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311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能力目标1.利用人类与环境关系图,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地关系。2.利用有关图表,分析说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3.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德育目标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教学重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教学方法1.利用有关图表,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但需注意两点:一是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种种问题;二是人类就生活在环境当中,环境无时无地不在影响人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报刊资料、电视新闻资料、多媒体制作的动态课件以及一些景观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中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及人文地理中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从中我们了解到:作为人类的我们,所从事的所有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表面的碳平衡、氧平衡、水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过程。作为一种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自然历史现象,生态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正逐渐趋于全球化,一场深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已经将我们裹胁其中。人类活动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也出乎意料地让潘多拉打开了罪恶的盒子;随着“天使”的降临,“魔鬼”也跟踪而至。无数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即使是人类的善良动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产生积极的效果;更何况,人类的自私和贪欲还在不断地制造出邪恶和灾难。在以往,由于人类活动的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进展较为缓慢,因而危机大多是潜在的、隐蔽的、轻微的和局部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在广度、深度与力度方面都突飞猛进,其利与害均得到了同步增长与加倍放大,由此就使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与人的危机公开暴露出来。特别是当代全球问题的爆发,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为人类前进的征程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甚至向人们投下了世纪末的恐慌与悲凉。如果人类能深刻检验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自觉消除盲目的、分散的与冲突的活动,及时做出卓有成效的整体应战,那么现代的危机就会嬗变为走向灿烂明天的契机,整个人类社会也会获得更高层次上的理性升华。同学们,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就我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如何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就是我们高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板书)。新课教学本单元共四节内容,前两节主要讲述环境问题,后两节主要讲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本节学习第一节内容:“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板书)。一、人类与环境(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人类与环境”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内外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图中四组箭头又表示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2.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完这一部分内容后,用投影仪打出图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对刚才的问题进行提问与点拨: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要影响环境。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应表示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其中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箭头是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箭头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从对立面来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从统一的方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我们要使人类同环境能协调发展,就是解决人类同环境的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统一。第二个问题,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答: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第三个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可找到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超越了环境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可产生环境问题。具体可分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如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造成的林木减少、草原破坏、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也会出现环境问题,如工业大量排放的“三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其中所包含的全部物质要素的总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环境在构成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基本的空间和领域的同时,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与环境互动关系发展的历史。在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地适应环境的活动逐渐从依赖和顺应环境的状态中超越出来,并最终达到对环境的征服、控制和重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既有人工构建的社会环境,也有自然存在的物质环境,而且从根本上的意义看,人类活动以及人工构建的社会环境正是奠基于自然的物质环境之上的,因此,可以说,随着人类行动的展开和深化,随着社会结构的突生与变迁,尽管自然的生态物质环境逐渐被人工构建的社会结构类型的环境所隔离和屏蔽,并逐渐从人类生活的具体实际中远去,但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和功能却丝毫也没有减弱,它作为人类活动的环境之桶上的那一块最短的木板,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支撑和限制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并构成为人类活动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环境层面。因此,正当人类陶醉在从对自然的物质环境的依赖和被限制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并通过人构建的社会环境的力量达到对自然的物质环境的无休止的开发、攫取、征服、破坏和控制的喜悦之中时,也同时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场深重的危机。作为人与环境互动关系中的一种矛盾冲突的形式,作为对人类征服和破坏自然环境活动的一种反抗和惩罚,这一场危机即是作为一种生态危机形式而出现的环境污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环境污染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矛盾冲突的产物,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1306年,英国就注意到了由于用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当时,英国国会就曾经发布公告以禁止伦敦的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英国王室甚至还在煤烟污染较严重的时候,迁离伦敦而搬到外地。到了17世纪的时候,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伦敦的煤烟污染越来越严重。不过由于当时的环境污染只在很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气的稀释净化作用,尚未造成大的危害。环境污染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并作为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的出现,则是由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产业革命所引起和加剧的。例如,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完成了产业革命之后,煤的年产量就从五六百万吨一跃而达到3000万吨,生铁的年产量从1万多吨猛增到130万吨,英国成了当时的“世界工厂”。到1879年时,整个世界煤的产量已经达到2.5亿吨,以至于人们把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时代称之为“煤铁时代”。在当时,烟囱林立,煤烟冲天,象征了工业与生活的繁荣。然而就在这种繁荣的背后,环境污染的危机却正在向人类袭来。煤的大规模应用和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而冶炼业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祸害就更为巨大。作为最早实现产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在当时的煤烟污染是最为严重的。以伦敦为例,伦敦本来就是有名的雾都,由于当时大规模的煤炭应用和燃烧使得大量的煤烟和各种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之中,加上伦敦本身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酿成了骇人听闻的烟雾公害。补充材料1 环境问题的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地对环境问题下定义,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层面去讲解:一是环境问题的内涵:即人类活动影响环境,要注意影响的“度”,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自净能力,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人类活动可促进环境系统的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这种影响就对环境系统和人类生存都有利,为正面影响。人类活动很好地把握了“度”。但是,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环境系统便不能正常发挥原有的功能,而且会大为衰退,即人类活动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二是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叫做环境问题。课堂练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以下题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理解并较灵活运用。题目:(投影展示)试以“人与森林的关系”为例,分析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可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多举实例,以事实来分析人类与森林(环境)的密切关系,叙述不对或有误者,老师要给予纠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人类与环境之关系。答案: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人类需要木材,就砍伐森林,滥砍乱伐又不及时种植,导致森林减少,环境恶化,无森林,人类便无木材可取。这种恶性循环体现了人类与森林的对立,也就是人类与环境对立的表现。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人类的需求又必须适应于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人类需要木材,可继续采伐,继续培育更新,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统一。课堂活动:可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目的要明确:既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要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让学生自由发言,集思广益,使学生真正理解人类与环境应协调统一,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不能采取悲观态度,坐以待毙。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破坏源,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一一治理。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搞好资源的利用率,更新和改善生产设备,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对城市工业排放的“三废”的治理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可进行分类回收,进入循环生产,在技术与资金可行时,还可进行垃圾发电、生产沼气、开发新的使用渠道(如废渣生产水泥或空心砖)等。噪声的控制要注意控制声源,利用吸音材料和吸音建筑造型来减少、降低噪声,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绿化带,来降低噪声,将交通干线与生活居住区分开,禁鸣或少鸣喇叭等等,这些措施都能有力地控制噪声。承转:我们知道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表内容。二、环境问题的表现(板书)课文中指出,环境问题表现为两类: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投影:表格: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具体方面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山西太原城市的大气污染,淮河、滇池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太原煤矿区的煤矸石、街道垃圾的任意倒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造成的噪声无形的杀手,飞机场附近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海上航道泄漏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森林地球之肺,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的破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沙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淮河平原的盐碱地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相继出现臭氧空洞物种灭绝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注:上述表格中,典型事例一栏为空白,可让学生随意多想、多填几个相关事例;“具体方面”“原因”二栏中,可选择几项填写,其余空下,让学生自行填写。补充材料2 从气象卫星传回的彩色图片可以发现,地球正在受到两条黄色带的困扰:一条是从中亚经中东、北非直至北美西南部大陆;另一条是澳大利亚经非洲南部,直至南美洲的西部和东南部,在这些区域中,漫漫大漠,滚滚黄沙像恶魔一样,以5万7万平方千米每年的速度无情地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近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近1.35亿人在短期内有丧失土地的危险。荒漠化每年吞噬近2100万公顷耕地,使世界至少每年损失420亿美元。随着荒漠化的加速蔓延,人类可耕种的土地日益减少,严重动摇了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近年来世界饥民由4.6亿增至5.5亿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警告:“照此下去,地球将被卷入一场浩劫性的社会和经济灾难之中”。承转:我们通过课文图形和具体数字,了解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紧迫性。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万2万种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从“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中可看出: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利用资源的种类、规模在不断扩大,人类的过度捕猎,形成了物种灭绝趋势加快,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在迅速加快,如兽类在17世纪每5年灭绝一种,20世纪则每2年灭绝一种。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经超过其形成速度的100万倍,因此,保护生物资源已迫在眉睫。课文中还为我们安排了一篇阅读文章生态服务,这篇选自xx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一文,意在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联系其他事例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目前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已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那么,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怎样呢?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内容。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板书)世界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见环境问题案例图)。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指导学生了解图中所示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如:中国由于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南美洲由于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等。1.从地区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表现为: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减少、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案例2.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比发达国家严重。这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第二,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第三,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名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则是转嫁环境污染。3.大的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河流的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承转: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再看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投影:(演示图形)读图分析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1995年2月xx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等,之所以这些领域得到特别的关注,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理解和掌握三大内容:第一,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避免恶性发展;第二,掌握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所在,以具体事例深化认识;第三,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如城市与乡村两者之间的环境问题之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之差异、区域性与全球性分布之差异等等,总之,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甚至向全球化趋势发展,这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应从自己做起,关心周围的环境状况,切实保护环境,使人地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B.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所致答案:D2.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答案:A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4.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答案:D5.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污染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不受国界的影响D.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答案:D二、综合题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回答以下问题。图中数字是指pH(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_。把pH小于4.5的地区称为_区。(2)我国pH小于5.6的酸雨区分布在国土的_,约占国土面积的_%。(3)下列省区中,酸雨问题比较严重的有( )A.四川省B.湖南省C.江苏省D.云南省E.广东省F.福建省(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和_等酸性气体所致。(5)我国是一个以_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_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_型酸雨。(6)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危害主要是_。(7)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_和_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发展洁净_技术,清洁_技术等措施控制酸雨。答案:(1)酸雨 重酸雨(2)东南部 40(3)ABE(4)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硫 氧化氮(5)煤 煤 硫酸(6)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7)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 燃烧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