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205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试卷说明:1、 本试题113小题的答案涂到答题纸对应位置上;其余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2、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一、 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chn) 症结(zhng)长歌当哭(dng) 弄巧成拙(zhu)B弭谤(m) 搠倒(su) 流觞曲水(shng) 岿然不动(ku)C戏谑(xu) 熟稔(rn) 装模作样(m) 怏怏(yng)不乐D桌帏(wi) 木讷(n) 一傅众咻(xi) 长吁短叹(x)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 激扬文字 苇编三绝 多行不义必自毙B爆涨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犬C博弈 不测之渊 大笔如椽 识时务者为俊杰D斩获 集液成裘 云销雨霁 解铃还须系铃人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A考查宁可品性B考察宁愿品性C考查宁愿品行D考察宁可品行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家的评价。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A调整关注纵然B整合关心纵然C整合关注固然D调整关心固然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义重嘛!B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不会一劳永逸。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新鲜,现实感强。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病菌可以说是_的,但它对人危害却非常严重。 但是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_,老农未免是大惊小怪了。 这点小事就让我去做吧,实在_。 对他来说,好像什么困难和危险都_。 A微不足道不在话下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B不足挂齿微不足道不在话下微乎其微 C不在话下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D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不在话下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几个月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8级地震能力的教学楼胜利竣工,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B9月23日,一些抗议者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门外举行集会,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挽救金融市场的同时救助无力还贷的购房者。C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B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世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C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D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有不同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二、 文言文阅读(29分)(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注】锻炼:打铁。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B.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1)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5分)译文:_(2)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译文:_(3)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译文:_(4)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6分)译文:_三、诗歌鉴赏(22分)1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5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9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 _?传不习乎?”(论语)(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杜甫登高)(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李白蜀道难)(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旌旗蔽空,_,横槊赋诗,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陕西省长安一中xx-xx高三月考语文答案一、语言文字应用(每题3分,共30分)1. A(B项“搠”应读shu;C项“模”,应读m;“怏”应读yng D项“讷”应读n)2C(A苇韦;B爆暴,饥肌;D液腋 )3. A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跟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相呼应);“宁愿”:宁可。“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要用“考查”,也就是候选项只有AC;可、宁愿都可以;“诚实温和”是属于品质性格,要用“品性”,故选A。)4. C 调整动词,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整合动词,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关注动词,关心重视。关心动词,(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纵然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即使。连接小句,可在主语前。用于书面。固然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的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5.B (A“敝帚自珍”说的是对自己的东西珍惜;B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C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D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6. A (“开门揖盗”指打开大门迎接强盗进来,比喻引入坏人,招来祸患;B“漫不经心”突出“随随便便”,“漠不关心”突出“冷冷淡淡”,应改为“漠不关心”;C“耳濡目染”强调长期受影响,本句说的是那天,也无受影的意思,应改为“耳闻目睹”;D“浮光掠影”表示印象不深,本句却说“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应改为“走马观花”)7. D(“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不在话下”: 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强调的是病菌虽小,危害严重,用“微乎其微”形容病菌小;指那些没有护堤知识的人认识不到堤上细小裂缝意味着什么,认为是“微不足道”;语气是这点小事还值得提它吗,用“不足挂齿”;写对困难和危险的蔑视态度,用“不在话下”)8B (A项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D项“一台”与“剧本”搭配不当,可改为“一部的剧本”。)9D (A项主干是“意境丰富和提高了表现技巧,做出贡献”,主宾搭配不当,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让“王维”做主语。B项缺宾语,在“提升”后面加“它们对”,在“能力”前加“反应”,在“在香港”前加“它们”。C项“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等并列概念之间关系不清晰明确。)10C(C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补出来,这个分句就是“中国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主谓搭配不恰当。)二、文言文阅读(29分)11BB“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12CA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D.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DD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和原文不符。14【答案】 (1)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2)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3)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4)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自身。这就是沉溺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起初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书画,(我)都担心失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看轻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为我造成祸害。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15.(1)(5分)【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2)(6分)【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6.(1)(5分)“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6分)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2分)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四、(9分)(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舳舻千里,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五、写作立意参考:(一)字面理解耶稣告诫门徒,当面临“进窄门还是进宽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时,要进“窄门”,走“小路”。因为“宽门”“大路”,进去的人多,却引到灭亡,而“窄门”虽然找着的人少,但却是“引到永生”的门,是正确的选择。从字面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1、正确的选择,精彩的人生。(扣“选择”,“引到永生”)2、历经磨难,方才大家。或者:不畏艰难困苦,方有美好的未来。(扣“窄门”“小路”,“引到永生”)3、不走寻常道路,觅得成功门径。(扣“进去的人多”“找着的人少”,“引到永生”)4、忍受孤独寂寞,享受人生胜境。(扣“窄门”“小路”“人少”,“引到永生”)(二)名句本意耶稣告诫门徒,你们的灵魂迷失了方向,灵魂的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归回到上帝那儿。(“到永生”)要想灵魂“回家”,必须走“正途”经过上帝所特别预备的门。这道门领人认罪悔改,领人接受赦免之恩,使人与上帝见面。这道门就是信耶稣,跟从主。(“进窄门”)你们不仅要选择信耶稣,跟从主,还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每一件事都出于基督,藉着基督,归于基督。(“路是小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处处甘愿受到限制和拘束,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修成正果。(“找着的人也少”)大多数人无所顾忌,任意放荡,纵情享乐,只专顾自己沿途的娱乐,那行程的结局和路途终点必然是自我败坏,自我毁灭。“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从名句本意我们可以追加以下立意角度:5、要恪守自己的信仰(扣“要进窄门”)6、信仰,助人成功(扣“进窄门”“引到永生”)7、有信仰,才有力量(扣“进窄门”且“走小路”;“门是窄的,路是小的”)8、拒绝诱惑(接受挑战),方能超越众人(别人:“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自己:“窄门”“小路”“人少”)9、严以律己,方能修身进德(扣“进窄门”且“走小路”“引到永生”)10、学会舍弃(战胜自我)乃人生智慧(扣“进窄门”且“走小路”舍弃“宽门、大路”)11、真理往往在少数的人中间(扣“找着的人少”)(三)名句的引申义耶稣告诫门徒的话不仅适合基督徒,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为人、为学、修身养德以启示,从而得出以下立意角度: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无限风光在险峰14、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15、有付出才有回报16、逆境出人才17、吃大苦者方成大器18、直面困难和挫折方为智者(四)名句的辩证思考名言之所以“名”,还在于能引发人的多重思考,甚至反向思考,如同人们质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也可以对这句名言进行个性化解读,如:(1)、明辨“窄门”“宽门”,赢得美好人生 (宽门,也许看上去,充满希望与美好,充满诱惑,可是你一旦走入,路会越来越窄,人生也会不断向下,生命之光也会变得黯淡。窄门,看上去充满未知与风险,一路上有着让人感觉到强烈不适的碰撞,窄门后的这条路,却是一条引领你向上的路,让你看见内心那个天使的路,痛苦过后有绚丽的烟火,黑暗过后有黎明的曙光,伤害过后有美妙的花香。)(2)、“宽门”“大路”也有风景(追求人生大境界的人值得敬仰,但这并不妨碍普通世俗大众的生存追求,普通世俗人的一种生存追求可能就是一种物化的追求,一种小资幸福的追求,一种平安稳定平常无为的追求,甚至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普遍的、是平常的、是普通化的。也许,我们由此可以称这种追求方式为一种普遍的“宽门”。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就确定或评价别人的这样一种追求或一种“宽门”是低俗的是没有内涵的。)(3)、不同的“门”,别样的精彩(哲学家之所以为哲学家是因为他选择的追求之路是属于他自我个性化的道路,也许在此可以称之为圣经所言的“窄门”,门之所以为“窄”是因为这样一种追求是异化的,是少数的,是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的,是带有深度精神性的。当然,在这样一种追求中付出的同样是异于世俗人的一种磨难或汗水。但,我们就由此能判断这所谓的“窄门”就比世俗的“宽门”高尚么?“窄门”与“宽门”只是社会存在的多种方式中的两种形式而已,这就像当阳光照耀在诗意的大地上时,天空的影像下存在着多彩的影子一样,它只是社会与生活的一部乐章,而且是一部具有无限延长尾音的宏大乐章。“门”不光有“窄门”与“宽门”还有形形色色的“门”,因为“门”的多彩才具有了社会的丰富与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4)、做将“小路”走成“大路”的先行者(“小路”“大路”可作多方面的比喻和联想。可以写实的路,但更多的是虚的。“小路”“大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小路”“大路”还可引申表面“大”而实质“小”,反之亦然,因此要透过表面抓住实质;还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构思,因为“小路”“大路”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鲁迅到南京学洋务,在当时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是“小路”,但鲁迅走出了“大路”;又比如,在当时学医就是“大路”,但鲁迅弃医从文,又选择了“小路”,而这“小路”却使鲁迅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