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710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 湘教版必修2二 课标要求及分析1. 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 课表分析: (1)学生根据图4-1-1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 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三、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 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权拉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 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评价,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九、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说出人类所面临主要环境问题;根据资料对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归类。(一)导入:1、引导学生读课本P80探索材料。2、思考问题:“卡斯特罗为什么这样说?”(二)据图提问:1、提问:人类面临了哪些环境问题呢?请读图4-1-1回答。2、设问:这么多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三)根据学生已学知识,提问分析画图:1、提问:必修一地理课本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2、提问:必修二前三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3、从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共识: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4、用图表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画图略,见板书设计)5、据版图小结:环境问题从成因主要表现为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6、据版图和图4-1-1提问:人类目前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从成因上如何归类?*7、由于不同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同,生产类型不同,导致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不同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有何不同?(四)小结。阅读资料,思考。回答: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读图,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思考,有学生尝试回答。回答:自然地理环境的运动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回答: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类活动情况。回答:自然地理环境。画图。据图分类回答。回答: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创设情境明确知识点引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强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一)读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材料一:图瓦卢举国搬迁。材料二:近年全球洪涝灾害频发。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解释材料中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3、各组代表发言。4、结论:这些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数据证明)(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据图分析:1、设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图提问:读图4-1-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3、提问:据图4-1-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温升高?4、提问: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提问: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原因吗?6、据图4-1-4提问:海平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7、小结。(三)引导学生读教材1、通过前面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哪些?2、读教材81页,全球气候变暖还有那些危害?读材料。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思考,部分学生尝试回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据图回答。据图说明。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思考。回答:自然环境本身就存在气候的变化。回答:海平面上升和加剧洪涝灾害。读教材,找答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如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锻炼读图分析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读资料并概括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示新闻资料:2006年10月10日,秘鲁国家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发出紫外线红色预警,提醒国民不要在室外停留超过2小时,以免被紫外线灼伤。思考问题:问题1紫外线过强有何危害?问题2为什么秘鲁紫外线照射强烈?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教材:图4-1-7、图4-1-8回答问题。问题3臭氧层有何作用?问题4什么是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有何危害?问题5全球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重新思考回答问题2。阅读教材82页“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回答问题。问题6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主要来自哪些商品?问题7怎样解决呢?阅读资料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回答讨论通过时事新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用问题牵引思考进一步深入培养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查看近几日重庆空气质量日报,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近几日重庆空气质量状况。问题2分析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过渡: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危害很大。问题3什么是酸雨?出示几幅图片问题4酸雨有何危害?读教材图4-1-14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和地图册中国酸雨分布图,回答问题问题5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问题5怎样解决呢?查看近几日重庆 空气质量日报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结: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用充满期的语气向全体学生发出呼吁:学过这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保护环境,举手之劳。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回忆本课所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巩固知识,建立认识结构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十、板书设计: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森林面积减少2、土地荒漠化3、水土流失4、物种灭绝于生物多样性锐减5、全球气候变暖6、臭氧层破坏1、酸雨2、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3、城市垃圾成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二、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及岛国被淹没图瓦卢搬迁自然冰川消融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成 因洪涝灾害频发人为(主因)海水膨胀城市排污系统失败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人类环境氟氯烃臭氧空洞酸性气体酸雨十一 课堂评价1.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A.城市热岛效应B.地质天文原因 C.地区现代战争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2.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0.84.6 ,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如何有效控制海平面上升()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3.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揭示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岛国被海水淹没的事例来说明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对全球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考查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控制海平面上升措施的掌握情况。第(3)题一改传统的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的习惯思维,考查温室效应对局部地区带来的好处。答案:1.D2.A3.A4.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城市的“热岛效应”酸雨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时向大气中大量地排放二氧化碳 A.B.C.D. 思路解析: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三个: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答案:C5.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大城市的垃圾污染思路解析: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通过水的流动可以把污染带到其他国家。答案:A6.读图4-6和图4-7,完成下列问题。 (1)图4-6中A、B两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其原因是_。(2)B地区的酸雨污染向东北方向扩展,其原因是_。(3)D地区目前面临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其成因中的人为因素是_。从自然因素分析,加速该地区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是_。(4)图4-7中我国南方C地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5)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排放有害物,污染环境,应采取的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是() A.农村地广人稀,对人类危害不大,可以不予治理 B.待资金充足之后,再治污染不晚 C.限期治理污染,实行达标排放 D.采取坚决措施,实施关闭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及我国酸雨分布范围、成因等相关知识。要学会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分析酸雨的形成、扩散的原因,掌握预防和治理措施。答案:(1)北美和西欧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遇水汽凝结成酸雨。(2)受西南风的吹送(3)土地沙漠化更加严重过度放牧、滥垦草原炎热干燥的东北信风使沙漠日益向南扩展(4)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