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178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离骚(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兮D恐年岁之不吾与【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亦余心之所善 固前圣之所厚 伏清白以死直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哀民生之多艰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意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是为动用法。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对离骚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 B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 C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俊洁的人格。 D在表现激情的同时,更多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感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努力争取饿回忆平时所学有关文学常识,同各项表述认真对照。题中,D项错误在于,离骚中没有表达出感伤。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明)梁辰鱼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指杜蘅,香草名。4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5分)【答案】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5分)【解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6分)【答案】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6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尾联景物描写的作用:结构上与首联呼应,内容上以景结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另一种呼唤黄晓萍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题目命名为“另一种呼唤”,表明作者极力反对把屈原的形象神化的观点。B文中写到刘勰梁启超等人把屈原的名句悬于案头,说明了屈原对后世影响深远。C文章对屈原故里秭归古城的描写,是为了批评现代人没有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D作者认为屈原怀石投江和写离骚是文人的迂腐,但不影响屈原精神光照千古。E文章结尾一段的描写,是对家乡人把屈原像贴在门上、他魂归故里的形象化描写。【答案】A、C【解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有什么含意?(4分)【答案】 “愤怒地随水而去”的意思是屈原矢志报国却惨遭流放,愤而投江;“留恋地随水而归”的意思是屈原因为思念故国、亲人而魂归故土。【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句含义的题目,语句在n张的结尾部分,答题时注意和文章的主旨进行联系。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文章主要是写屈原,为什么却从钟馗像写起?(6分)【答案】将屈原与钟馗相联系,说明作为人的屈原已被神化,受百姓朝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钟馗是镇邪避妖打鬼的神,为民造福;而屈原有忠心为国、情系苍生而九死不悔的精神,二者的精神品质相似;引出下文,为后文表达应将屈原还原为真实的人作铺垫。【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段作用的题目,写屈原先写钟馗,肯定是为了突出屈原,二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答题时分析这些相思的地方,还要考虑写钟馗是文章的开头,应该是铺垫等作用。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美文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 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是我国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籍整理名家。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均有重要贡献。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朱熹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他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