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490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1.(xx山东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C.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其营养结构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对动物的保护有很多措施,如果动物的栖息地已经被破坏,就只能进行易地保护,不能只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蜜蜂“跳舞”是一种行为,所以是行为信息。2.(xx山东济南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说法正确的是(B)A.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其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不总是保持平衡的;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低。3.(xx河南平顶山调研)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A.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D.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解析: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阳光而死亡,C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正确;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该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4.(xx辽宁大连测试)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A.绿萝能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熊猫建立精子库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C.减少向海洋中排放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防止赤潮的发生D.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析:绿萝净化空气,体现了它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xx江苏扬州中学质检)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D)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D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6.(xx浙江嘉兴统考)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因为植物体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7.(xx北京西城一模)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排泄物传递给真菌解析:果蚁排出的排泄物(即粪便)不属于果蚁同化的能量,D错误。8.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大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约为15.6%C.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解析:营养级越高的生物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受影响较大的生物为营养级较高的生物,A正确。 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103-(4+9+0.5)103=2.5103=7.5103 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2.5103)(14+2)103100%15.6%,B正确。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外界能量的补偿。肉食动物共需要能量为(2.1+5.1+0.05+0.25)103=7.5103 kJ/(m2a),其中从植食动物获得2.5103 kJ/(m2a),因此还需要外界补偿能量为5103 kJ/(m2a),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之和,D错误。9.(xx辽宁丹东质检)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的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数值,其中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ABCDEF有机物同化量(kg)5 00039011029215(1)除表中所列生物之外,还应加上才能构成池塘生物群落。(2)该食物网最多有条食物链。(3)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五个种群中密度最后增加的是。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4)C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类型可能有哪些?。(5)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解析:(1)池塘生物群落包括含分解者在内的全部生物。(2)据题意,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故其最多有4条食物链;(3)如果向池塘中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F数量会下降,D、E数量增加,B、C数量就会下降,最后A的数量增加;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4)信息传递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5)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答案:(1)分解者(2)4(3)A自我调节(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0.(xx东北联考)如图为治理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重度盐碱化草地(碱斑+碱蓬)中度盐碱化草地(虎尾草+杂草类)轻度盐碱化与良好草地(羊草+杂草类)(1)分析上图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过程。从类型来看,该过程属于 ,原因是。(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植被覆盖后,土壤中有机物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 。(3)若要尽快使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状态,除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如物质、能量输入)外,更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解析:(1)由于重度盐碱化的草原中仍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所以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此在治理盐碱化草原的过程中,采用种草的方式,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3)在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辅以人工手段。答案:(1)演替次生演替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合理即可)(2)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3)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11.假设在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下图是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回答有关生态学的问题:(1)模型中的“能量输入的总量”是,营养级包括个。其中“能量储存”最多的营养级是 。(2)“能量散失”主要指各营养级通过作用散失的。(3)下图是分析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储存”部分的传递过程,其传递方向有两个,请在下图中补充完整。(4)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这是由于造成的。(5)若福寿螺侵入水稻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6)科研人员做了在水稻田放养中华鳖实验,以研究用中华鳖防止水稻田中福寿螺数量的大量增长效果。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块大小、环境相同以及水稻长势相同的水稻田,分别标记A、B。其中A块水稻田放养中华鳖,B块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采用法,调查水稻田中福寿螺卵块(内含受精卵)的数量,以代表福寿螺的数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7)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解析:(1)根据所给生物,写出相应食物链:水稻食草昆虫食虫鸟,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因此水稻农田生态系统共三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能量最多,能量输入的总量是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生态系统中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4)福寿螺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天敌、资源和空间充足,会导致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5)外来入侵物种会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6)福寿螺的卵块不易活动,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67月份密度下降最明显。(7)鳖吃掉稻叶上的草籽时,处于第二营养级;鳖吃害虫时,处于第三营养级。水稻田放养中华鳖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与化学防治害虫相比能减少环境污染。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第一营养级(2)呼吸(3)流向分解者(4)缺少天敌,资源、空间充裕(5)抵抗力 (6)样方67月(7)二、三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12.(xx湖北宜昌调研)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证明某种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三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三:将甲、乙两组均灭菌后,甲组置于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该实验的目的是。(2)上述三种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3)该种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落叶有机物中的碳以形式回到无机自然界。(4)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思路: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某种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2)实验中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某种细菌,三种方案中都没有接种某种细菌,因而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3)该种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落叶有机物中的碳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4)验证性实验在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实验的自变量,然后根据自变量进行分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某种细菌,据此可以分成接种某种细菌的实验组(乙)和不接种某种细菌的对照组(甲)。再对变量进行处理,在对变量进行处理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只能让两组实验中的自变量不同,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根据以上思路,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将甲、乙两组叶片均进行灭菌处理后(灭菌处理的目的是避免叶片上其他微生物的干扰),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答案:(1)验证某种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2)都不能(3)分解者CO2(4)将甲、乙两组叶片均进行灭菌处理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