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5099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21(xx福建福州期末质检)下列遗传图谱中4号个体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A1/2 B1/4C1/8 D1/16解析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2号基因型为aa,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由于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或1/2Aa,则其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21/21/4。设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3号、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则其产生Xb配子的概率为1/21/21/4。综合上述分析考虑,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的配子的概率1/41/41/16。答案D2(xx河北廊坊教学质监)某种遗传病家族系谱如图,对该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4、5、6、8、9号一定都是携带者C若7号为纯合子,则10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若家族中14号个体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解析分析题图:8号和9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2号),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A项正确;由2号患病可知,4、5、6号的基因型为Aa,由12、13号患病可知,8、9号的基因型为Aa,B项正确;7号个体是纯合子(AA),6号的基因型是Aa,因此10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2AA、1/2Aa,C项正确;14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一患者(aa)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D项错误。答案D3(xx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2、2、4、2一定是杂合子D若2和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解析该性状为无中生有类型,故为隐性性状。因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由1、2和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b,则2基因型为XBXb,1基因型为XBY,2为显性,则其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C项错误。若2和4(XBY)交配,后代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21/41/8。答案C4(xx高考命题原创卷(八)某种狗的毛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黄、黑色三种色素在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现选择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之间相互交配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黑色白色黄色121B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分析实验结果发现F2中性状分离比与理论值有差别,这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如果发现在某黑狗的背上长有一块“白斑”,则可能是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白色个体基因型为B_T_和B_tt,黑色个体基因型为bbT_,黄色个体基因型为bbtt,因此A、B选项正确;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而本题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据题分析可知,如果黑色个体的部分体细胞中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则会形成“白斑”,D正确。答案C5(xx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白细胞中的基因C10的配子中含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7/24D突变是这两种遗传病的根本来源解析由3、4患病,9正常,可确定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1、2不患乙病,7患乙病,结合题干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白细胞中含有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所以应检测白细胞中的基因,B正确;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4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10为2/3Aa、1/3AA和3/4XBXB、1/4XBXb,故其产生的含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2/24AXb14/24AXB1/24aXb17/24,C正确;这两种遗传病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答案D6(xx浙江卷)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与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解析根据3、4号个体和7号个体,再结合4号个体不携带甲病的致病的基因,可以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1、2号个体和1个体,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假设甲病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根据遗传系谱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3、4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彼此各占1/2,B项错误;3、4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所以其后代中理论上有248种基因型,236种表现型,C项错误;7号个体是甲病的患者,他的亲本中只有母亲才带有甲病基因,所以如果7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再结合他表现出甲病,最可能是母亲产生了XaXa的异常生殖细胞,D项正确。答案D7(xx湖北武汉元月调研)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三种色素: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蓝色色素;花瓣的颜色除了红色、黄色和蓝色外,还有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缺乏上述三种色素时呈现白色;各种色素与其基因的关系如图,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均为显性,当B存在时黄色素会全部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能转化为白色物4,当E基因不存在时白色物3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请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仅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二(A、a;B、b),纯种紫色矮牵牛(甲)与另一种纯种蓝色矮牵牛(乙)杂交,F1的表现型为_,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则亲本基因型分别是:甲_、乙_(按字母顺序书写);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2)如果仅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三(B、b;D、d;E、e),两纯合亲本(BBDDeeGGBBddeegg)杂交,F1的花色为_,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两株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已知:F1不含d基因),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推测F1的基因型为_(按字母顺序书写),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_或_。解析(1)纯种紫色矮牵牛(甲)的基因型为AABBGG,纯种蓝色矮牵牛(乙)的基因型为aaBBGG或aabbGG,则这两个品种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GG或AaBbGG,表现型均为紫色。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是杂合的,即F1的基因型为AaBbGG,则亲本乙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GG。F2紫色矮牵牛的基因型为A_B_GG(占9/16),能稳定遗传的紫色个体(AABBGG)占1/16,则在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2)BBDDeeGGBBddeegg,F1的基因型为BBDdeeGg,表现型为紫色。F1(BBDdeeGg)自交,F2的基因型为BBD_eeG_(9/16,紫色)、BBD_eegg(3/16,红色)、BBddeeG_(3/16,蓝色)、BBddeegg(1/16,白色),因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3)F2表现型为13紫3蓝,说明所有F2个体均无黄色素、均有蓝色素,故F1必含有BB、GG;题中已知F1不含有d基因,因而F1基因型只能是AaBBDDEeGG,则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紫色)aaBBDDeeGG(紫色),或AABBDDeeGG(紫色)aaBBDDEEGG(蓝色),因此,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紫色紫色或紫色蓝色。答案(1)紫色AABBGGaabbGG1/9(2)紫色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3)AaBBDDEeGG紫色紫色紫色蓝色8(xx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某种鸟类(2N76)为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的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回答下列问题:(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雌鸟羽毛的颜色有_种,其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_个四分体。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代基因型为_,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_。(2)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不在性染色体上的控制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B/b。研究者进行了下图杂交实验: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属于_,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_。F2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性状是_,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与灰色斑点雌鸟杂交,子代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_。若让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_。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的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将F2全部个体放归自然界多年后,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理由是_。解析(1)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鸟基因型有ZAW、ZaW两种,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越多,色素越多,可知雌鸟羽毛的颜色有两种。该鸟正常体细胞中有38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可以形成38个四分体。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亲本羽毛应为灰色,则雌鸟基因型为ZAW,雄鸟基因型为ZAZa,子代雄鸟基因型(表现型)为ZAZA(黑色)、ZAZa(灰色),雌鸟基因型(表现型)为ZAW(灰色)、ZaW(白色),因此子代中黑色羽毛灰色羽毛白色羽毛121。(2)根据遗传图解可知,F1灰色斑点自交,F2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故F1基因组成为AaBb,所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结合F2灰色斑点、黑色斑点共占9/16可知,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和Bb(AABB、AaBB、AABb、AaBb)。F2中纯白有aaBB、aaBb、aabb三种基因型,纯灰有Aabb一种基因型,纯黑有AAbb一种基因型,灰色斑点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黑色斑点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让F2中的纯灰色雄鸟(Aabb)与灰色斑点雌鸟(1/3AaBB、2/3AaBb)杂交,子代中灰色斑点(AaBb)占1/2(1/32/31/2)1/3,纯灰色(Aabb)占1/22/31/21/6,因此新出现的羽毛性状占11/31/61/2。F2中控制斑点的基因组成为1/3BB、2/3Bb,斑点个体中灰色斑点(Aa)占2/3,黑色斑点(AA)占1/3,则F2中所有斑点羽毛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B_占8/9,A_占8/9,出现斑点羽毛的个体的概率为8/98/964/81。斑点羽毛的鸟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被捕食淘汰,斑点羽毛个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因此A比a更容易随B基因被淘汰掉,所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将变小。答案(1)238ZAW和ZAZa121(2)非同源染色体BB和Bb(写四种基因型也正确)纯白1/264/81变小斑点羽毛个体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没有aa基因型,所以A比a更容易随B基因被淘汰9(xx高考命题原创卷)如图为某一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5号个体Y染色体上不含基因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为_染色体_性遗传病,乙病为_遗传病。如果2号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_遗传病。(2)如果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2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_,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通过3号个体最多能传给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4号个体_条,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4号个体和5号个体如再生一个孩子,则其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4号个体和6号个体结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_。解析(1)关于甲病,“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中有正常个体,说明显性基因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因此甲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关于乙病,“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也患有此病,因此排除不了伴性遗传的可能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如果2号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如果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1号个体,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通过3号个体最多能传给性染色体组成正常的4号个体22条,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4号个体不含Y染色体。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5的基因型为AaXBY,二人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两位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1)常显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隐性(2)1号个体22AaXBXb5/81/410(xx江苏卷)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 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1、2、3 及胎儿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1、1的基因型分别为_。(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1的基因型是_。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3)若2 和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_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2和3色觉正常,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若2 和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_。解析(1)由于1、2正常,而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基因型是aa,1基因型是Aa。(2)由图2可知,1基因型是aa,推测2、3、1基因型均为Aa。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3)2和3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4)结合图2可知,1基因型均为Aa,又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2、3色觉正常,1患红绿色盲,则2、3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则1基因型是XbY,综合1基因型是AaXbY,2、3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再生一正常女孩,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与一正常男性(69/70AA、1/70Aa)XBY婚配,后代患两种病(aaXbY)的概率是2/31/701/41/21/41/3360。答案(1)Aa、aa(2)Aa279/280(3)46.67(4)AaXbY1/336011(xx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此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1均为黑眼黄体,因此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黄色)为显性性状;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2)分析题意可知,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比为9331;因此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aabb)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其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该表现出红眼黑体的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分析题意可知,当(2)中的假设成立时,用亲本中红眼黄体(aaBB)与F2中的黑眼黑体(AAbb、Aabb、aabb)杂交时,就可能出现有一个杂交组合(aaBB与aabb)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aaBb)。(4)分析题意可知,以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AAbb)为父本,其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为母本,其卵子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进行人工授精,并用热休克法使受精卵最终发育为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应为AaaBBb;由于其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高度不育。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12(xx河北唐山第一次模拟)猎豹(2n)是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图甲是正常猎豹的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图,花斑体色(A)和黄体色(a)、体重(B)和体轻(b)、抗病(D)和不抗病(d)。乙、丙、丁是种群中的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但个体不致死。请回答:(1)与甲相比,乙、丙、丁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且丁个体发生于_分裂。(2)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_。(3)若只研究一对等位基因D、d的遗传,丙个体测交子代中抗病且染色体异常个体的比例为_。(4)若只研究A、a与D、d的遗传,则丁个体与甲个体交配,预计子代与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比例为_。(5)自然情况下,若干年后预计种群中D、d基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是_。解析(1)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丙、丁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三者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丁个体的产生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具有正常染色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一条染色体,导致分裂分化出的个体细胞如丁图所示;二是由正常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与丢失一条染色体的异常的雄配子(或雌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又根据题干信息“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因此排除第二种可能,则丁个体是有丝分裂异常导致的。(2)乙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DABdadaD1111。(3)丙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D1dd2Dd2d,丙与dd测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Dd1ddd2Ddd2dd。其中抗病且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基因型是Ddd,所占比例为1/3。(4)丁个体(AaD)与甲个体(AaDd)交配,子代与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4。(5)由于D是抗病基因,因此具有该基因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处于优势,而dd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因此若干年后,D基因频率上升,d基因频率下降。答案(1)染色体变异有丝(2)ABDABdadaD1111(3)1/3(4)1/4(5)D基因频率升高,d基因频率降低,原因是自然选择使种群频率定向向有利变异的D方向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