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5002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杨绛文章,初步了解她与她所写的老王的那个生活的时代(2)在文中找出文章体现作者感情的中心句;(3)通过问题研讨、分析知道作者所交往的人力车夫是一个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体味其中作者所寄寓的深厚情感。【过程与方法】:(1)课前初步阅读,提问,找出理解文章的障碍。(2)在课堂上研讨、分析问题,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教学重点】明白车夫不变的善良天性与作者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 具】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生自读课文,对文章中有疑问处提问。研习课文:1、收集学生问题,形成一个主体框架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脑。2、师生共同研究主体问题“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3、从主体问题出发,生成几个层面来分析主体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合作分析:、“不幸的人”指谁?怎么不幸?(眼、家、三轮车)提示1:“不幸的人”指谁?一 、说说老王(1.老王的眼。2.老王的家。3.老王的三轮车)害,而神伤常甚于体痛。 第二,杨绛主观上认同“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好报”的信条(当然善良的人皆有是心),老王毫无疑问是“善者”之一而遭此恶病,恻隐之心让“我”以为这是“更深的不幸”。、老王的家思考:(1)作者是怎样描写老王的居所的?这样描写有什么的作用?(2)我“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时,老王是怎么回答的?怎样理解老王的回答?明确:(1)是小胡同中的大院子,大院子中的小屋子;是“荒僻”的,“破破落落”的“塌败”的。 “荒僻”的胡同已难找,“荒僻+小”的胡同更是难找;院子越“大”,破落之处也更多,让“破落”更显得破落;“小屋”在“大院”的衬托下显得愈小,加上“塌败”更是让人觉得“屋将不屋“了。(2)对于作者的这个选择问,老王用一个“住”字避开了回答“不是”(不是家,只是住处)的尴尬。 (大概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无家可归的)因为老王明白“家=住处+亲人”,而自己的住处称不上是住处,亲人更是找不到可亲之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也不会认老王,自己还是“老光棍”。 但是无论怎样的表达,也终不能掩盖或削弱老王老无所依、情感缺失的“不幸”境遇和苦痛。 再往后“乘客三轮都被取缔了”,老王的乘客就只剩下“一位老先生”了。(第7小节) 总之,三轮车虽然是老王“靠着活命”的,但老王的乘客因为时代的原因却越来越少,老王的生活也每况愈下,终于在自尊地说生活“可以凑合”后不久 ,在贫病中没了“活命”。、老王“不幸的人”老王是个“不幸”的人,一是他“不仅老”,他还贫(物质上),他还病(身体上),他还孤(精神上),可以说是“不该有的全都有”。而“文革”时代的主旋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老王作为标准的劳动人民却贫穷、病痛、孤独依旧,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并未“翻身”,也就是“本该有的却没有”,这是老王更深的“不幸”。提示2:“一个不幸者”我们已经确定是指老王了,而本文以“我”(指作者,或扩大至作者一家)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我”是不是所谓的“一个幸运的人”?二、看看杨绛(一家)1.“那时候我们在干校”。2.“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3.“文革开始后”4.“你还有钱吗?”“我”“幸运的人”(1)从上面的资料来看,杨绛似乎算不上是一个“幸运的人”,尤其是在“不幸”的年代,“幸运”本身就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甚至分别纵向比较杨绛和老王从旧社会到文革这一时段的“不幸”级差,杨绛还要远远高于老王。(2)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呢?原来幸和不幸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作者与老王比起来是幸运的。原因有二:一是同为老年的“我”和老王,与老王的“老、贫、病、孤”对比,“我”自是“幸运的人”;二是虽然“我”在文革中也承受了不少非人的折磨,但与老王在文革中贫病致死相比,我的活下来让自己成为“幸运的人”。三、想想“愧怍”提示3: “幸运的人”、“不幸者”我们都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愧怍” 该怎样理解呢?关于“愧怍”(1)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考虑:老王临终前一天(这样的时间)拖着“骷髅”的身体(这样的身体)带着他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这样的礼物)来拜访文革中“好欺负”的“我”(这样的“我”),无论是因为“害怕地糊涂了”或是别的原因,“我”错过了并永远的错过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或更多交流的机会。这种永远无法弥补的“机会”,让我“愧怍”。 (2)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考虑:文革中,“我”理应挑起社会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如社会责任,选择抗争而不是屈服,如道德责任,弘扬人道主义)无法兑现,而老王作为一个社会的底层小人物却用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善良,该做的人没做到,不一定要做到的人做到了,这让“我”愧怍。全文小结这是一篇反思文革的叙事散文,杨绛说这是“时代中的小插曲”,可这个“小插曲”之所以久唱不衰,为什么呢?一是作者写的是老王,而老王不是文革中的“一般群众”,二是老王是杨绛写的老王,而杨绛不是文革中“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当两个不一般相遇,自然成就是老王这篇美文的不一般。 “文革”早已云烟散去,可这样的“老王”依然让我们动容,因为我们依旧需要这样品质善良的“老王”和“老王们”,怀念这样的“老王”,期待更多的“老王”!二、基础训练见创新设计上的字音、字形、字意三、课外拓展“那时候我们在干校”1.“文革”中的干校不是培养干部的学校,而是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2. 钱氏夫妇都在自己59岁那年(钱1969,杨1970)下放到河南罗山县(不久迁往息县东岳,最后到明港)的“五七干校” 。3.钱钟书在干校当通讯员,每天到镇上邮电所取回函电时要路过干校菜园。杨绛在干校菜园劳动,两人相距不远,但只能在菜园相遇时说几句话。在这次运动里,如同在历次运动里,少不了三类人。假如要写回忆的话,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也许会来一篇记屈或记愤。至于一般群众呢,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惭愧自己是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也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帐,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不过,他们很可能几步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 引自钱锺书小引“你还有钱吗?”(一九六六年)八月间,我和钟书先后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阿瑗(杨绛女儿)急要回家看望我们,而她属“革命群众”她说,现在她领工资了,每月除去饭钱,可省下来贴补家用。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阿瑗强忍住眼泪,我看得出她是眼泪往肚里咽。看了阿瑗,我们直心疼。 摘自杨绛我们仨“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钱56岁,杨55岁。8月9日,杨绛被戴高帽子,名目是“资产阶级学者”,不久就升级为和钱钟书一样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此后被编入了“牛鬼蛇神”组成的劳动队,杨绛专职是打扫女厕所。8月29日,杨绛被剃成“阴阳头”(即剃光半个头)。她只得戴上一个自制的假发,大暑天闷热不堪。这几个月里,劳动、陪斗、写交代、作检讨、挨批斗、听训斥,成了杨绛全部生活内容。1967年,钱57岁,杨56岁。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所属各所规定“牛鬼蛇神”今后待遇:【二次备课】【作业布置】 导学练上的相关题目【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