、估测类(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二、解答选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审题是解题过程的开始,也是找到正确答案最关键的第一步。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拿到试卷,读题马虎,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便“求胜心切”,其结果容易误解题意而产生错误。2、透过表象,抓住关键在编题过程中,往往故意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编织在一起。设置所谓的“陷阱”,在解题时只有抓住“关键”,即明确该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找出那些隐蔽而又重要的条件,这样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3、方法受阻,逆向思维有些题目,按日常的思维分析感到很困难,但反过来思维,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4、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不少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一点恰恰暴露出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一大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5、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同学们对有关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感觉往往较困难,其主要原因与“力”本身的“抽象和动态”有一定的关系,而力学问题的呈现,均是以呆板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形来表述,这样就无形中更增加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因此,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地还原原始情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三、常用解题方法:方法1直接判断法:这种方法也叫选佳法,该方法是从题目条件中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此法经常用于极少推理,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对答案做出确定的试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 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解析:本题实为一道考查“惯性”的基本概念题。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受不受力,速度大小和运动状态等无关,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答案:D例2:小明是一位象棋爱好者,每周必看体育频道的棋类节目。他观察到电视上棋手进行大盘讲解时,那一个个硕大的棋子可以在竖直的棋盘上来回移动,而且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用磁性材料做成的,棋子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A. 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B.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的重力C.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的重力 D.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它的重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知识,物体静止不动,说明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选项中的问题是竖直向上的力,在竖直方向上棋子只受到摩擦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则必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如果摩擦力大于或小于重力,棋子都不可能静止在棋盘上。答案:B方法2排除法: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和筛选法,该方法是当题目中遇到主命题不完整,必须经过对备选答案逐个进行辨析的试题,通过逐个淘汰错误答案,直到选出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的方法,而筛选又有正面筛选、反面筛选和比较筛选等不同的筛选方法。例1: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 阻止琴弦振动发音解析:题目中“正在拉”、“去控制”两处信息可判断C、D项是错误的,比较A、B两项并结合题中的意思可判断控制琴弦的目的是改变产生振动的那段琴弦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答案:A例2:如图所示,两盏相同的灯泡在电路开关S闭合后都能正常发光。过一会儿,两盏灯都熄灭了,此时电路中的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那么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A. 灯泡L1灯丝断了 B. 灯泡L2灯丝断了C. 灯泡L1短路 D. 灯泡L2短路解析:这是一道电路故障问题,可以用排除法,如果只有一盏灯短路,则另一盏灯应该能够发光而且电流表有示数,而现在的两灯都不发光,说明一盏灯短路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排除C、D,那么电路故障只能是断路了,如果只有L2断路,则电压表可以有示数,所以B也不对。答案:A方法3赋值法有的题目从基本规律、物理定律去分析,虽然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但比较复杂,不方便,这时可考虑用赋值法解题,即通过代入特殊的数据得出正确答案。 例1:凸透镜的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1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 正立的 B. 倒立的C. 放大的 D. 缩小的解析:题目中只给出了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据,可选三个特殊的数据代入,其中一个接近10cm,一个接近15cm,一个居中,当f=10.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f=12.5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f=14.5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出,相同点是每次成像都是放大的。答案:C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A. P甲P乙 D. 无法判断解析:一般的分析是十分麻烦的,我们不妨假设截去的相同的高度就是乙的高度,则乙的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零,而甲仍有压强,显然P甲P乙,故选项C正确。答案:C方法4:比例法比例法就是用比例式来解题的方法,在解题中,要先依据物理规律,公式或某些相等量建立起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利用比例性质求解并得出答案。 例1:把标有“220V 25W”和“220V 60W”的灯泡L1、L2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则L1与L2的功率之比是A. 12:5 B. 5:12 C. 1:1 D. 2:5解析:因L1、L2的额定电压相等,由R=U2/P可得L1、L2的电阻与其额定功率成反比;当L1、L2串联时,通过L1、L2的电流相等,由P=I2R可得它们的实际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由以上推导可知,两灯泡串联时的实际功率与它们的额定功率成反比,即为60:25,就是12:5。答案:A例2: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5,比热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A. 53 B. 35 C. 154 D. 415 解析:根据Q=cmt可知吸收热量之比为质量与比热容乘积之比。答案:B方法5. 推理法: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从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 说明:当题干有完整题意,无需供选答案也能解答时,一般用此法。 例5.(海南)一艘渔船从万泉河驶向大海时,船受到的浮力F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V的变化情况是( ) A. F增大,V变小; B. F不变,V变小; C. F不变,V变大; D. F变大,V不变。 解析:因为渔船是漂浮体,所以渔船从万泉河驶向大海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船重,故受到的浮力不变,即。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因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方法6. 计算法:即是利用物理定律、公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说明:此法多用于在题干中给出了具体数据,提供的选项也是某些数据的题目。 例6. (河南)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工人师傅用500N的力,在100s内把8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0m,在此过程中( ) A. 他做的有用功是8000W; B. 他做的总功是1000J; C. 他做功的功率是80W; D. 滑轮组机效率是80; 解析: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是,A错;他做的总功是,错;他做功的功率是,错;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D对。方法7. 图解法:它是在某些问题中对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作图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答案的。 说明:在分析物理现象,解答问题时,利用图象定性分析,有助于准确的把握问题的突破口,加快解题进程,将题目化难为易。 例8. (武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 ) A. 液体A的比热容大; B. 液体B的比热容大; C. 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D. 无法比较 解析:由定义知 则 题干给出: 代入上式可求得,为了便于比较,在图3中找两个点使(即相同的时间),故在横轴上任取一点t向上做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交B、A两点的横坐标值,对应就是和,由如图4所示,显然,由得: 故正确选项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