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542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VIII)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健康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蛋白质的合成、麦芽糖的水解都可以发生在中B处含有O2、CO2、尿素、血红蛋白以及抗体等物质C若为肝脏细胞,饭后3.5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若为胰岛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2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A. B. C. D 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C.pH值 D.渗透压8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9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 B3层 C6层 D4层1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11下列属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B、兴奋在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中不涉及细胞外液C、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12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1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既有营养物质,也有代谢废物B蛋白质和无机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C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种D各种稳态的维持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完成1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唾液 D尿液15xx年8月7日,我国选手张梦雪在巴西里约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为中国队赢得首金。张梦雪平时训练刻苦,手掌经常磨出“水泡”,若要水泡自然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的酸碱度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人的体温17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8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19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20(xx秋焦作期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2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2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 C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23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淋巴B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C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转运RNAD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2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完全由过程排出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2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压C浓K+度 DO2浓度2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红蛋白 葡萄糖 二氧化碳 钠离子 血浆蛋白A B C D27人体小肠中的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2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元正常的兴奋性D内环境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供能,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29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30淋巴和血浆的成分相似,但是( )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多C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二、综合题31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主要包括血浆、 、 。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32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写字母,在“_”上写名称。)(1)人体的内环境是由图中 _、 _、 _等组成。(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3)血浆成分与组织液、淋巴成分和含量相近,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33如图所示是人体有机物代谢过程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代谢过程。(1)写出下列物质名称:A_B_E_(2)在过程中,产热量最多的是过程_;(3)促进过程、进行的激素主要有_(写出2种)。(4)过程产生的氨基酸不能完全满足人体全部需求,这是因为_。(5)某人在体检时发现,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于正常值,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解释_。34下图所示是人体体液调节的局部示意图,A细胞分泌的物质C作用于B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_,若C物质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是_细胞。(2)若A细胞是浆细胞,则A细胞是由_增殖分化来的,图中的B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属于_。(3)如果A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正常人在气温下降时,C物质的分泌量会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同时,C物质可以反馈作用于_。(4)小王喜欢喝某品牌果醋饮料,在一次喝了250m1果醋饮料后,血管中血浆pH会_。(上升、基本不变、下降),因为体内有_答案1C【解析】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是红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产生只能是核糖体,人体内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处含有O2、CO2、尿素以及抗体等物质,血红蛋白只能分布于红细胞中,B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在胰岛素的调节下,饭后3.5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C正确;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D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组成及血糖平衡调节【名师点睛】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饭后3.5小时从消化道吸收来的葡萄糖减少,处的血糖含量偏低,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导致处的血糖含量升高;饭后半小时大量葡萄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处,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2A【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通过消化系统为内环境通过各种营养成分,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并提供O2,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将内环境与上述各系统联系起来,所以选A。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解:A、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A错误;B、温度感受器有的在体表,有的在体内,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分布,B错误;C、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肝脏的产热量最多,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C正确;D、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若主要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来维持体温,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B【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下维持的,并不是所有的稳态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浆PH,故A错误。但稳态都是相对的,超出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会失调,故B正确。稳态不一定都需要内分泌腺的参与,如免疫调节,故C错误。有的调节中枢在低级神经中枢脊髓,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辨析能力。【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协调活动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对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5C【解析】因为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所以属于细胞内液,A项正确;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是血浆、是组织液,如果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流向组织液,所以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项正确;CO2 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的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 层),共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层,故C项错误;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二者隔着一层细胞膜,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成分比较【名师点睛】从表格可知,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或淋巴中微量,所以是细胞外液,是血浆,是组织液或淋巴,是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物质进入组织液增多;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6A【解析】血浆渗透压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与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故A错误;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故C正确;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故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7B【解析】试题分析: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温度、pH和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故A、C、D项均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不符合题意;酶是细胞物质代谢的催化剂,本身受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影响,但酶不是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B项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B【解析】寒冷时骨骼肌不主战栗,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属于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说明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已失调,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但仍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735-745),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最终使尿量减少,以维持水盐平衡,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9B【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经是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再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则葡萄糖需要经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膜层数共3层【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10D【解析】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11C【解析】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同时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项错误;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依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它是构成细胞外液的成分之一,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C项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虽然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但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激素调节发挥主要作用,所以,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能力将完全丧失,血糖调节能力不会丧失,D项错误。【考点定位】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2C【解析】消化道不是体液,A错误;血浆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B错误;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C正确;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外液,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名师点睛】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此答题13D【解析】内环境中既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代谢废物(如尿素),也有多种激素(如胰岛素),A正确;蛋白质和无机盐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B正确;淋巴细胞产生后,可随血液流至不同场所,其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血浆,也可能是淋巴,C正确;有些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靠体液调节维持,如血浆PH调节,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14B【解析】试题分析: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葡萄糖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唾液位于口腔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尿液储存于膀胱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15D【解析】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故选D。【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6A【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考点定位】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名师点睛】渗透压:(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答案】C【解析】消化液不是体液,A错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体液,B错误;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C正确;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外液,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19C【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个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体内各项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D正确【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20D【解析】试题分析:ABC、家兔、鱼类和鸟类都是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BC错误;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1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含有水、无机盐(Na+、HPO42-等)、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代谢废物、气体O2、CO2、胰岛素等激素、淋巴因子、抗体等),胰蛋白酶由胰腺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值、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所以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项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项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2B【解析】试题分析:气体的排出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细胞,故A正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B错误;过程可以表示肾的重吸收作用,故C正确;据图可知,代表皮肤,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23D【解析】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正确;B、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C、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包括转运RNA,信使RNA和核糖体RNA,C正确;D、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D错误【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代表整个大圆,分为和,中又包含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4A【解析】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A正确;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还可以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B错误;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C错误;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25B【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进而保证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主要是依靠二者的渗透压这一生理指标是接近来实现的,所以选B。【考点定位】稳态的维持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6D【解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产物,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正确;无机盐(如钠离子等)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血液和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相互流通,组织液单项流向淋巴,淋巴中的淋巴液单项回流到血液,故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先进入到组织液,然后进入组织细胞即肌细胞,选A。考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调节点评: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一个简单的应用。28 D【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管中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故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正确;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考点: 内环境点评:识记内环境的含义,作用及神经调节的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酸碱度、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B错误。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C正确。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考点:内环境稳态30C【解析】试题分析:A、淋巴中有小分子的蛋白质,A错误;B、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蛋白质少,B错误;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淋巴中蛋白质比血浆中少,C正确;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错误故选:C31超过了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 缓冲 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神经和体液【解析】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2(1)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2)735745;37(3)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解析】(1)据图分析:A表示组织细胞,B表示组织液,C表示血浆,D表示淋巴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血浆成分与组织液、淋巴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33(1)丙酮酸 H+ 脂肪酸(2)(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4)此代谢过程只能产生部分氨基酸;不能合成人体必需氨基酸。(5)原因之一:可能蛋白质摄入量较低,脱氨基作用的发生受到底物量的限制。其二,可能肝细胞功能不全,脱氨基能力下降。【解析】(1)A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互相转化的枢纽,为丙酮酸;B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共同产物,H;E是脂肪的组成单位,可与二碳化合物互相转化,为脂肪酸。(2)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产生水,及图中过程。(3)分析图可知,、过程可促进非糖类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物质,升高血糖浓度;、非糖类物质转化为糖类物质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可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因此,具有促进这一过程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4)过程产生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转化,只能从食物中获得。(5)尿素是蛋白质代谢过程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的原因是蛋白质摄入量低,或者肝功不正常,脱氨基能力低导致。34 (1). 组织液 (2). 垂体 (3). B细胞或记忆细胞 (4). 抗原 (5). 神经一体液调节 (6). 下丘脑和垂体 (7). 基本不变 (8). 缓冲物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