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360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7 诗三首(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诗。B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行行重行行即出于此。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抒情苍凉悲壮。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汉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答案】D【解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2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B唯有杜康 (这里指代酒。)C. 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枉:枉驾。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D.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答案】C【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点评:本鉴赏题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大大降低了难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考虑每一个选项,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考查点比较细。分析选项时,不仅要考虑手法,还要考虑内容分析是否正确。古代诗歌阅读(6分)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上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比喻,用“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聘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的热情永不消灭。【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容易回答,运用的比喻手法显而易见,只是回答时应指出本体和喻体,同时指出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答案】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7诗中两次出现“相去”,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 5分 )【答案】诗中两次出现“相去”,不是无意义的重复。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空间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这都是诗中主人公思念远行人的原因。【解析】试题分析:回到诗句中“相去万余里”很显然是从空间说二人相距甚远,而“相去日已远”是从时间上说二人分别的已久了。因此,两次出现“相去”并不重复。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古人在评价诗歌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诗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原因。(6分 )【答案】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与“晚”是“诗眼”。“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交瘁,似有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诗中“老”能充分表现女主人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晚”则让人感到青春易逝美人迟暮之迅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美文赏析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悽悽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远年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