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6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I)1.(xx课标,25,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xx课标,25,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xx浙江文综,12,4分)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 B.C.D.4.(xx福建文综,14,4分)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5.(xx广东文综,14,4分)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6.(xx海南单科,4,2分)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xx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材料二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9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15分)1.(xx大纲全国,17,4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xx广东文综,15,4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xx广东文综,14,4分)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陆九渊4.(xx福建文综,16,4分)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5.(xx山东基本能力,54,1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6.(xx课标全国,27,4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7.(xx海南单科,6,2分)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8.(xx江苏单科,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9.(xx浙江文综,38,19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A组xx高考基础题组1.C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2.C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故C项符合题意。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B项错误;陆王心学不占统治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广泛,D项错误。3.C孔子首创私学,弟子三千;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及岳麓书院讲学;亚里士多德创立吕克昂学园。三人均通过私学培养人才,故选C。4.AB、C两项均只讲一方面,不足以全面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理念;D项“均贫富”的主张属于农民阶级思想,而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由“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为A项。5.A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作者对宰相作用的定位。材料反映了宰相的作用是劝谏君主,使其不会肆无忌惮,体现了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作者加强而非削弱相权的要求,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相关系,希望恢复传统政治制度,而非实行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具体的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是没有正确把握作者对宰相作用的阐释。6.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佛教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观念,但并未达到颠覆的程度,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后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而非“融入本土文化”,故C项错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是儒家伦理所倡导的,故D项正确。7.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2)“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3)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历史因素,实际上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商周政治的相关内容总结即可。第(2)问实际考查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要结合程朱理学中关于纲常名教的内容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首先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其他要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辩证解读”,可从造成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解读。B组xx高考提升题组1.C从材料信息可知,纂修族谱主要是为了尊崇人伦,尊崇人伦是名门望族和寒门小姓的共识,该现象是理学价值深入人心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人口流动对宗族观念的影响,排除A项;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必然联系,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了人们重视宗族观念,但并不能说明宗法制度得以重建,故排除D项。2.A题干材料显示贾宝玉之父非常重视“四书”,而“四书”是理学的经典文献,也是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时理学居于统治地位,故而“四书”备受知识分子的重视,A项正确。当时孔子权威地位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3.D本题考查陆王心学。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强调内心的修养,认为穷理不一定要向外探求,反省内心也可得到天理,由所学可知这是陆九渊的主张,因此D项符合题意。4.D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三纲五常”的内容,排除A;题干材料是“请诸父老”教导“后生弟子”,而不是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且仅讲去恶从善过于片面,排除B;“以农兴业”思想与题干材料所述无关,排除C;题干讲述的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选D。5.D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一观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符合唯物主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A项强调观念是组成物质的要素,属于唯心主义。B、C两项都是陆王心学的内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6.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因其“资”“力”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异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尽其心”,都应有益于百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即“同道”。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都应心地端正,诚心诚意。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属于现象。7.A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周敦颐认为,天以阴阳生成万物,因此,“生”就是“仁”。这体现了“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8.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问分句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第(3)问严格依据材料内容概括,注意问题涉及的两个层面统治者与民众。第(4)问首先要紧紧围绕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再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内容,注意设问角度是“积极作用”。9.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即可;第二小问要运用高度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重点要突出二人对西方哲学发展的贡献。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