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359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B.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C.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D.后世将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称之为“楚辞体”或“骚体”。【答案】B【解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用法。B项“郁邑”通“郁悒”,“圜”通“圆”;C项“反”通“返”,“离”通“罹”;D项“章”通“彰”,“错”通“措”。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惟草木之零落兮B帝高阳之苗裔兮C朝搴阰之木兰兮D及前王之踵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之”用法的理解。中学阶段,“之”的用法大致有: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君将哀而生之乎?我6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南海”。A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C、D为结构助词“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5分)【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4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2分)【答案】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又以沅湘水的流“不尽”来喻屈原“怨”的深长和厚重。(答到“比兴”手法给1分,答到“怨”的深长厚重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怨,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和屈原的内心情思。首句不仅是写流水,更是一种比喻:屈原的心中之怨恨,正像沅湘之水,永远无穷无尽。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此诗三、四句,历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3分)【答案】诗的后两句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图景,引人思索,在景中让人仿佛看见屈子失意落魄、满腹遗恨的形象,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诗经中的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的屈原,则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文有删节)6从全文看,第自然段中“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的含义是(2分)【答案】屈原身上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人。前后各1分。共2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理解这句话就要联系下文,特别是文本第二段内容。从两个方面理解,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7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 对这句话的解说理解准确的两项是是( )( )(4分)A屈原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B屈原很执着的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种种委屈,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C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D屈原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与反击。E 屈原的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纠缠之后的个人愤怒的喷发。【答案】D、E。1点2分。共4分。【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8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从_、_及_ 三个方面将这二者进行了比较。(3分)【答案】内容(或:情感)(1分);技巧(或:表现手法)(1分);成就(或:影响)(1分)。共3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段内容,段中主要从情感比较,段主要从表现手法比较,段主要从影响方面比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自选角度,对第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3分)【答案】例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塑造了一个痛苦、绝望、愤怒、坚韧的屈原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和颂扬之情(1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共3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这是一组对屈原形象的描写的句子,在分析时要回答出此组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文中提到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你能举出一个诗经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子吗?(2分)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得1分。【解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美文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 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是我国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籍整理名家。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均有重要贡献。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朱熹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他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